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妈的

tā mā de [ ta ma de]
繁体 他媽的
注音 ㄊㄚ ㄇㄚ ˙ㄉㄜ

词语释义

詈词。表示怨恨、愤怒等情绪。

词语解释

  1. 詈词。表示怨恨、愤怒等情绪。

    鲁迅 《坟·论‘他妈的’》:“无论是谁,只要在 中国 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他妈的,坐完车不给钱,您说是什么人头儿!”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老孙头 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泥浆,悄声地骂道:‘你他妈的没长眼呀!’”

引证解释

⒈ 詈词。表示怨恨、愤怒等情绪。

鲁迅《坟·论‘他妈的’》:“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他妈的,坐完车不给钱,您说是什么人头儿!”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老孙头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泥浆,悄声地骂道:‘你他妈的没长眼呀!’”

他妈的的网络释义

他妈的 (尧十三歌曲)

  • 《他妈的》是尧十三的一首歌曲,该曲目是电影《推拿》的片尾曲。这首歌创作于尧十三的大学时期,歌曲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描写了他眼中的男人与女人。
  • 汉字详情

    [ta]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B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D
    四角: 24212

    详细解释

    代词

    (1) (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负担)

    (2)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某以非他故。——《仪礼·士昏礼》。注:“弥亲之辞。”

    他用刚日。——《仪礼·士虞礼记》

    (3) 又如:他家(他或她);他每(他们,他懑);他爹(他大。方言。孩子的爹);他俩(他们两人)。任指第三者。当没有必要区分性别或性别不明时用“他”。如:他谁(犹言何人、谁);他适(指女子改嫁他人,改嫁)

    (4) 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与“此”相对 。

    又况于他物乎?——《吕氏春秋·贵生》。注:“犹异也。”

    我亦无他。——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他工辈。——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此无他。——清· 黄宗羲《原君》

    不在他人。——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他山(别处的山);他心(别的打算;异心);他志(别的想法、企图);他故(别的理由、原因;别的事);他室(别室);他途(别的途径。多指不正当的途径);他处(别处);他肠(异心,恶意);他意(别的企图;异心)

    (6) 虚指 。如:吃他一顿;打他个措手不及。

    英文翻译

    other, another; he, she, it

    方言集汇

    ◎ 粤语:taa1 to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1 [台湾四县腔] ta1 [海陆丰腔] ta1 [客语拼音字汇] gi2 ta1 [梅县腔] ta1 [宝安腔] ta1 [客英字典] ta1 [陆丰腔] ta1 [东莞腔] ta1
    ◎ 潮州话:t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託何平聲開口一等thatʰɑ
    [ma]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VCG
    五行:
    仓颉: VNVM
    四角: 47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马声。本义:称呼母亲)

    (2) 同本义

    妈,母也。——《广雅·释亲》

    (3) 又如: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孩子的妈;谢谢妈

    (4) 尊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妇女 。如:姑妈;姨妈

    (5) 称中老年女仆 。如:张妈;李妈;老妈子

    (6) 妻子,老伴 。如:妈妈子(妻子,老婆);美妈(娇妻)

    (7) 鸨母 。如:妈儿(妓院的老妓或妓女的养母)

    英文翻译

    mother, mama

    方言集汇

    ◎ 粤语:maa1
    ◎ 潮州话:ma1(maⁿ) ma2(máⁿ)

    宋本广韵

    de,dí,dì,dī [de,di,di,di]
    部首: 501
    笔画: 8
    五笔: RQYY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API
    四角: 27620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

    (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

    (3) 〈代〉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9)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10)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11) 同“得”,后面带补语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12) 同“地”( 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3) 另见 dí;dì

    副词

    (1) 确实;实在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

    (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

    (3) 必定;一定 。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

    (4) 另见 de;dì

    名词

    (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2)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3) 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

    (4) 另见 de,dí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ossessive, adjectival suffix

    方言集汇

    ◎ 粤语:d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t7 tak8 tiak8 tit7 [客语拼音字汇] did5 e4 [沙头角腔] dit7 [宝安腔] dit7 [台湾四县腔] dit7 tak8 tiak8 tit7 [客英字典] dit7 [陆丰腔] dit7 [梅县腔] dit7 [东莞腔] d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tekt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