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写
词语释义
传写
(1) 辗转抄写;传抄
词语解释
传抄,转抄。
《汉书·师丹传》:“大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传写,流闻四方。”《文选·左思<三都赋序>》 李善 注引 南朝 齐 臧荣绪 《晋书》:“赋成, 张华 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一:“八年, 荣王宫 火,延燔三馆,焚爇殆遍。於是出禁中本,就馆阁传写,且命儒臣编类校讎。” 清 李发先 《<游宦纪闻>跋》:“每见其搜访遗书,如获至寳,极力传写。”
临摹。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名品录·刘绍祖》:“善於传写,不闲其思。”
引证解释
⒈ 传抄,转抄。
引《汉书·师丹传》:“大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传写,流闻四方。”
《文选·左思<三都赋序>》李善注引南朝齐臧荣绪《晋书》:“赋成, 张华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
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一:“八年, 荣王宫火,延燔三馆,焚爇殆遍。於是出禁中本,就馆阁传写,且命儒臣编类校讎。”
清李发先《<游宦纪闻>跋》:“每见其搜访遗书,如获至寳,极力传写。”
⒉ 临摹。
引南朝齐谢赫《古画名品录·刘绍祖》:“善於传写,不闲其思。”
传写的国语词典
传抄,辗转写录。
传写的网络释义
传写
传写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uán
动词
(1) 传递;传送
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继承衣钵);传首(传送首级);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3) 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 又如:传度(传授);传派(传授的流派);传旨(传授意旨);传书(传授书籍)
(5) 让位;传代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6) 又如:传位(传授帝王权位);传政(传授政权)
(7) 留传
功如丘山,名传后时。——《盐铁论·非鞅》
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居第当传子孙。——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传世(后传到后世);传灯(传留佛法);传祚(流传后世);家传秘方
(9) 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传神写照。——《世说新语·巧艺》
(10) 又如:传真(画肖像)
(11) 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红楼梦》
(12) 又如:传嘴(传话);传会(传呼);传答(传达);传证人
(13) 另见
zhuàn
名词
(1) 驿站所备的车
晋侯以传召 伯宗。——《左传·成公五年》
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韩非子·爱臣》
(2) 驿站;驿舍
昔者赵氏袭 卫,车舍人不休传。——《战国策·齐策五》
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后汉书·陈忠传》
(3) 又如: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传吏(驿舍的官吏);传马(驿站所用的马);传乘(驿站的车马);传宰(管理驿站的小官)
(4) 符信
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周礼》
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宁成传》
(5) 传记
吾已作传。——清· 袁枚《祭妹文》
善传游侠。——孙文《序》
(6) 又
为五百人立传。
(7) 又如:自传;外传;别传;传状(传记行状);传叙(人物传记);传诔(传记和诔文)
(8) 指以描述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
(9) 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
六艺经传。——唐· 韩愈《师说》
(10) 又如: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传诂(解释经籍的文字);传疏(诠释经义的文字);传笺(谓《诗经》的注解)
动词
(1) 作传;记载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 唐· 韩愈《送杨少尹序》
(2) 又如:前半部传的是傅仪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uang5(thûang)[潮州]tuêng5〗 〖deng7 [揭阳、潮阳]duang7〗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舃(
)声。本义:移置;放置)(2) 同本义
写,置物也。——《说文》。俗字亦作泻。
以浍写水。——《周礼·稻人》
牛弗进,则置虚命彻。——《左传·昭公四年》。注:“写器令空。”
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礼记·曲礼上》。注:“写者,传已器中,乃食之也。”
(3) 输送
发北山石椁,乃写 蜀、 荆地材皆至。——《史记》
(4) 倾吐,倾诉;抒发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邶风·泉水》
写,除也。——《广雅》
我心写也。——《诗·小雅·裳裳者华》。笺:“则我心所忧,写而去矣。”
何以含忍,寄之此诗;何以写思,记之斯辞。——晋· 陆云《失题》
(5) 又如:写心(抒发内心感情);写志(发抒情志);写情(抒发感情);写怀(抒发情怀);写念(抒发思念之情);写思(抒发情思);写神;写忧(发抒排除忧闷)
(6) 传抄地书写(汉以前只用“书”,汉以后“书”与“写”并用)
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后汉书·班超传》
武帝置写书官。——《汉书·艺文志》
可笑此公何太惑,读书写字到三更。——宋· 文同《可笑口号》
(7) 又如:写卷头(乡试时,考生在考前领取空白试卷,填写姓名、年龄、籍贯、祖宗三代履历后交回。入场时到二门口再发给);写字洞(办公室);写染(指书法、绘画、写诗、作文等笔墨之事)
(8) 抄写
《三都赋》成,竞相传写。——《晋书·左思传》
困乏写手,一时未得奉寄。——清· 顾炎武《答俞右吉书》
(9) 又如:写白(誊清);写手(抄手);写书(抄写书籍);写经(抄经);写录(抄录)
(10) 仿效;描绘
雷震之声,可以放钟写也。——《淮南子·本经》
坟墓写状以孤出,哭泣含声而相召。——隋· 李播《周天大象赋》
(11) 又如:写物(描绘人或物);写境(描写环境);写载(描画);写状(描摹形状);写貌(描绘形象);写妙(描绘传神);写放(描画实物)
(12) 画
一壁厢传旨宣召丹青,写下唐僧师徒四位喜容。——《西游记》
绘影写光。——蔡元培《图画》
(13) 又如:写像(画像);写载(描画);写生;写影(画像;作画);写真图,写真像(画像);写形(画像,图写形貌)
(14) 写作,创作
文章写法,其道则一。心地光明,便有灵感,入情入理,就成艺术。——孙犁《秀露集》
(15) 又如:写定(写成定本);写法(写作方法)
(16) 签订 。如:写纸(订阅契约);写工(签订做长工的合同);写雇(雇用);写立(签订)
(17) 租赁,确定某种出租或雇佣关系
如今写了两只大官船,兵部里讨的火牌,勘合,一家子都往任上去了。——《醒世姻缘传》
写了哥子的船。——《警世通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i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