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头军

huǒ tóu jūn [ huo tou jun]
繁体 伙頭軍
注音 ㄏㄨㄛˇ ㄊㄡˊ ㄐㄨㄣ

词语释义

旧指军队中烧饭的人。

词语解释

  1. 旧指军队中烧饭的人。

    太平天囯 故事《大战乌兰泰》:“这一仗,打得 清 兵全军覆没,只剩下两个人逃了回去:一个是伙头军,另一个就是 乌兰泰 。” 周原 《覆灭》二:“不!伙头军往往比别人瘦得更厉害。”参见“ 火头军 ”。

引证解释

⒈ 旧指军队中烧饭的人。参见“火头军”。

太平天囯故事《大战乌兰泰》:“这一仗,打得清兵全军覆没,只剩下两个人逃了回去:一个是伙头军,另一个就是乌兰泰。”
周原《覆灭》二:“不!伙头军往往比别人瘦得更厉害。”

汉字详情

huǒ [huo]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OY
五行:
吉凶:
仓颉: OF
四角: 292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火”。古兵制十人为火,同火的人互称火伴。俗作伙伴,同伴 。如:同伙;伙家(伙伴,相与共事的人;对同辈人或同伴的称呼)

(2) 合伙;由若干人结成的一群 。如:入伙;成群结伙;合伙(合股营业);伙中(大家的银钱中)

动词

群聚;结伴;联合一起干 。如:从不伙他们去干;伙会(结伙会合);伙着(伙同,合伙);伙着用

量词

一群的人 。如:一伙武装歹徒;这伙学生

名词

(1) 伙食。饭食 。如:包伙;搭伙;伙伕(伙夫。旧指军队、单位的炊事员);伙勇(清代湘军、淮军中的伙头军);伙头军(旧指军队中烧饭的人)

英文翻译

companion, colleague; utensils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宝安腔] fo3 [梅县腔] fo3 [陆丰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沙头角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东莞腔] fo3

宋本广韵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jūn [jun]
部首: 218
笔画: 6
五笔: PL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Q
四角: 375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名词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英文翻译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

伙头军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