伎坊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教坊。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自高头 宜春 、 梨园 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 圣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孙 一人而已!” 仇兆鳌 注:“伎,一作教。”
引证解释
⒈ 教坊。
引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 圣文神武皇帝初, 公孙一人而已!”
仇兆鳌注:“伎,一作教。”
伎坊的国语词典
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参见「教坊」条。
伎坊的网络释义
伎坊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支声。本义:党与,同党的人)
(2) 同本义
伎,与也。——《说文》。段玉裁注:“《舁部》曰:‘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
(3) 同“妓”。歌女,舞女
伎女楼上,坐而择食。——《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
(4) 又如:伎人(女歌舞艺人);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
(5) 泛指歌舞表演
杂伎,艺以为珩。——张衡《思玄赋》。旧注:“手仗曰伎。”
(6) 又如: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伎乐(古代俳优所奏的音乐);伎伎(形容奔走的样子)
(7) 旧指医卜历算之类方术 。如:伎道(方术);伎数(方伎数术);伎坊(教坊)
(8) 通“技”。技艺,本领
无他伎。——《书·秦誓》
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
故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淮南子·道应》
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颜氏家训·勉学》
卜者,世之余伎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卜》
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
(9) 又如:伎痒(极想施展本领;动心);伎力(技能与勇力)
(10) 才智;才能 。如:伎艺(技能;才艺);伎曲(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客英字典] ki3 k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海陆丰腔] ki1 ki3 [宝安腔] ki3 | gi3
◎ 潮州话:g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祇 | 巨支 | 羣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gje/gie | gʰĭe |
详细解释
fāng
名词
(1) (形声。从土,方声。本义: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
(2) 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
两京及州县之郭内为坊,郊外为村。——《唐元典》
坊隅众人,慌忙拢来。——《水浒传》
(3) 又如:坊隅(街巷,街坊);坊厢(古代城市区划,城中曰坊,近城曰厢);坊市(街市);坊郭(城郭市街)
(4) 官署名 。隋代太子官署有左右坊、门下坊、典书坊等,唐以后易为太子左春坊、右春坊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宋·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5) 又如:坊局(詹事府属下的左、右春坊和司经局的合称)
(6) 牌坊 。如:三元坊;贞节坊
(7) 铸造器物的土模
(8) 店铺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孟元老《东京孟华录》
(9) 又如:坊肆(商店);坊店(店铺);坊贾(书商)
(10) 别屋;专用的房舍
里边有十数家,都是开坊子吃衣饭的。——《金瓶梅词话》
(11) 又如:坊子(妓院;私娼的屋子);坊陌(妓女居所名);坊曲(唐代妓女居住的地方。也指小街曲巷)
(12) 古州名 在今陕西省黄陵县
(13) 另见
fáng
名词
(1) 同“防”。堤防
祭坊与水庸,事也。——《礼记·郊特牲》
大为之坊,民犹逾之。——《礼记·坊记》
长城钜坊,足以为塞。——《战国策·秦策》
(2)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
小号店在这里,后边还有栈房,还有作坊。——《老残游记》
(3) 又如:染坊;粉坊;磨坊;碾坊;油坊;谷坊
动词
(1) 通“防”。防止;防范
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礼记·坊记》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1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宝安腔] fong1 [陆丰腔] fong3
◎ 潮州话:何汪1(风) 何汪5(防),huang1 hua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房 | 符方 | 並 | 陽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三等 | 陽 | 宕 | byang/bvang | bʰĭwa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