体裁

tǐ cái [ti cai]
繁体 體裁
注音 ㄊ一ˇ ㄘㄞ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体裁 tǐcái

(1) 文学作品的分类,可用多种标准来划分

modes of expression;type of literature;style

词语解释

  1. 指诗文的结构及文风词藻。

    《宋书·谢灵运传论》:“爰逮 宋氏 , 颜 谢 腾声。 灵运 之兴会标举, 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明 宋濂 《题永新县令乌继善文集后》:“其所造固有浅深高下之殊,而体裁终不失於古。” 刘半农 《诗选·自序》:“又一层是要借此将我在诗的体裁上与诗的音节上的努力,留下一些影子。”

  2. 文学的样式。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如诗、小说、散文、戏剧等。

    胡适 《论短篇小说》:“最高的如《世说新语》,其中所记,有许多很有‘短篇小说’的意味,却没有‘短篇小说’的体裁。”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虽然也写些文学评论和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但倾注主要精力的却是散文。”

  3. 指字体结构。

    《法书要录》卷六引 唐 窦臮 《述书赋下》:“体裁,一举一措,尽有凭据。”

  4. 体制。

    清 王韬 《设官泰西上》:“彼贤豪之所以取信於西人者,不过在贸易场中焉耳,於国家政事体裁,未必能知之也。” 梁启超 《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四:“或谓一民族相结合,虽未具国家之体裁,亦可谓之有主权。”

  5. 风度姿态;风格。

    唐 孙棨 《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比见 东洛 诸妓体裁,与诸州饮妓固不侔矣,然其羞匕筯之态,勤参请之仪,或未能去也。”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公既素豁达不拘謭,有帅臣体裁。”

引证解释

⒈ 指诗文的结构及文风词藻。 《宋书·谢灵运传论》:“爰逮宋氏,颜谢腾声。

灵运之兴会标举, 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明宋濂《题永新县令乌继善文集后》:“其所造固有浅深高下之殊,而体裁终不失於古。”
刘半农《诗选·自序》:“又一层是要借此将我在诗的体裁上与诗的音节上的努力,留下一些影子。”

⒉ 文学的样式。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如诗、小说、散文、戏剧等。

胡适《论短篇小说》:“最高的如《世说新语》,其中所记,有许多很有‘短篇小说’的意味,却没有‘短篇小说’的体裁。”
秦牧《<长河浪花集>序》:“虽然也写些文学评论和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但倾注主要精力的却是散文。”

⒊ 指字体结构。

《法书要录》卷六引唐窦臮《述书赋下》:“体裁,一举一措,尽有凭据。”

⒋ 体制。

清王韬《设官泰西上》:“彼贤豪之所以取信於西人者,不过在贸易场中焉耳,於国家政事体裁,未必能知之也。”
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四:“或谓一民族相结合,虽未具国家之体裁,亦可谓之有主权。”

⒌ 风度姿态;风格。

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比见东洛诸妓体裁,与诸州饮妓固不侔矣,然其羞匕筯之态,勤参请之仪,或未能去也。”
明唐顺之《周襄敏公传》:“公既素豁达不拘謭,有帅臣体裁。”

体裁的国语词典

作品的布局、架构。

如:「散文和小说的体裁不同,两者无法互争高下。」

体裁的网络释义

体裁

  • 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体裁,是指诗文的文风辞藻。
  • 体裁造句

    做任何事都要称体裁衣,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否则就要犯错误。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标准不要太高,要量体裁衣。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体”就是中心思想,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就可缝制出好文章。
    盖什么房子,用什么材料,这也同量体裁衣一样。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量体裁衣。
    他的能力有限,你应该量体裁衣,不能把这件事交给他去做。
    只有称体裁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具体情况办理。
    各种音乐体裁不由分说地走进我们的听觉世界。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
    他大胆打破规矩,不拘一格地创作新体裁小说。
    声乐练声曲不仅是一种特殊的音乐体裁形式,更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声乐演唱训练材料。
    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给外国人讲,给市民讲,给新闻记者讲,给学生讲,给干部讲,他们的文化背景、专业素养、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要有针对性。
    风景摄影这种体裁旨在展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或广袤无垠,或精细入微。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怎么赚钱怎么花,这朴素的道理年轻人怎么就不懂呢?”评论网页。
    这些谐谑曲已不同于以往的谐谑曲体裁,不再限于嬉戏、玩闹而是隐含了深刻而复杂的思想内容。
    说简单的,就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汉字详情

    tǐ,tī [ti]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S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DM
    四角: 25230

    详细解释

    (2) 另见

    名词

    (1)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 )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2) 同本义

    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

    体,身也。——《广雅》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居五日,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体有不快。——《后汉书·华佗传》

    伤乎体。——《韩非子·五蠹》

    口体之奉。——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体态轻盈(形容女子婀娜多姿);上体;下体;体高五尺;体大身强;肉体(人的身体,区别于“精神”);体骸(躯壳;尸骸);体候(身体状况);体素(敬词。玉体);体段(身段)

