佉苴
注音
ㄑㄨ ㄐㄨ
词语释义
腰带。
词语解释
腰带。
唐 樊绰 《蛮书·蛮夷风俗》:“谓腰带曰佉苴。”《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王亲兵曰朱弩佉苴。佉苴,韦带也。”《新唐书·南蛮传下·骠》:“舞人服 南詔 衣、絳裙襦、黑头囊、金佉苴、画皮鞾,首饰袜额,冠金宝花鬘,襦上復加画半臂。”
引证解释
⒈ 腰带。
引唐樊绰《蛮书·蛮夷风俗》:“谓腰带曰佉苴。”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王亲兵曰朱弩佉苴。佉苴,韦带也。”
《新唐书·南蛮传下·骠》:“舞人服南詔衣、絳裙襦、黑头囊、金佉苴、画皮鞾,首饰袜额,冠金宝花鬘,襦上復加画半臂。”
佉苴的网络释义
佉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通“祛”。驱逐
佉,去也。——《荀子》。注:“佉,与祛同。”——《篇海类编》
名词
(1) 译音用字。如:佉沙(古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喀什噶尔);佉楼(人名。佛教所称古代创造一种古印度拼音文字的人);佉卢文(古印度的一种文字,横书左行)
(2) 姓
英文翻译
surname; name of a divine being; transliteration of Sanskrit 'kh'
方言集汇
◎ 粤语:keoi1
◎ 客家话:[梅县腔]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客英字典] ki1 [海陆丰腔] ki1
◎ 客家话:[梅县腔]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客英字典] ki1 [海陆丰腔] 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佉 | 丘伽 | 溪 | 戈三開 | 平聲 | 歌 | 開口三等 | 果 | 戈 | kʰĭɑ | khia/qia |
详细解释
jū
名词
(1) (形声。从艸,且声。本义:鞋底的草垫,用以垫鞋底)
(2) 同本义
冠虽敝不以苴履。——《汉书》
(3) 青麻的子实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幽风·七月》
(4) 结子的麻,或粗黄麻布 。如:苴布(用麻制的粗布);苴服(粗布做的衣服);苴枲(苴,雌麻;枲,雄麻。此指用麻布所制的丧服)
(5) 粗劣;粗恶 。如:苴服(粗劣的衣服)
zū
通“葅”。如:苴稭(古代祭祀时用作陈列祭品的草席)
英文翻译
sackcloth; female hemp plant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ui1 [海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1 [梅县腔] zi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ui1 [海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1 [梅县腔] zi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疽 | 七余 | 清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chio/civ | tsʰ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