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律

tā lǜ [ta lü]
注音 ㄊㄚ ㄌㄩˋ

词语释义

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他律的国语词典

人的行为受外在的定律所决定,人本身无法自由取舍,这种外在的定律称为「他律」。

他律的网络释义

他律

  • 狭义来说,他律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 广义来说,他律为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
  • 他律造句

    自律是宝,他律是爱,律他是责。掌权者既要严于自律,又要乐于他律,还要敢于律他。
    社会他律性来自外在的客观要求;责任自律性来自内在的意愿要求。
    他律规则是重塑或构建自律的外部基础,新加坡等国的公共道德,某种意义上不就是由严刑峻法培厚起来的嘛。
    道德他律为主体提供道德行为模式和道德评价机制,道德自律则将外在的约束化为主体自身内在的道德需要与道德追求。
    然而康德对道德领域的探究采取的却是一种分析、分解的逻辑架构之路,所以使得他的道德哲学在终极的意义上只能是一种外在超越型的他律道德。
    这种道德觉醒终究是效忠统治的他律道德,而非自我关怀的自律道德。
    预防干部犯罪,需要自律与他律结合,强调法律约束。
    这种社群伦理,称为制度化的道德或他律道德,本文称为规范伦理类型。
    笔者以为,要靠他律,“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他遭到其他律师同事高声制止并被嘘下台。
    重建家教信用、校教育信用、会信用势在必行;必须既注重自律的个人素质修养,又重视他律的制度建设。
    就是要做到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
    伦理道德的自律性远远胜过伊斯兰法的他律性。
    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社会他律性和责任自律性客观地存在于编辑职业道德之中。
    嘿嘿,说不定还会给你送上一份他律师事务所的美差呢。
    新闻控制,是指社会对新闻事业和人们的新闻传播活动的他律性控制。
    本文通过对道德评价的现实意义、道德评价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的阐发,来研究道德评价问题。
    道德需要是人所独有的,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之一,是道德之由外在的他律转化为其内在的自律的依据。
    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联系以及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和法理性,要求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借助法律的力量。

    汉字详情

    [ta]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B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D
    四角: 24212

    详细解释

    代词

    (1) (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负担)

    (2)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某以非他故。——《仪礼·士昏礼》。注:“弥亲之辞。”

    他用刚日。——《仪礼·士虞礼记》

    (3) 又如:他家(他或她);他每(他们,他懑);他爹(他大。方言。孩子的爹);他俩(他们两人)。任指第三者。当没有必要区分性别或性别不明时用“他”。如:他谁(犹言何人、谁);他适(指女子改嫁他人,改嫁)

    (4) 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与“此”相对 。

    又况于他物乎?——《吕氏春秋·贵生》。注:“犹异也。”

    我亦无他。——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他工辈。——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此无他。——清· 黄宗羲《原君》

    不在他人。——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他山(别处的山);他心(别的打算;异心);他志(别的想法、企图);他故(别的理由、原因;别的事);他室(别室);他途(别的途径。多指不正当的途径);他处(别处);他肠(异心,恶意);他意(别的企图;异心)

    (6) 虚指 。如:吃他一顿;打他个措手不及。

    英文翻译

    other, another; he, she, it

    方言集汇

    ◎ 粤语:taa1 to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1 [台湾四县腔] ta1 [海陆丰腔] ta1 [客语拼音字汇] gi2 ta1 [梅县腔] ta1 [宝安腔] ta1 [客英字典] ta1 [陆丰腔] ta1 [东莞腔] ta1
    ◎ 潮州话:t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託何平聲開口一等thatʰɑ
    [lv]
    部首: 303
    笔画: 9
    五笔: tv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彳( chì),聿( )声。本义:法律;法令)

    (2)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律,均布也。——《说文》

    出以律。——《易师》

    律,法也。——《尔雅·释诂》

    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汉书·高帝纪》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商君书·战法》

    以律非故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

    (4)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

    截竹为管谓之律。——蔡邕《月令章句》

    (5) 又如:律本(指黄钟。黄钟为十二律的开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称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6) 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五声六律十二管。——《礼记·礼运》

    (7) 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律吕(乐律的通称);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律历(指乐律和历法)

    (8) 律诗的简称 。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9) 佛教的戒律 。如: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

    (10) 古代爵位的等第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礼记·王制》

    (11) 指季节和气候

    大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陆游《春望》

    动词

    (1) 约束

    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韩非子·难四》

    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李商隐《娇儿诗》

    (2) 又如:律人(约束他人);律身(律己)

    (3) 遵循

    劳知而不律先王。——《荀子·非十二子》

    (4) 击

    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枚乘《七发》

    形容词

    (1) 高

    南山律律。——《诗·小雅·蓼莪》

    (2) 又如:律律(山高峻的样子);律魁(高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