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

tǐ gé [ ti ge]
繁体 體格
注音 ㄊ一ˇ ㄍㄜ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体格 tǐgé

(1) 人体的身材高矮、发育情况、外观或力量

体格魁梧的人
physique;build

词语解释

  1. 指诗文或字画等的体裁格调,体制格局。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自声病之兴,动有拘制,文章之体格坏矣。”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且古人语各不同,如 三国 时与 西汉 人语, 两汉 人与 六朝 人语,各有体格,今皆一律。” 明 袁宏道 《答徐可见太府书》之二:“ 会稽 徐文长 稍自振脱,而体格位置小似 羊欣 书。”《红楼梦》第七八回:“每一题到手,必先度其体格宜与不宜。”

  2. 人体的姿态,模样。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见男人问讯称呼,礼数毫不异僧家,接对无妨;到内室念佛看经,体格终须是妇女,交搭更便。”《天雨花》第五回:“只嫌体格尊严甚,坐立如山像贵人。”参见“ 体态 ”。

  3. 指人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前面》四:“ 刘希坚 望着她的高大壮硕的身影,一面想着和这体格完全不相称的她的痴情。”如:体格检查。

引证解释

⒈ 指诗文或字画等的体裁格调,体制格局。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声韵》:“自声病之兴,动有拘制,文章之体格坏矣。”
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且古人语各不同,如三国时与西汉人语, 两汉人与六朝人语,各有体格,今皆一律。”
明袁宏道《答徐可见太府书》之二:“会稽徐文长稍自振脱,而体格位置小似羊欣书。”
《红楼梦》第七八回:“每一题到手,必先度其体格宜与不宜。”

⒉ 人体的姿态,模样。参见“体态”。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见男人问讯称呼,礼数毫不异僧家,接对无妨;到内室念佛看经,体格终须是妇女,交搭更便。”
《天雨花》第五回:“只嫌体格尊严甚,坐立如山像贵人。”

⒊ 指人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

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四:“刘希坚望着她的高大壮硕的身影,一面想着和这体格完全不相称的她的痴情。”

如:体格检查。

体格的国语词典

身体的发育情形和健康状况。

如:「体格检查」、「体格强壮」。

体格的网络释义

体格

  • 体格,是指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体型],以及身体大小,如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骨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等评定。出自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四:“ 刘希坚 望着她的高大壮硕的身影,一面想着和这体格完全不相称的她的痴情。
  • 体格造句

    由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小兵的体格很强壮。
    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革命前的装束却反之,人属次要,单只注重诗意的线条,于是女人的体格公式化,不脱衣服不知道她与她有什么不同。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几十年的戎马生涯,锻炼得他体格健壮,现在虽已年过花甲,但仍行如风,坐如钟。
    整个夏天,体格粗壮的啄木鸟都决意离群索居,忙于家庭生活,不想交朋结友,现在却欢聚一团,悠闲地聊聊部落里的趣事,快活地玩玩群体里的游戏。
    她体格像大力士,站在那儿仿佛一株六十年的橡树,根牢固实。
    工地是小青年及其同伙,经常来撒野的地方,礼堂的耳光室里也暂时住上了四名工人,都是架子工,因为架子活需要登高,还得有力气,所以都是身手敏捷,体格健壮的人。
    不愿惹体格同样庞大的凶兽,不代表巨鹰脾气好,若是此时惊扰到它,捏拿玩弄小小呼延,当然是轻而易举,更能借机倾泻胸中积愤,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古代中国,庠序校塾不忘武事,有壶勺之仪、有射御之教,古希腊罗马学塾中均设有练身院,孔孟二子及柏拉图均以体格健壮著称。
    秋分拉开季节的花絮保健养生填写快乐的食谱。甘蔗滋补清热为健康铺路水果生津止渴把体格巩固。饮茶益气润燥放心情花团锦簇蜂蜜润喉去噪让疾病无处住宿。愿你秋分时节过的甜蜜滋补,舒畅欢快洒满你的心湖。
    萧可远年约三十,尚为娶亲,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亲体格还算硬朗。
    详尽的体格检查一般不会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但它可以安慰病人,使他相信医生理解疝痛婴儿对家长所构成的压力。
    颈部的体格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听诊。
    孙鼎新的师傅名叫玉虚子,三百多岁的人看上去却象是一个体格健壮的中年大汉。
    叶云龙体格健壮比之叶星宇高出半头,这一来叶星宇也是一时无计可施。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不仅是肌肉和体格的增强,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精神和心灵也同时扩大。莎士比亚 
    砂河城,距黑森林二百余公里,同样是一座巨大的兵城!天近午时,城门前一队披盔带甲、体格雄壮的士兵手持长枪、大刀注视着进出的人群。
    工作顺心顺意,生活吉祥如意,身体格外珍惜,爱情郎情妾意,朋友经常联系,问候不要忘记,愿你工作顺利、爱情甜蜜、生活惬意!
    音像资源网络化,就是把不同格式的音像资源转化为网络环境支持的媒体格式并且进行整合的过程。
    奥巴马甚至在篮球场上也羞于展示自己的体格:他没有穿比赛中常见的短裤,而偏爱深色的长工作裤和掖起来的恤。

