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

tǐ wèi [ ti wei]
繁体 體味
注音 ㄊ一ˇ ㄨㄟ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体味 tǐ wèi

1.  活的动物体所特有的气味。

savour; appreciate;

2.  出汗的或不清洁的个人身上的一种令人讨厌的气味。

3.  体会寻味。

体味其中奥妙。
taste;

词语解释

  1. 仔细体会。

    明 高攀龙 《<就正录>自序》:“第举吾幼所诵读者,切身体味之而见矣。”《快心编初集》第七回:“佛要人念梵书,即要人体味书中之旨,做个善人。”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七章:“她更为清楚地体味到:没有这些孩子在前线战斗,敌人就会打过来残害更多的人。”

引证解释

⒈ 仔细体会。

明高攀龙《<就正录>自序》:“第举吾幼所诵读者,切身体味之而见矣。”
《快心编初集》第七回:“佛要人念梵书,即要人体味书中之旨,做个善人。”
冯德英《苦菜花》第七章:“她更为清楚地体味到:没有这些孩子在前线战斗,敌人就会打过来残害更多的人。”

体味的国语词典

身体的气味。

如:「他多日未洗澡,体味难闻。」

体味的网络释义

体味

  • 体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ǐ wèi,指动物或人散发的特殊而天然的气味。人的体味对异性会有刺激的反应,能散发吸引异性的魅力。
  • 体味造句

    他有极强的观察、体味生活的能力,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能涉笔成趣。
    这节课,老师只是提纲挈领讲了十分钟,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理解、体味并作练习,效果比“满堂灌”好多了。
    寻找了,才能够发现;发现了,才能够体味;体味了,生活就甜了。
    顺境与逆境或许都能成就人才,但逆境中更能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更能磨炼人生的意志,更能造就强者。
    台球不仅是游戏,更是体味人生舞台。
    这一年春季突然来了一股寒流,让人十足地体味了一次春寒料峭的味道。
    珍惜我们的现在,体味当下每一时,每一刻的情怀,无论亲情,友情,抑或是爱情。
    这是一个童话,平淡的在作者的回忆中慢慢展开的一个记忆。许许多多看似平凡的细节,却埋藏着引人深思的内涵。只能用心去贴近和体会,用自己已经慢慢在变成大人的思想来辨别体味,一点点的找回那种纯净的感受,还有对单纯的思念。
    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应该口诵心惟,细加体味,才能领略其妙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人只追求结局而不讲究过程的。就像在学习上,有些同学只看重成绩,而根本不去体味在取得好成绩所付出的汗水的过程,或是希望不劳而获,或是一味沉浸在快乐之中,结果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所以,结局并不是最美的,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才是最美的。
    秋是宽容的,它体味到了人生的不易,当人们将自己的各种情绪强加在它的身上时,它总是无声地承受了下来,于是无论人们是悲秋还是喜秋,它都一样将其点缀的精彩无限。
    体味高兴。我高兴的来,我高兴地去。
    好的报告,老是回味无穷的。这就像品味一瓶老窖酒,或是一壶龙井茶,足以让人体味再三,回味无限。
    生命注定孤独。每个灵魂都注定孤独,一些支离破碎的幸福,一些斑驳陆离的快意,都是在一些安慰声里,慵懒着,寂静着,想要用心去体味,却只听到幸福与欢笑急急逃去时那一声长嘶,或者一声尖叫。
    下课后,我仔细体味老师讲的那句关于人生哲理的话,觉得的确意味深长。
    或者是两军对阵,或者是情侣亲友执手互道衷肠,全在乎剧作家和演员们体味于人生,揣摩出情感,才能使观众观看的时候忘记是在看电影,只觉得身在其中。
    对于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言词名句,必须经过仔细体味,才能心领神会。
    年轻人是春天的美,而老人则能使人体味到一种秋天的成熟和坦率。重阳节快乐。
    共同体味这万丈红尘的繁华与悲欢,无论风雨颠沛。
    奇遇连连,先是六根不净的和卖烧饼的林三娘私定终身,还未来得及体味热恋的感觉就被抓去当兵,机缘巧合,由于自己能和老鼠对话,并运用多年修炼的“饶舌”。

