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摹

fǎng mó [ fang mo]
注音 ㄈㄤˇ ㄇㄛˊ

词语释义

1.亦作"仿摹"。 2.犹模仿。

词语解释

  1. 见“ 仿模 ”。

引证解释

⒈ 见“仿模”。

仿摹造句

曾一度流失,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
敢为人先,必然是无可仿摹;与试点地区同步的主动改革,必然要顺应文化建设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不断创新。
依照标签、依照书本、依照人言的知识,是仿摹的觉知,不是真东西。
在仿古百扇展上,他仿摹古人和近人之作,如虚谷、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以及董其昌、米芾、倪瓒等,尤其是仿萧谦中为最多。
用力到沉着痛快处,方能取古人之神,若一味仿摹古法,又觉刻划太甚,必须脱去摹似蹊径,自出机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遂使古法优游笔端,然后传神。
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都体现着独特的古老绘画方式,与先前所见的仿摹品有着天壤之别。
薛稷的书、画、诗、章,后世咸有传藏,均不失为供人仿摹与欣赏的艺术范本。
张大千不服气,仿摹了石涛一幅手卷,放在老师曾农髯那里。
字体虽是空心描刻,却把汉隶的蚕头燕尾、扁平稳正的书风仿摹得惟妙惟肖。
古卷气势恢宏、人物栩栩如生,特别是画法明显体现了独特的北宋绘画特征,与自己先前所见的所有仿摹品有着天壤之别。
琼自己的改编,在整本书各处添加了仿摹萨福的诗作,体现出了萨福原作的范围:优美地平衡在原始的热情和间接的暗示之间,优雅地摆弄词汇来掩饰猥亵的戏谑。

汉字详情

fǎng [fang]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Y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OYHS
四角: 2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方声。本义:相似。或作“彷”)

(2) 同本义

仿,相似也。——《说文》。俗亦作倣。

(3) 又如:仿像(仿佛相像);他俩长得相仿

(4) 仿效;模仿。也作“彷”、“倣”

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他们的罐子似乎是仿皮革容器制作的;仿刻(仿照原本的款式和字体刻印);仿模(模仿);仿写(模仿书写)

(1) 供人描红的范本 。如:仿纸

(2) 照着范本写的字

正说得热闹,一个小学生送倣来批。——《儒林外史》

(2) ——见“仿佛”( fǎngfú)

英文翻译

imitate, copy; as if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2
◎ 客家话:[梅县腔] fong3 [陆丰腔] fong3 [客英字典] fong3 [东莞腔] fong3 [客语拼音字汇] fong3 [海陆丰腔] fong3 fang5 [宝安腔] fong3 [台湾四县腔] fong3 f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妃兩陽合上聲合口三等pʰĭwaŋphyangx/phvank
[mo]
部首: 432
笔画: 14
五笔: AJDR
五行:
仓颉: TAKQ
四角: 445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临摹,照着样子描画、写字)

(2) 同本义

摹,规也。——《说文》。段注:“摹与模义略同。”

规摹宏远矣。——《汉书·高帝纪下》。邓展曰:“若画工规摹物之摹。”

摹法以中克。——《太玄法》

三摹九据。——《汉书·扬雄传》

余之手摹也。——韩愈《画记》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韩愈《毛颖传》

六朝人尚字学,摹临特盛。——《琅琊代醉编》

(3) 又如:摹帖(摹字。描摹法帖);摹版(翻刻的版本);摹印(摹拓);摹肖(依样复制);摹勒(依样描字刻石;描摹勾勒)

(4) 仿效

若是,三代不摹,圣人未可师也。——范晔《后汉书》

(5) 又如:摹习(仿效;学习);摹勒(模仿);摹调(模仿调弄);摹袭(模仿沿袭);摹窃(模仿剽窃)

(6) 描写,描绘

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乎?——江淹《恨赋》

(7) 又如:摹画(描画,描绘);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

英文翻译

trace, copy, duplicate; pat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东莞腔] mo2 [海陆丰腔] mo1 mu2 [梅县腔] mu2 [宝安腔] mu2 mo1 [客英字典] mo2 mu2 [台湾四县腔] mo1 mu2 [客语拼音字汇] mo2
◎ 潮州话:m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胡平聲開口一等mumo/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