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介质

chuán shū jiè zhì [chuan shu jie zhi]

词语释义

介质 jièzhì 一种物质存在于另一种物质之中,后者就是前者的介质 某些波状运动 如声、光、波等 借以传播的物质

汉字详情

chuán,zhuàn [chuan,zhuan]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F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QNI
四角: 25232

详细解释

chuán

动词

(1) 传递;传送

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继承衣钵);传首(传送首级);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3) 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 又如:传度(传授);传派(传授的流派);传旨(传授意旨);传书(传授书籍)

(5) 让位;传代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6) 又如:传位(传授帝王权位);传政(传授政权)

(7) 留传

功如丘山,名传后时。——《盐铁论·非鞅》

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居第当传子孙。——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传世(后传到后世);传灯(传留佛法);传祚(流传后世);家传秘方

(9) 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传神写照。——《世说新语·巧艺》

(10) 又如:传真(画肖像)

(11) 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红楼梦》

(12) 又如:传嘴(传话);传会(传呼);传答(传达);传证人

(13) 另见 zhuàn

zhuàn

名词

(1) 驿站所备的车

晋侯以传召 伯宗。——《左传·成公五年》

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韩非子·爱臣》

(2) 驿站;驿舍

昔者赵氏袭 卫,车舍人不休传。——《战国策·齐策五》

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后汉书·陈忠传》

(3) 又如: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传吏(驿舍的官吏);传马(驿站所用的马);传乘(驿站的车马);传宰(管理驿站的小官)

(4) 符信

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周礼》

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宁成传》

(5) 传记

吾已作传。——清· 袁枚《祭妹文》

善传游侠。——孙文《序》

(6) 又

为五百人立传。

(7) 又如:自传;外传;别传;传状(传记行状);传叙(人物传记);传诔(传记和诔文)

(8) 指以描述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

(9) 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

六艺经传。——唐· 韩愈《师说》

(10) 又如: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传诂(解释经籍的文字);传疏(诠释经义的文字);传笺(谓《诗经》的注解)

动词

(1) 作传;记载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 唐· 韩愈《送杨少尹序》

(2) 又如:前半部传的是傅仪

(3) 另见 chuán

英文翻译

summon; propagate, transmit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4
◎ 潮州话:〖tuang5(thûang)[潮州]tuêng5〗 〖deng7 [揭阳、潮阳]duang7〗

宋本广韵

shū [shu]
部首: 405
笔画: 13
五笔: LWG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QOMN
四角: 485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车,俞声。本义:转运,运送)

(2) 同本义

输,委输也。——《说文》

运所有,输所无。——《淮南子·泛南训》

输积聚以贷。——《左传·襄公九年》

春申道缀基毕输。——《荀子·成相》

秦于是乎输粟于 晋。——《左传·僖公十三年》

输之于宫以为食器。——《韩非子·十过》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输供(输送供给);输将(运送);输场(唐代转运物资的货场);输发(输送和调发粮草、军队);输转(转运);输将(运送,输运);输遣(运送)

(4) 交出;缴纳

已乃劝输巨室,令曰:“输(捐献)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缴纳)官。——宋·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5) 又如:输诚(献纳诚心);输分(捐送财礼分子);输征(缴纳赋税);输货(献纳财货);输期(缴纳租税的期限);输税(纳税);输粮(缴纳租税);输纳(多指赈济或交税的捐献);输财助边(捐献财物,帮助边境的防卫);输芒(传说蟹于八月稻熟时,腹中有一稻芒,献于海神)

(6) 传达,表达

当面输心背面笑。——杜甫《莫相疑行》

(7) 又如:输心(献纳诚心,表白忠诚的心意);输心贴意(真心实意。输心:表示真心);输写(倾吐,抒发情意)

(8) 报告;告诉

常以国情输楚。——《战国策·秦策》

(9) 又如:输敌(报告敌方);输情(表示真情)

(10) 灌输;灌注

险出三峡右,长输不尽溪。——苏轼《庐山二胜栖贤三峡桥》

(11) 又如:输灌(灌输)

(12) 报效 。如:输勤(出力;效力);输力(出力,贡献力量);输效(报效);输实(竭尽忠诚)

(13) 罚役 。如:输作(因犯罪罚作劳役);输徒(罚作劳役);输役(因犯罪罚作劳役)

(14) 堕;堕坏

屡顾尔仆,不输尔载。——《诗·小雅·正月》

(15) 负,失败

昨日输了一陈,挫动锐气。——《群英会蒋干中计》

虽然是输赢无定,也须知报应分明。——《陈州粜米》

(16) 又如:输服(认输);输眼(方言。以目测某事物的准确程度打赌,输了的叫“输眼”);输筹(负局;失利)

形容词

(1) 不及,赶不上

平生奇绝输此游。——黄遵宪《下水船歌》

(2) 又如:输与(比不上;给与);输小(甘愿处于低下地位);输款(投诚)

英文翻译

transport, carry, haul

方言集汇

◎ 粤语:syu1

宋本广韵

jiè [jie]
部首: 220
笔画: 4
五笔: W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LL
四角: 80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着铠甲形。中间是人,两边的四点象联在一起的铠甲片。本义:铠甲。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

(2) 同本义

驷介旁旁。——《诗·郑风·清人》

舍尔介狄。——《诗·大雅·瞻卬》

其虫介。——《淮南子·脩务》

急则用介胄之士。——《史记·老庄甲韩列传》

(3) 又如:介士(穿着甲胄的兵士);介卒(甲兵);介胄(铠甲与头盔、披甲戴盔);介人(武士,甲士);介马(披甲的战马)