    汉字详情

    tǐ,tī [ti]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S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DM
    四角: 25230

    详细解释

    (2) 另见

    名词

    (1)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 )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2) 同本义

    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

    体,身也。——《广雅》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居五日,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体有不快。——《后汉书·华佗传》

    伤乎体。——《韩非子·五蠹》

    口体之奉。——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体态轻盈(形容女子婀娜多姿);上体;下体;体高五尺;体大身强;肉体(人的身体,区别于“精神”);体骸(躯壳;尸骸);体候(身体状况);体素(敬词。玉体);体段(身段)

    (4) 手脚、四肢

    轻暖不足于体。——《孟子·梁惠王上》

    犹其有四体也。谓二手二足。——《孟子》

    (5) 又如:四体(人的四肢);五体投地

    (6) 形体 ;体态

    可怜体无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体段(样子;身分);体相(形体相貌);长方体;立方体;几何体;正方体;角柱体;圆柱体;刚体;磁体;黑体;发光体;导体;晶体

    (8) 牲体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飨》。按,牲体有七脊也,左右肋也,左右肱也,左右股也,所谓全軆也。

    (9) 又如:体解(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体节(带骨的大块牛羊肉)

    (10) 事物的主要部分

    以天演为体。——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1) 又如:体用(事物的本体与作用);体物(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体例(制度的纲领和细则);体要(大体与纲要)

    (12) 实体

    天之与地,皆体也。——王充《论衡》

    (13) 规格;法式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4) 又如:体式(法式,格式);体法(指书法的格局法式);体段(体格、结构);体气(诗文的气质格调;人品性格);体统(规矩,制度;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

    (15) 占卜时的兆象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

    (16) 又如;体象(象征)

    (17) 本性,本质 。

    (18) 如:体识(禀性和器识);体器(禀性和器度);体履(禀性和行为)

    (19) 准则

    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此俗人也。——宋· 陈善《扪虱新话》

    (20) 文体 。

    (21) 如:古体诗;近体诗;散体;骈体

    (22) 体制

    自汉至 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沈约《谢灵运传论》

    (23) 又如:政体;国体

    (24) 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

    (25) 如:完成体;进行体

    (26) 文字的书写形式 。

    (27) 如:草体;楷体;宋体;字体;印刷体

    (28) 立体

    后见为体。——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舍体而取面。

    体之感觉。

    动词

    (1) 亲身经验;体察

    汝体吾此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体物(描绘事物);体信(守信;信服);体行(躬亲践行);体认(体察认识);体测(体察忖测)

    (3)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

    (4) 如:体国(关心国家);体悉(体谅了解)

    (5) 划分,分解

    体其犬豕牛羊。——《礼记》

    (6) 又如:体解(分解牲畜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肢体解离);体国经野(区画都城,丈量土地;泛指治理国家)

    (7) 成形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诗·大雅·行苇》

    (8) 表现;体现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上》

    (9) 效法

    帝者体太一。——《淮南子》

    (10) 相承;继承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仪礼》

    (11) 生长

    体物而不可遗。——《礼记》

    (12) 包含;容纳

    君子体人,足以长人。——《易·乾》

    (13) 通“履”。体验;实行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释文》云:韩诗作履。履,幸也。

    能戴大圆者,体平大方。——《管子·心术下》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笃志而体,君子也。

    (14) 又如:体乾(履行天命)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dy; group, class, body, unit; inferior

    方言集汇

    ◎ 粤语:ban6 tai2
    ◎ 潮州话:ti2 旧读:to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本上聲合口一等bʰuənbuonx/buoon
    [ge]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T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HER
    四角: 479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2) 同本义

    格,木长貌。——《说文》。徐锴系传:“亦谓树高长枝为格。”

    夭娇枝格,偃蹇杪颠。——司马相如《上林赋》

    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史记·律书》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北周· 庾信《小园赋》

