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贰

zuǒ èr [ zuo er]
繁体 佐貳
注音 ㄗㄨㄛˇ ㄦˋ

词语释义

佐贰 zuǒ èr

(1) 旧时指担任副职的官吏

deputy

词语解释

  1. 辅佐主司的官员。

    明 清 时,凡知府、知州、知县的辅佐官,如通判、州同、县丞等,统称佐贰。其品级略低于主管官。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和合是请,佐贰是膺。” 明 宋濂 《方愚庵墓版文》:“佐贰始虽倨慢,先生委诚待之,卒自愧服。”《文明小史》第二九回:“次日到衙门里去看看,只见一般佐贰太爷扬扬得意,有的坐轿,有的步行踱了进去。”

引证解释

⒈ 辅佐主司的官员。 明清时,凡知府、知州、知县的辅佐官,如通判、州同、县丞等,统称佐贰。其品级略低于主管官。

唐李邕《岳麓寺碑》:“和合是请,佐贰是膺。”
明宋濂《方愚庵墓版文》:“佐贰始虽倨慢,先生委诚待之,卒自愧服。”
《文明小史》第二九回:“次日到衙门里去看看,只见一般佐贰太爷扬扬得意,有的坐轿,有的步行踱了进去。”

佐贰的网络释义

佐贰

  • 佐贰,汉语词汇。
  • 拼音:zuǒ èr
  • 辅助主官的副官。至明清时,凡知府、知州、知县的辅佐官,如通判、同知、州同、县丞、主簿等,统称佐贰。其品级比主官略低,但并非纯粹属员性质。其下尚有司狱、巡检、吏目等属员。两类人员也可合称为佐杂。
  • 汉字详情

    zuǒ [zuo]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D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KM
    四角: 24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作左。形声。从人,左声。本义:辅助,帮助)

    (2) 同本义(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

    佐,助也。——《广雅》

    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墨子·贵义》

    陈胜佐之。——《史记·陈涉世家》

    太宰之职,常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

    四岳佐之。——《国语·周语下》

    予佐尔贾。——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佐以科学。——蔡元培《图画》

    佐读勤苦。——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佐理(助理,帮助处理);佐事(辅助事奉);佐戎(参与军事);佐相(辅助);佐佑(辅助;支持);佐检(辅助);佐州(辅佐州政);佐谋(辅助筹划);佐治(辅佐治理)

    (4) 陪同 。又如:佐觞(陪酒助兴);佐享(陪同受祭祀)

    (5) 劝

    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国语·晋语》。韦昭注:“佐,犹劝也。”

    (6) 又如:佐觞(劝酒)

    名词

    (1) 处于辅助地位的官员,僚属

    有赵孟以为大夫,有 伯瑕以为佐。——《左传》

    (2) 又如:佐杂(地方官署的辅佐官员);佐吏(汉时辅佐地方政事的小官);佐将(太平天国前期对军中带兵官和地方行政名的通称)

    (3) 姓

    形容词

    副,第二位

    掌佐车之政。——《周礼·田仆》

    郑周父御佐车。——《左传·成公二年》

    英文翻译

    assist, aid, second; subord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o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o3 [海陆丰腔] zo3 [宝安腔] zo3 [梅县腔] zo3 [客语拼音字汇] zo3 [客英字典] zo3 [东莞腔] zo3 [陆丰腔] zo3
    ◎ 潮州话:zo2(tsó) zo6(tsǒ)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八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則箇去聲開口一等cah/zahtsɑ
    èr [er]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AFM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PMMO
    四角: 43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贝,弍,( èr)声。本义:副)

    (2) 同本义

    贰,副益也。——《说文》。段注:当云副也,益也。”

    簋贰用缶。——《易·坎卦》

    大祭三贰。——《周礼·乃酒正》

    取贰绥。——《礼记·曲礼》

    受其贰令。——《周礼·职内》

    其卜贰圉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以贰六官。——《周礼·春官·大史》

    乘副车则式,佐车则否。——《礼记·少仪》

    (3) 又如:贰佐(州县官的副);贰相(副相);贰官(副职)

    (4) 二的大写 ——用于会计账中以防伪造

    因贰以济民行。——《易·系辞》

    贰偷之不暇。——《左传·昭公十三年》。注:“不壹也。”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

    无是贰言也。——《国语·越语上》

    从许子道,则市贾不贰。——《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贰端(二端);贰统(分一统的帝系为二)

    (6) 古国名 。故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

    楚 屈瑕将盟 贰、 轸。——《左传》

    动词

    (1) 一分为二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二。”——《左传·隐公元年》

    贰,益也。——《广雅·释诂一》

    (2) 又如:贰觞(再三献酒);贰纪(古礼中添饭加菜的规章)

    (3) 背离;怀有二心

    百姓携贰。——《国语·周语上》。注:“二心也。”

    君立臣从,何贰之有?——《国语·晋语一》

    诸侯贰,则晋国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4) 又如:贰志(异志;二心);贰虑(二心;三心二意)

    (5) 辅佐 。如:贰正(辅佐匡正);贰公(辅佐三公)

    英文翻译

    number two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