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

chuán dá [chuan da]
繁体 傳達
注音 ㄔㄨㄢˊ ㄉㄚ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传达,传达员 chuándá,chuándáyuán

(1) 单位门口的值班人员

usherer

(2) 门房、传达室、商店中的引导员,公共建筑的参观向导

recep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callers at public establishment

词语解释

  1. 通报;转告。

    《周礼·夏官·太仆》:“大丧,始崩,戒鼓传达于四方。” 孔颖达 疏:“谓以鼓声相传闻达四方。” 唐 元稹 《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勑天子有内诸臣,所以参侍奉备传达,而将外诸臣之復也。” 宋 苏轼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諫官 杨绘 言宰相不当以其子判皷院,上曰:‘ 绘 不习朝廷事,皷院传达而已,何与於事?’”《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施还 在门上候了多时,守门的推三阻四不肯与他传达。”如:传达命令;传达报告。

  2. 转递移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安乐堂》:“内廷宫人无位号名而病故,或以谴责死者,其尸传达安乐堂。”《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专来传达书信。”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 焕之 四望云物,光明而清鲜,一阵暖风吹来,带着新生、发展、繁荣的消息,几传达到每一个细胞。”

  3. 传递表达。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声音中间传达出衷心的喜悦。” 叶圣陶 《隔膜·两封回信》:“自己是怎么一种心情,要借这封信去传达。”

  4. 指传达室的工作人员。

    沈从文 《失业》:“衙门的事更不好办,接慢了,那县公署传达会打官腔说你‘延误公事’。”参见“ 传达室 ”。

引证解释

⒈ 通报;转告。

《周礼·夏官·太仆》:“大丧,始崩,戒鼓传达于四方。”
孔颖达疏:“谓以鼓声相传闻达四方。”
唐元稹《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勑天子有内诸臣,所以参侍奉备传达,而将外诸臣之復也。”
宋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諫官杨绘言宰相不当以其子判皷院,上曰:‘ 绘不习朝廷事,皷院传达而已,何与於事?’”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施还在门上候了多时,守门的推三阻四不肯与他传达。”

如:传达命令;传达报告。

⒉ 转递移送。

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安乐堂》:“内廷宫人无位号名而病故,或以谴责死者,其尸传达安乐堂。”
《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专来传达书信。”
叶圣陶《倪焕之》十一:“焕之四望云物,光明而清鲜,一阵暖风吹来,带着新生、发展、繁荣的消息,几传达到每一个细胞。”

⒊ 传递表达。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三:“声音中间传达出衷心的喜悦。”
叶圣陶《隔膜·两封回信》:“自己是怎么一种心情,要借这封信去传达。”

⒋ 指传达室的工作人员。参见“传达室”。

沈从文《失业》:“衙门的事更不好办,接慢了,那县公署传达会打官腔说你‘延误公事’。”

传达的国语词典

传递、通报。

传达的网络释义

传达 (汉语词语)

  • 传达(拼音:chuán dá),词语。动词意思有:(1)传告,使知道;(2)向别人转述;名词意思有:(1)单位门口的值班人员;(2) 门房、传达室、商店中的引导员,公共建筑的参观向导。
  • 传达造句

    老师向大家传达了学校的通知。
    他挥舞着小旗上下左右摆动,传达出不同的信息。
    有关今年高考的新精神,学校领导向我们及时地、详细地传达了。
    应该有不是家人产生不安的传达必要信息的方法。
    在商业界的很多女性对于如何合理的搭配男性和女性的特性很不确定,他们应该通过职业穿着来传达这种特性。
    假如我是一个歌手,我就要用优美的歌声,来传达生活的悲欢离合。
    亚梦的祈祷得到了传达,于是小丝我们诞生了。
    几句柔情蜜语,但愿借此短信息,传达我的心语,好让我的笑容,留在你的梦里。
    但是他反复无常,而且未能找出如何向选民传达思想的方法。
    意思传达不妥,概念传达不当,自己有可能就是那个爱无中生有的人,一个歪曲事实的人。无中生有造句。
    小组会上,组长提纲挈领地传达了大会报告的内容。
    人类存在的根源,即使尽知这些,还是无法改变人心。拥有者不会理解未拥有者的心情,未拥有者则嫉妒拥有者。不同的人,与自己不同的人,但还有本应有爱的人。但炮火无法传达这份感情。
    班长向同学们传达了教导处的决定。
    中国现代诗学认为,诗是心绪的传达,是天机的意外泄露,是灵感的刹那闪现。
    另外梦里的情节没有多余的,漏掉了一个情节也许就漏掉了一个梦像传达给你的信息。
    班长向同学们传达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一尊雕像向人们传达的是时代的人文信息。
    我的爷爷是学校的老传达,一干就是几十年。
    为了在指定时间内将消息传达各地,他紧张奔走,弄得汗流浃背。
    一只在努力地传达着的心意,漫步在整个宇宙里,一直在努力传达着,无论过去多少年,只希望终于有一日会被理解,会被听见。

    汉字详情

    chuán,zhuàn [chuan,zhuan]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F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QNI
    四角: 25232

    详细解释

    chuán

    动词

    (1) 传递;传送

    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继承衣钵);传首(传送首级);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3) 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 又如:传度(传授);传派(传授的流派);传旨(传授意旨);传书(传授书籍)

    (5) 让位;传代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6) 又如:传位(传授帝王权位);传政(传授政权)

    (7) 留传

    功如丘山,名传后时。——《盐铁论·非鞅》

    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居第当传子孙。——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传世(后传到后世);传灯(传留佛法);传祚(流传后世);家传秘方

    (9) 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传神写照。——《世说新语·巧艺》

    (10) 又如:传真(画肖像)

    (11) 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红楼梦》

    (12) 又如:传嘴(传话);传会(传呼);传答(传达);传证人

    (13) 另见 zhuàn

    zhuàn

    名词

    (1) 驿站所备的车

    晋侯以传召 伯宗。——《左传·成公五年》

    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韩非子·爱臣》

    (2) 驿站;驿舍

    昔者赵氏袭 卫,车舍人不休传。——《战国策·齐策五》

    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后汉书·陈忠传》

    (3) 又如: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传吏(驿舍的官吏);传马(驿站所用的马);传乘(驿站的车马);传宰(管理驿站的小官)

    (4) 符信

    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周礼》

    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宁成传》

    (5) 传记

    吾已作传。——清· 袁枚《祭妹文》

    善传游侠。——孙文《序》

    (6) 又

    为五百人立传。

    (7) 又如:自传;外传;别传;传状(传记行状);传叙(人物传记);传诔(传记和诔文)

    (8) 指以描述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

    (9) 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

    六艺经传。——唐· 韩愈《师说》

    (10) 又如: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传诂(解释经籍的文字);传疏(诠释经义的文字);传笺(谓《诗经》的注解)

    动词

    (1) 作传;记载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 唐· 韩愈《送杨少尹序》

    (2) 又如:前半部传的是傅仪

    (3) 另见 chuán

    英文翻译

    summon; propagate, transmit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4
    ◎ 潮州话:〖tuang5(thûang)[潮州]tuêng5〗 〖deng7 [揭阳、潮阳]duang7〗

    宋本广韵

    [da]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D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
    四角: 343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形容词

    (1)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名词

    (1) 〈方〉∶指父亲 。如:俺达

    (2) 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英文翻译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t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heh/theytʰ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