    (3) 引申为格子

    格,椸架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地官·牛人》。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窗格上有火燃处。——《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4) 又如:五格的书架;格眼(格子和窟窿);格子眼(窗孔);格目(项目);格的(箭靶)

    (5) 栅栏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杜甫《潼关吏》

    (6) 又如:战格(作战时防御的栅栏)

    (7) 法式;标准;规格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礼记·缁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武德二年,颁新格(特指法律条文)五十三条。——《旧唐书·刑法志》

    (8) 又如:格范(典范;标准);格尺(标准);格令(法令);格法(成法,法度);格条(法令条文);格样(标准式样;模样)

    (9) 条例;制度 。如:格目(表册);格制(格局体制);格例(规则条例)

    (10) 品格;格调 。如:人格(人的道德品质);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格量(品格气量);格韵(格调气韵);格业(品格功业)

    (11) 箭靶子

    夫射,仪度不得,则格的不中。——《淮南子·兵略》

    (12) 又如:格的(箭靶中心)

    (13) 博戏名 。如: 格五(古代博戏名。棋类)

    (14) 表明某词在一定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屈折变化形式(如主格、 宾格、 所有格)

    (15) 通“茖”。茖葱。山葱

    桂荏、凫葵,格韮菹于。——《后汉书·马融传》

    (16) 通“落”( luò)。村落

    置伯格长,以牧司奸盗贼。——《史记·酷吏王温舒传》

    动词

    (1) 阻止;搁置

    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孙膑传》

    (2) 又如:格沮(阻止,阻挡);格格不入(相互抵触);格阂(阻隔,隔阂);格塞(阻塞,不通顺);格碍(阻碍,障碍);格笔(笔架;搁笔,停止写作)

    (3) 纠正,匡正

    人不足与適(同“谪”)也,政不足闲(非议)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离娄上》

    (4) 又如:格非(匡正邪辟谬误的心);格心(匡正思想;归正之心);格正(匡正时弊;纠正)

    (5) 推究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

    (6) 又如:格术(格物之术);格量(推度;衡量);格物致知(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格候(谓推算季候节气)

    (7) 量度;衡量 。如:格知(度知,量度);格量(衡量;推究);格评(测量评定)

    (8) 击打;格斗

    格者不舍。——《荀子·议兵》

    穷寇不格。——《周书·武称》

    皆可格杀。——《后汉书·刘盆子传》

    乃解衣就(接受)格。——《后汉书·钟离意传》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玉台新咏·饮马长城窟行》

    (9) 又如:格击(格斗);格拒(抵抗;格斗);格战(格斗,搏斗)

    (10) 击杀;搏杀

    郢人等告 定国, 定国使谒者以他法劾捕格杀 郢人以灭口。——《史记·荆燕世家》

    (11) 又如:格化(斩杀);格敌(杀敌);格斩(击杀)

    (12) 抗拒;抗御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史记·李将军列传》

    (13) 又如:格拒(抗拒格斗);格迕(抵触,不合)

    (14) 古书借“格”为“佫”。来到,到达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舜典》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天迪格保。——《书·召诰》

    惟先格王。——《书·高宗肜日》

    祖考来格。——《书·益稷》

    格于皇天。——《书·君诰》

    (15) 又如:格思(来,到。思,语助词)

    形容词

    (1) 拘执 。如:格虏(傲慢的奴仆);格孽(方言。意谓争吵、吵闹);格仆(强悍的奴仆)

    (2) 被限制,受局限 。如:格限(指规定的资格);格于成例(被条例所限制,不能通融办理)

    (3) 圣的 。如:格人(至道之人;有识之人);格王(至道之王;圣王)

    (4) 吉祥 。如:格命(犹大命,福命);格保(降临保佑)

    (5) 正确 。如:格论(精当的言论;至理名言);格训(正确而至当的训示);格尚(方正高尚)

    (6) 通“嘏”( )。大

    孝友时格,永乃保之。——《仪礼·士冠礼》

    以格于主人。——《仪礼·少牢馈食礼》

    (7) 又如:格命(皇命)

    代词

    (1) 〈方〉∶这;那 。如:格个(这个);格号(这种);格注(这笔;这注);格格(这个)

    (2) 语助词。的 。如:格来(方言。着哩);格呢(方言。的呢);格落(方言。的了)

    英文翻译

    pattern, standard, form; styl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k3
    ◎ 客家话:[东莞腔] gak7 [沙头角腔] gak7 [梅县腔] gak7 get7 [台湾四县腔] gak7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ak7 giet7 [陆丰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ged5 giad5 [宝安腔] gak7 [海陆丰腔] gak7 giet7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落鐸開入聲開口一等kakkɑ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