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予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三国 魏 曹丕 《秋胡行》诗:“企予望之,步立踌蹰。”企,踮起脚。予,犹“而”,助词。后以“企予”表示伫立。
《文选·陆机<叹逝赋>》:“望 汤谷 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 李善 注:“《毛诗》曰:‘谁谓 宋 远,跂予望之。’ 郑玄 曰:‘跂足则可望见之。’企与跂同。” 明 陈子龙 《暮春晦前一日语溪道中》诗:“矧此瞻故乡,企予不能渡。”
引证解释
⒈ 企,踮起脚。予,犹“而”,助词。后以“企予”表示伫立。
引三国魏曹丕《秋胡行》诗:“企予望之,步立踌蹰。”
《文选·陆机<叹逝赋>》:“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
李善注:“《毛诗》曰:‘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郑玄曰:‘跂足则可望见之。’企与跂同。”
明陈子龙《暮春晦前一日语溪道中》诗:“矧此瞻故乡,企予不能渡。”
企予的网络释义
企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止”(脚),表示这个人在踮起后脚跟,有企立、企足的意思。本义:踮起脚跟)
(2) 同本义
企,举踵也。——《说文》
企者不立。——《老子》
日夜企而望归。——《汉书·高帝纪》
渠黄不能企其景。——郭璞《江赋》
(3) 又如:企望(举起脚跟而望);企仰(踮起脚来仰望);企足(踮起脚)
(4) 立,站立
鸟企山峙。——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
(5) 又如:企予(踮起脚后跟站着);企立(站立)
(6) 企望,盼望 。如:企怀(盼望怀念);企竦(企望而出神)
(7)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ki1 [沙头角腔] ki1 [海陆丰腔] ki1 ki3 [梅县腔] ki1 [宝安腔] ki1 [客英字典] ki1 [东莞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 潮州话:gi6 (kĩ) kia6 (khĩa)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跬 | 丘弭 | 溪 | 支B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止 | 支B | kʰĭe | khiex/qyee |
详细解释
yú
代词
(1) “予”假借为“余”,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予知(自认为聪明);予美(自己所爱的人);予圣(自以为圣人);予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予小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末小子(予冲人,予冲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取予携(予取予夺。从我处掠取);予违汝弼(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予智予雄(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3) 另见
yǔ
动词
(1) (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2) 同本义
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说文》
予,与也。——《广雅》
予之与夺也。——《淮南子·本经》
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诗·小雅·干旄》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
(3) 又如:予宁(给丧假);予齿去角(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予赐(予告和赐告);予归(准予辞官回家);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生死大权);予决(给予决定或裁决)
(4) 赞许,称誉
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管子·宙合》
众必予之。——《管子·小匡》
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 师旷。——《荀子·大略》
(5) 出售,卖
岁适美,则市粜无予。——《管子》
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史记》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1 [宝安腔] ji1 [梅县腔] j1 j5 [台湾四县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1
◎ 潮州话:e5 e2 (ûr úr)【潮阳】u5 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余 | 以諸 | 以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jo/jv | ɕĭ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