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似

lìng sì [ ling si]
注音 ㄌ一ㄥˋ ㄙˋ

词语释义

即令嗣。似,通"嗣"。

词语解释

  1. 即令嗣。似,通“ 嗣 ”。

    宋 王銍 《默记》卷中:“﹝ 刘立之 ﹞谓守曰:‘吾且止此,以候殿榜,儿子决须魁天下。’守心不平,且曰:‘四海多士,虽令似才俊,岂可预料?’” 宋 杨万里 《代庆长叔回郭氏亲启》:“伏承某人令似,少而汗简,已翻夜诵之波澜;而某第几女子,教以条桑,粗知春服之刀尺。”

引证解释

⒈ 即令嗣。似,通“嗣”。

宋王銍《默记》卷中:“﹝刘立之﹞谓守曰:‘吾且止此,以候殿榜,儿子决须魁天下。’守心不平,且曰:‘四海多士,虽令似才俊,岂可预料?’”
宋杨万里《代庆长叔回郭氏亲启》:“伏承某人令似,少而汗简,已翻夜诵之波澜;而某第几女子,教以条桑,粗知春服之刀尺。”

令似的网络释义

令似

  • 令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敬称, 尊称他人的儿子。
  • 汉字详情

    líng,lǐng,lìng [ling]
    部首: 220
    笔画: 5
    五笔: WYC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NI
    四角: 80302

    详细解释

    líng

    动词

    (1) 听从。后作“聆”

    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吕氏春秋》

    (2) 名词。通“鸰”

    脊令在源,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按:脊令即鶺鸰

    (3) 假设语气词

    令,设辞也。——《助字辨略》

    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令五人保其首领。——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另见 lǐnglìng

    lǐng

    量词

    (1) 纸的数量单位, 原张的纸500张为一令。

    (2) 另见 líng;lìng

    lìng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2)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令,发号也。——《说文》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诗·齐风·东方未明》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

    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陈寿《三国志》

    召令徒属曰。——《史记·陈涉世家》

    乃下令。——《战国策·齐策》

    (3) 又

    令初下。

    令所过毋供张。——清· 张廷玉《明史》

    (4) 又如:令书(天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令官(行酒令的指挥官);令君(县令);令人(宋代命妇的封号。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又指衙役,差役);令牌(发令的木牌);令众(号令示众);喝令(大声命令)

    (5) 通“命”。命名

    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管子》

    (6) 使,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史记》

    令贼知也。——明· 魏禧《大铁椎传》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令人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

    令人丧气若此。

    (8) 又如:令人深思;令人恶心;令人神往

    名词

    (1) 命令;法令

    臣下罔攸禀令。——《书·说命上》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史记·屈原列传》

    (2) 又如:政令;将令(军令);传令(传达命令);功令(旧时指法令)

    (3) 时令,季节

    群葩当令时。——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令序(时令次序)

    (5) 逮捕状,没收状 。如:搜查令;扣押令

    (6) 用于强行一种权力者 。如:进入令;归还土地与所有权人令

    (7) 酒令,饮酒时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

    今日也行一个令才有意思。——《红楼梦》

    (8) 又如:令章(酒令);令官(行酒令的指挥官);令酒(行酒令的人;最初必自先饮一杯,称令酒)

    (9) 词调、曲调名,即“小令”,又称“令曲”,一般字少调短,如词中的《十六字令》,元曲中的《叨叨令》之类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闭不得。——张炎《词源·令曲》

    (10) 官名

    卜皮为县令。——《韩非子·内储说上》

    (11) 中国古代政府某部门或机构的长官。如:尚书令;大司农令;郎中令;令史(本为掌文书的官员,宋时已降为一般的办事人员)

    (12) 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魏文侯时, 西门豹为 邺令。——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海令为母寿。—— 清· 张廷玉《明史》

    刺史守令。——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守令皆不在。——《史记·陈涉世家》

    华阴令欲媚上官。——《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县令;令尹(官名。春秋时楚国最高的军政长官;明清时称知县为令尹);令长(汉官名。即县令、县长)

    (14) 名声

    饰小语以干县(悬)令。——《庄子》

    (15) 通“鸰”。鶺鴒。鸟名,大如鷃雀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

    形容词

    (1) 美善

    巧言令色。——《论语·学而》。集解:“令色,善其颜色。”

    何忧令名不彰。(令名不彰,好的名声不会显扬。)——《世说新语·自新》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令色(和悦的面容;善于用谄媚和悦的颜色取悦人);令辰(美好的时辰);令居(吉善的住处);令音(美言,佳音);令政(善政,德政);令望(好的名望)

    (3) 吉祥,吉利 。如:令日(吉祥的日子);令月(吉祥的月份);令旦(吉日);令年(吉祥的年份);令辰(吉日;吉利的时辰)

    (4) 你的——尊称他人的亲属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有此令郎君。

    (6) 又如:令阃(称对方妻子的敬辞);令嗣(令郎。称对方儿子的敬辞);令子(对别人儿子的美称);令母(尊称他人的母亲);令似(尊称他人的儿子);令妹(称自己的妹妹。后用作敬称对方的妹妹)

    连词

    (1) 假使,假设

    藉第令毋斩,戌死者固十六七矣。——《史记·陈涉世家》

    (2) 另见 líng;lǐng

    英文翻译

    command, order; 'commandant', magistrate; allow, cause

    方言集汇

    ◎ 粤语:lim1 ling4 li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6 lin2 lin3 [东莞腔] lin5 [沙头角腔] lin5 [陆丰腔] lin6 [梅县腔] lin5 [台湾四县腔] lin5 lin2 lin3 [客英字典] lin5 [宝安腔] lin5 |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lienlĭɛn
    sì,shì [si,shi]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NYW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VIO
    四角: 28200

    详细解释

    shì

    助词

    (1) 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比况,相当于“似的”、“如…一般”

    那后生就空地当中,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水浒传》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人,以声。本义:像;相像)

    (2) 同本义

    似,象也。——《说文》

    似,有以相攖,有不相櫻也。——《墨子经上》

    见似目瞿。——《礼记·杂记》。注:“谓容貌似其父母。”

    寡人虽无似也。——《礼记·哀公问》。注:“无似犹言不肖。”

    似,类也。——《广雅》

    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庄子·大宗师》

    夫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吕氏春秋·疑似》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吕氏春秋·察今》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似起(像,如);似像(相同的样子,模样);似有若无(只当没有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似许(如此,如许);似漆如胶(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似类(相类;相似;像);似若(好像)

    (4) 似乎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似不足信;似如(好像);似若(好像);似是而非

    (6) 给予,送给

    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贾岛《剑客》

    (7) 继承

    是以似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似续妣祖。——《诗·小雅·斯干》

    (8) 又如:似续(继承;继续);召公是似

    介词

    (1) 用于比较,表示程度更甚

    今年衰似去年些。——宋· 刘克庄《浪淘沙·纸帐素屏遮》

    (2) 又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

    (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影响及于他处,相当于“与”、“向”

    今朝别有承恩处,鹦鹉飞来说似人。——罗邺《宫中》

    (4) 另见 shì

    英文翻译

    resemble, similar to; as if, seem

    方言集汇

    ◎ 粤语:ci5
    ◎ 客家话:[梅县腔] se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si4 [客英字典] sii5 [宝安腔] su5 [沙头角腔] su5 [台湾四县腔] sii5 [海陆丰腔] sii5 [陆丰腔] sii6 [东莞腔] c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詳里上聲開口三等zsix/sziioz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