    (4) 手脚、四肢

    轻暖不足于体。——《孟子·梁惠王上》

    犹其有四体也。谓二手二足。——《孟子》

    (5) 又如:四体(人的四肢);五体投地

    (6) 形体 ;体态

    可怜体无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体段(样子;身分);体相(形体相貌);长方体;立方体;几何体;正方体;角柱体;圆柱体;刚体;磁体;黑体;发光体;导体;晶体

    (8) 牲体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飨》。按,牲体有七脊也,左右肋也,左右肱也,左右股也,所谓全軆也。

    (9) 又如:体解(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体节(带骨的大块牛羊肉)

    (10) 事物的主要部分

    以天演为体。——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1) 又如:体用(事物的本体与作用);体物(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体例(制度的纲领和细则);体要(大体与纲要)

    (12) 实体

    天之与地,皆体也。——王充《论衡》

    (13) 规格;法式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4) 又如:体式(法式,格式);体法(指书法的格局法式);体段(体格、结构);体气(诗文的气质格调;人品性格);体统(规矩,制度;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

    (15) 占卜时的兆象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

    (16) 又如;体象(象征)

    (17) 本性,本质 。

    (18) 如:体识(禀性和器识);体器(禀性和器度);体履(禀性和行为)

    (19) 准则

    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此俗人也。——宋· 陈善《扪虱新话》

    (20) 文体 。

    (21) 如:古体诗;近体诗;散体;骈体

    (22) 体制

    自汉至 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沈约《谢灵运传论》

    (23) 又如:政体;国体

    (24) 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

    (25) 如:完成体;进行体

    (26) 文字的书写形式 。

    (27) 如:草体;楷体;宋体;字体;印刷体

    (28) 立体

    后见为体。——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舍体而取面。

    体之感觉。

    动词

    (1) 亲身经验;体察

    汝体吾此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体物(描绘事物);体信(守信;信服);体行(躬亲践行);体认(体察认识);体测(体察忖测)

    (3)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

    (4) 如:体国(关心国家);体悉(体谅了解)

    (5) 划分,分解

    体其犬豕牛羊。——《礼记》

    (6) 又如:体解(分解牲畜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肢体解离);体国经野(区画都城,丈量土地;泛指治理国家)

    (7) 成形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诗·大雅·行苇》

    (8) 表现;体现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上》

    (9) 效法

    帝者体太一。——《淮南子》

    (10) 相承;继承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仪礼》

    (11) 生长

    体物而不可遗。——《礼记》

    (12) 包含;容纳

    君子体人,足以长人。——《易·乾》

    (13) 通“履”。体验;实行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释文》云:韩诗作履。履,幸也。

    能戴大圆者,体平大方。——《管子·心术下》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笃志而体,君子也。

    (14) 又如:体乾(履行天命)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dy; group, class, body, unit; inferior

    方言集汇

    ◎ 粤语:ban6 tai2
    ◎ 潮州话:ti2 旧读:to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本上聲合口一等bʰuənbuonx/buoon
    cái [cai]
    部首: 623
    笔画: 12
    五笔: FAYE
    五行:
    仓颉: JIYHV
    四角: 437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 zāi)声。本义:裁制,剪裁)

    (2) 同本义

    裁,制衣也。——《说文》

    夷衾质杀之,裁犹冒之。——《礼记·丧大记》。注:“犹制也。”

    十四学裁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唐· 韦应物《杂体》

    (3) 又如:套裁;剪裁;对裁;裁衣(裁剪衣料制作衣服)

    (4) 裁定;判断

    大王裁其罪。——《战国策·秦策》。注:“制也。”

    裁大者众之所比也。——《管子·地形》。注:“断也。”

    公羊辨而裁。——《谷梁传·序》。注:“谓善能裁断。”

    今请姑娘裁夺着,再添些也使得。——《红楼梦》

    (5) 又如:裁示(裁决并指示);裁答(裁决答复)

    (6) 删除;削减

    而裁其贾以招民。——《汉书·食货志》。注:“谓减省之也。”

    又裁节邮传冗费。——《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裁革(减免);裁人(裁员。裁减人员)

    (8) 割裂;割断 。如:裁剖(切开);裁截(切割成段;切截整齐)

    (9) 安排取舍(多指文学艺术)。如:裁长补短(取长补短);裁红点翠(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

    (10) 杀戮

    跪而自裁。——《汉书·贾谊传》

    名词

    (1) 体制

    取殊裁于八都。——张衡《西京赋》

    (2) 又如:裁制(规模制式)

    (3) 成衣工 。如:裁衣(裁缝)

    副词

    (1) 通“才”。刚刚

    裁日阅数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手裁举。——《聊斋志异·促织》

    抵透光处,炬裁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通“纔”。仅仅

    裁买城西数亩地,槀葬而已。——《汉书·马援传》

    裁封数百户。

    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

    英文翻译

    cut out; decr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co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i2 [宝安腔] cai2 [海陆丰腔] cai2 [梅县腔] cai2 coi2 [沙头角腔] cai2 [客英字典] cai2 [陆丰腔] cai3 [客语拼音字汇] cai2 [东莞腔] cai2
    ◎ 潮州话:c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哉平聲開口一等dzʰɒizai/dz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