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通

huì tōng [hui tong]
繁体 會通
注音 ㄏㄨㄟˋ ㄊㄨㄥ

词语释义

会合变通。

融会贯通。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融会贯通。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如果上帝让想通过你来告诉别人,他会通常用一种你甚至都不知道是上帝通过你来说话的方式。
2、我眼前充满了无数的机会,有很多精彩等待我的参与,而眼前的路似乎会通向光明的未来。
3、我肯定沥青路会通到了湖边,但还是想知道它会以别的什么方式荒凉着。
4、面试者可能会通过问一些间接的问题来评估你的灵活性。
5、我们的身体始终都暴露在自由基这种短瞬存在的有机分子中,而这些自由基会通过氧化作用而损害细胞。
6、一个好的领导者会通过问问题并且总结谈话在促进沟通,这些事对自我欣赏者而言他们太以自我为中心而不屑于做了。
7、还可以添加与桥项目中的代理交互的Java客户机代码,它会通过桥运行时库与COM服务器进行对话。
8、这些症状会通常会在几天后消失,而咳嗽会持续一星期以上。
9、并没有任何保证我会通得过这个考验。
10、一些贷款人将会通过付房租,付帐单和其它方法来“建立”一个信用。
11、努力学习,否则你会通不过考试。
12、法、正义、法律正义不仅有重合会通的一面,更有各自的界限。
13、自从基督教与儒学在中国社会相遇以来,会通儒学与基督教就成为困扰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大难题。
14、康有为的思想有力地推进了近代的中西会通工作,并使其有关社会政治改革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原创性,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先驱者。
15、禅家借易说禅,以易的阴阳变化与图象思维巧妙地创造了禅宗新的言说方式,是禅易会通的杰作;
16、虽然我们定期会通通电话,但我还是很想见到她本人。
17、明末中西会通,由神学而至科学,演绎推理的引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8、在对会通河历史变迁的研究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其在地区发展中的定位,提出了会通河未来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19、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社会心理,以及各种文化的交融会通,使江海地区显现其独有的品质。
20、你可能会通到一些反对意见。
21、中国近代文化是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互相冲突及会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
22、如果大家对于《法华经》和《弥陀经》细心研究过的,对里面文义会通起来一对照,就明白了。
23、文化精神的会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
24、中国佛教用“格义”、“比附”、“会通”的办法,与儒道两家相互圆融,在中华文化结构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25、我的手机到那里会通吗?
26、二是会通儒、道两家思维,将儒家圣人与道家式的「无为」绾合于「尧」。
27、该文认为,正是对超验心的共同崇尚和对超验心之彰显的共同关注,使武术与儒家得以深层次的思想会通。

引证解释

⒈ 会合变通。

《易·繫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孔颖达疏:“观看其物之会合变通。”
宋叶适《司农卿詹公墓志铭》:“公立朝,察消长,观会通,劝发善意,助达阳德。”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三章:“清代有成就的小学家如段玉裁、王念孙等,都知道摆脱字形的束缚,从声音上观察词义的会通。”

⒉ 融会贯通。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餘者,晓会通也。”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为学之道》:“读古人书,就其篇中最胜处记之,久乃会通。”

会通的国语词典

融会贯通。

会通的网络释义

会通

  • 会通是汉语词语,释义是会合疏通之意。
  • 会通造句

    这意味着只有在指定行中抛出特定类型的异常的时候,您才会通过测试。
    我家的两个孩子都学会了享受惠而不费的全家外出露营度假,他们会通过在网上出售物品来筹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时,钙波也会通过细胞接触处的间隙连接传递到相邻细胞中。
    所以,我们正在准备发用于替换的书给你,但是考虑到中国邮政服务的不可靠性,我们只会通过担保的快递发这本书给你,但是你必须付运费。
    倒阁是国会通过不信任投票的后果,解散国会的原因则是政府的信任案被国会否决。
    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和众议院教育和劳工委员会通过该议案后,支持之声纷至沓来。
    但据说,要提价,听证会通不过,于是维持原状。
    这种激光的应用类似于汽车厂里的焊接技术,而这种激光将会通过望远镜来发射并推开轨道上遗留的太空垃圾。
    这三类穆斯林人会一起去村里的清真寺做礼拜,但从来不会通婚。
    潜心积虑以求精微,随事体察以验会通,优游涵养以致自得。苦急则不相契而入,旷荡则过高而无实,学者之大病。
    外科医生会通过你的静脉注射药物帮助你放松和减轻检查可能带来的不舒服感觉。你可以采取正卧或侧卧位,结肠镜会穿过大肠。
    所有这些信息将会显示在的屏幕上,而且也会通过头戴式耳机复诉给你听。
    今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其关于非传染性疾病特别会议又处理了一项卫生问题,这仅仅是历史上的第二次。
    世界越棉寮华人团体联合会通过"广州宣言"。
    这样你就可以在面试中发表你对本行业最新发展的聪明的见解,而你的自信则会通过你的声音和肢体语言传达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水会通过可渗透材料或裂缝渗出,影响了在上部水压力作用下的隧道施工进度。
    人生就是这样,每人面临无数选择,你只能选择一条路,却根本不知道另外一条路会通到哪里,也许更好也许更差,有的甚至不能用好坏来形容。
    道路小组也会通过日常的耕作来保养道路,从冰水冻结比雪覆盖的道路更固体化。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智能家居将会在现实家庭中及时得到检验,相关讯息将会通过互联网发布。