    汉字详情

    tǐ,tī [ti]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S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DM
    四角: 25230

    详细解释

    (2) 另见

    名词

    (1)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 )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2) 同本义

    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

    体,身也。——《广雅》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居五日,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体有不快。——《后汉书·华佗传》

    伤乎体。——《韩非子·五蠹》

    口体之奉。——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体态轻盈(形容女子婀娜多姿);上体;下体;体高五尺;体大身强;肉体(人的身体,区别于“精神”);体骸(躯壳;尸骸);体候(身体状况);体素(敬词。玉体);体段(身段)

    (4) 手脚、四肢

    轻暖不足于体。——《孟子·梁惠王上》

    犹其有四体也。谓二手二足。——《孟子》

    (5) 又如:四体(人的四肢);五体投地

    (6) 形体 ;体态

    可怜体无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体段(样子;身分);体相(形体相貌);长方体;立方体;几何体;正方体;角柱体;圆柱体;刚体;磁体;黑体;发光体;导体;晶体

    (8) 牲体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飨》。按,牲体有七脊也,左右肋也,左右肱也,左右股也,所谓全軆也。

    (9) 又如:体解(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体节(带骨的大块牛羊肉)

    (10) 事物的主要部分

    以天演为体。——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1) 又如:体用(事物的本体与作用);体物(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体例(制度的纲领和细则);体要(大体与纲要)

    (12) 实体

    天之与地,皆体也。——王充《论衡》

    (13) 规格;法式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4) 又如:体式(法式,格式);体法(指书法的格局法式);体段(体格、结构);体气(诗文的气质格调;人品性格);体统(规矩,制度;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

    (15) 占卜时的兆象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

    (16) 又如;体象(象征)

    (17) 本性,本质 。

    (18) 如:体识(禀性和器识);体器(禀性和器度);体履(禀性和行为)

    (19) 准则

    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此俗人也。——宋· 陈善《扪虱新话》

    (20) 文体 。

    (21) 如:古体诗;近体诗;散体;骈体

    (22) 体制

    自汉至 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沈约《谢灵运传论》

    (23) 又如:政体;国体

    (24) 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

    (25) 如:完成体;进行体

    (26) 文字的书写形式 。

    (27) 如:草体;楷体;宋体;字体;印刷体

    (28) 立体

    后见为体。——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舍体而取面。

    体之感觉。

    动词

    (1) 亲身经验;体察

    汝体吾此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体物(描绘事物);体信(守信;信服);体行(躬亲践行);体认(体察认识);体测(体察忖测)

    (3)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

    (4) 如:体国(关心国家);体悉(体谅了解)

    (5) 划分,分解

    体其犬豕牛羊。——《礼记》

    (6) 又如:体解(分解牲畜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肢体解离);体国经野(区画都城,丈量土地;泛指治理国家)

    (7) 成形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诗·大雅·行苇》

    (8) 表现;体现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上》

    (9) 效法

    帝者体太一。——《淮南子》

    (10) 相承;继承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仪礼》

    (11) 生长

    体物而不可遗。——《礼记》

    (12) 包含;容纳

    君子体人,足以长人。——《易·乾》

    (13) 通“履”。体验;实行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释文》云:韩诗作履。履,幸也。

    能戴大圆者,体平大方。——《管子·心术下》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笃志而体,君子也。

    (14) 又如:体乾(履行天命)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dy; group, class, body, unit; inferior

    方言集汇

    ◎ 粤语:ban6 tai2
    ◎ 潮州话:ti2 旧读:to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本上聲合口一等bʰuənbuonx/buoon
    wèi [wei]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FI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JD
    四角: 650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 。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 。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 。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 。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词

    (1) 辨别滋味;品尝 。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如:味览(用心细览)

    量词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taste, smell, odor; delicacy

    方言集汇

    ◎ 粤语:mei6
    ◎ 客家话:[梅县腔] mi5 [宝安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mi5 [东莞腔]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海陆丰腔] mui6 [沙头角腔] mui5 [台湾四县腔] mui5 [陆丰腔] mui6
    ◎ 潮州话:bh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無沸微合去聲合口三等mĭwəimyoih/mv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