(4) 疆界;界限。后作“界”

介,画也。——《说文》。按,八者分也。从人者,取人身之左右以见意。

无此疆尔界。——《诗·周颂·思文》。陆德明释文:“界”作“介。”

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后汉书》

(5) 传宾主之言的人。古时主有傧相迎宾,宾有随从通传叫介

诸侯相见,卿为介。——《荀子·大略》

(6) 又如:介绍;介宾(宾客,贵宾;古代行乡饮酒礼时辅佐宾客的人)

(7) 指有甲壳的虫类或水族 。如:介潭(传说中的介甲虫。为介类的先祖);介鳞(传说中的海生动物。夏食而冬蛰,为鱼鳖类的祖先)

(8) 节操;独特之行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孟子》

(9) 戏曲术语。南戏、传奇剧本里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如坐、笑、见面以及鸡鸣、犬吠等 。如:笑介;见介;鸡鸣介;犬吠介

(10) ∶介词的省称

(11) 姓

动词

(1) 披甲

不介马而驰之。——《左传·成公二年》

季氏介其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介者不释。——《史记》

(2) 又如:介胄(披甲戴盔);介马(给战马披甲)

(3) 介入;居中

介居二大国之间。——《左传·襄公九年》

(4) 又如:介和(调解,说合)

(5) 介绍

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李康《命运论》

(6) 又如:介函(介绍信)

(7) 介意;留存

不以介怀。——李延寿《南史》

(8) 又如:介怀(耿耿于怀);介介然(形容心事重重);介心(介意,把不快的事记在心里);介虑(介意忧虑)

(9) 间隔,隔开

前乡崧高,后介大河。——《汉书·翼奉传》

(10) 又引申为挑拨离间。如:介言(间言,离间的话);介然(间隔;隔开);介绝(隔绝)

(11) 佐助

介尔景福。——《左传》

(12) 又如:介眉(祝寿之词);介贰(辅佐);介寿(祝寿之词)

(13) 因;凭借;依靠

介人之宠,非勇也。——《左传·文公六年》

(14) 又如:介持(依凭;仗持)

形容词

(1) 独;特异

夫介异于人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孑不群而介立。——张衡《思玄赋》

介,独也。——《广雅》

如有一介臣。——《书·秦誓》

亦不使一介行李。——《左传·襄公八年》

一介嫡女。——《国语·吴语》

援纳断断之介。——《汉书·孔光传》

(2) 副;次一等

且冢卿无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左传·昭公四年》

(3) 又如:介卿(次一等的卿,位于冢卿之下);介弟(对别人弟弟的尊称);介次(位于市井的小亭);介使(副使);介倅(副手;辅佐者)

(4) 大 。如:介福(大福;洪福);介圭(一尺二寸长的大圭);介寿(长寿。祝寿之辞);介母(大型贝类);介祉(大福)

(5) 善 。如:介人(善人)

(6) 耿介;耿直特异 。如:介廉(正直廉洁);介正(耿直纯正);介白(耿介清白);介决(耿直善断)

(7) 孤傲 。如:介立(独立清高而不迎合流俗);介僻(高傲孤僻);介异(孤高特异);介吝(孤高自爱);介特(孤高,不随流俗)

(8) 这,这么;那,那么 。如:介事(这事;此事)

(9) 坚定 。如:介石(谓操守坚贞);介峙(形容耿介,坚定,不可动摇)

(10) 通“芥”。细微

忧悔吝者存乎介。——《易·系辞上》

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无纤介之祸者。——《战国策·齐策四》

不以往事为纤介。——《汉书·元后传》

(11) 又如:介丘(介邱。微小的土山);介狭(心胸狭隘);介焉(细微的样子)

量词

通“个”。如:一介书生;一介武夫

英文翻译

forerunner, herald, harbinger; to lie between; sea shell; to wear armor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 客家话:[梅县腔] giai5 [台湾四县腔] gai5 kie5 kiai5 [客英字典] gai5 [陆丰腔] gai5 [海陆丰腔] gai5 [宝安腔] gai5 [沙头角腔]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e4 gai4 ge4 giai4 gie4 [东莞腔] gai5
◎ 潮州话:g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拜皆開去聲開口二等kɐikraih/kaey
zhì [zhi]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RFM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JBO
四角: 722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斦( zhì)声。 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2) 同本义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 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4) 通“诘”( jié)。问;诘问

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质之鬼神;质责(以正义质询责问);质问(向人询问疑难的问题);质让(诘问,谴责);质辩(质疑辩论);质论(质疑评论)

(6) 双方对质,验证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7) 又如:质验(验证;勘验);质凭(证实);质审(质对审讯)

(8) 评断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9) 又如:质成(请人评断事情的是非);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

名词

(1) 抵押品;人质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2)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3) 盟约

黄池之役,先主与 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4)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并质共剂。——《后汉书》

(5)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6) 箭靶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7)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8) 素质;本质;禀性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9)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10) 物质;事物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11) 形体

骈门裸质。——《南齐书》

(12)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13) 质地、底子

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通“锧”。砧板 。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訢已解衣伏质。——《汉书·王訢传》

(15) 通“贽”。信物;见面礼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 对象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形容词

(1) 朴实、朴素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3) 信实;诚信

楚子闻 蛮子之乱也,与 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英文翻译

matter, material, subst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zat1
◎ 潮州话:zieh4 z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