    汉字详情

    huì,kuài [hui,kuai]
    部首: 220
    笔画: 6
    五笔: WF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MI
    四角: 80732

    详细解释

    huì

    动词

    (1) (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2)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4) 晤见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卻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与秦王会 渑池。

    与赵王会饮。

    (5)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6) 使协调一致;符合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 吴均《续齐谐记》

    (7) 能 。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8) 懂得 。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9)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如:会朋友

    (10) 付 。如:会钞;会钱

    (11) 领悟,领会 。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12) 应当;应须 。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名词

    (1) 器物的盖子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竟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4) 时机 。如:适逢其会

    (5) 定期市集 。如:赶会;庙会

    (6)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8) 灾厄;厄运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9)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10) 一小段时间 。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11) 中医经络穴位名

    扁鹊乃使弟子 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2)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副词

    (1) 必然,一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 李白《行路难》

    (2) 恰巧,正好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1) 相当于“与”、“同”、“和”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 查郎河按治, 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2) 另见 kuài

    kuài

    动词

    (1)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2) 又如:会事(统计事务);会最(总计;汇总)

    名词

    (1) 缝隙 。如:会弁(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冤。上有缝,可饰以玉);漆其四会(即把盖子四周的缝隙用漆封上)

    (2) 买卖居间人 。如:会任(指专事买通官府,保释罪犯,居间谋利的人)

    (3) 会稽( 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4) 姓

    (5) 另见 huì

    英文翻译

    assemble, meet together; mee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wui2 wui4 wui6
    ◎ 潮州话:huê6 guai3

    宋本广韵

    tōng,tòng [tong,tong]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CE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NIB
    四角: 37302

    详细解释

    tōng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甬( 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 同本义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3)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

    (4) 通往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

    (6) 传递;传达

    主簿通语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信耗莫通。——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

    (8) 沟通;接通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始能少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9)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

    (10) 往来友好

    数通使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

    (12) 了解;精通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能通其意。——唐· 韩愈《杂说》

    诸母皆通文。——清· 林觉民《与妻书》

    (13) 又如: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

    (14) 通报;说 。

    (15) 如: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

    (16) 疏通;开通

    疏之欲其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7) 又如: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

    (18) 通行;通用 。如: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

    (19) 流通,互相交换

    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

    通鱼盐。

    (20) 又如: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

    (21) 陈述 。

    (22) 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23) 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

    (24) 如:与人有通

    (25) 调和

    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

    形容词

    (1) 整个,全部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3) 博识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4)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5) 总共 。

    (6)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7) 共同 。

    (8)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9) 透彻 。

    (10)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名词

    (1)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

    (2)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3) 古州名

    (4) 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5)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6)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7) 乐器名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

    (8)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汉书》

    (9) 药名。马粪

    量词

    (1) 遍;次 。

    (2) 如:说了一通

    (3) 用于文书电报。

    (4) 如:一通电报

    副词

    (1) 很;十分 。

    (2) 如: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3) 总是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花月痕》

    (4) 另见 tòng

    tòng

    量词

    (1) 遍 。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2) 番 。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3) 另见 tōng

    英文翻译

    pass through, common, commun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g1 tung2 [梅县腔] tung1 [沙头角腔] tung1 [东莞腔] tung1 [客语拼音字汇] tung1 [陆丰腔] tung1 [客英字典] tung1 [宝安腔] tung1 [台湾四县腔] tung1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thungtʰuŋ

    会通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