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觞

zuǒ shāng [ zuo shang]
繁体 佐觴
注音 ㄗㄨㄛˇ ㄕㄤ

词语释义

劝酒。

词语解释

  1. 劝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丽人﹞前而进酒。 陈 曰:‘不可无以佐觴。’女乃仙仙而舞。”

引证解释

⒈ 劝酒。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丐仙》:“﹝丽人﹞前而进酒。

陈曰:‘不可无以佐觴。’女乃仙仙而舞。”

佐觞的网络释义

佐觞

  • 佐觞,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劝酒。
  • 汉字详情

    zuǒ [zuo]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D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KM
    四角: 24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作左。形声。从人,左声。本义:辅助,帮助)

    (2) 同本义(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

    佐,助也。——《广雅》

    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墨子·贵义》

    陈胜佐之。——《史记·陈涉世家》

    太宰之职,常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

    四岳佐之。——《国语·周语下》

    予佐尔贾。——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佐以科学。——蔡元培《图画》

    佐读勤苦。——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佐理(助理,帮助处理);佐事(辅助事奉);佐戎(参与军事);佐相(辅助);佐佑(辅助;支持);佐检(辅助);佐州(辅佐州政);佐谋(辅助筹划);佐治(辅佐治理)

    (4) 陪同 。又如:佐觞(陪酒助兴);佐享(陪同受祭祀)

    (5) 劝

    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国语·晋语》。韦昭注:“佐,犹劝也。”

    (6) 又如:佐觞(劝酒)

    名词

    (1) 处于辅助地位的官员,僚属

    有赵孟以为大夫,有 伯瑕以为佐。——《左传》

    (2) 又如:佐杂(地方官署的辅佐官员);佐吏(汉时辅佐地方政事的小官);佐将(太平天国前期对军中带兵官和地方行政名的通称)

    (3) 姓

    形容词

    副,第二位

    掌佐车之政。——《周礼·田仆》

    郑周父御佐车。——《左传·成公二年》

    英文翻译

    assist, aid, second; subord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o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o3 [海陆丰腔] zo3 [宝安腔] zo3 [梅县腔] zo3 [客语拼音字汇] zo3 [客英字典] zo3 [东莞腔] zo3 [陆丰腔] zo3
    ◎ 潮州话:zo2(tsó) zo6(tsǒ)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八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則箇去聲開口一等cah/zahtsɑ
    shāng [shang]
    部首: 707
    笔画: 12
    五笔: QETR
    五行:
    仓颉: NBONH
    四角: 2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角,傷( shāng)省声。金文从“爵”。本义:古代盛酒器) 同本义

    觞,爵实曰觞,虚曰觯。——《说文》

    请行觞。——《礼记·投壶》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又如:觞勺(指觞与勺。都是盛酒器);觞令(即酒令。今俗谓猜拳、划拳);觞豆(酒器与笾豆。皆为饮食的用具。借喻饮食);觞爵(酒器);觞觥(泛指酒器);觞酌(饮酒器)

    动词

    (1) 向人敬酒

    管仲觞 桓公。——《吕氏春秋》

    觞酒豆肉。——《礼记·表记》

    王觞将军。——《战国策·秦策》

    楚王觞之。——《庄子·徐无鬼》

    (2) 又如:觞客(宴飨宾客);觞奠(酹酒祭奠);觞祝(敬酒祝愿);觞行(行觞,传杯)

    (3) 饮,喝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又如:觞歌(饮酒放歌);觞弊(饮酒时以为笑乐);觞燕(酒宴;饮宴);觞饮(执杯而饮);觞次(宴饮之所)

    (5) 宴请

    谓 宋玉曰:“寡人欲觞群臣,何以娱之?”—— 傅毅《舞赋》

    英文翻译

    wine vessel; propose toast; feast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