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成语辨析
就;不能写作“救”。
成语用法
从容就义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为革命而献身。
引证解释
⒈ 非常镇静、毫无畏惧地为正义而死。
引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宋文帝》:“袁淑死於元凶之难,从容就义,以蹈白刃。”
清冯桂芬《庞烈妇传》:“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从容就义甚,大节凛不辱。”
从容就义的国语词典
为维护正义或道义,一点也不害怕的安然赴死。
从容就义的网络释义
从容就义
从容就义的翻译
近义词
反义词
从容就义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 同本义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4) 顺从;依从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5) 》
(6)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7) 参与其事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8)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9) 听从,取法 。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10)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如:从严,一切从简
介词
(1) 自,由 ——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3) 〈副〉 素来,一向 。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名词
(1) 因由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 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 堂房亲属
从祖 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4)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形容词
(1) 言词顺畅的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 次要 。如:从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ong5(tshông) zong6(tsŏ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從 | 疾容 | 從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zyung/dzivng | dzʰĭwo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小 徐本“从宀,谷(
)。”大 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2) 同本义
容,盛也。——《说文》
君子以容民畜众。——《易·师》
言宽大包容。——《汉书·五行志》
故曰心容。——《荀子·解蔽》
广则容奸。——《史记·乐书》
可容一人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容隐(包庇,隐瞒);容足(仅容立足);容接(容纳接待);容盛(覆载,容纳);容民(容纳民众);容民畜众(容纳畜养民众);容畜(容纳养育);容受(容纳接受);容放(容纳置放)
(4) 宽容
则今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容庶(宽容饶恕);容物(度量宽大,能够容人);容谅(宽容原谅);容借(宽容);容宽(宽容,宽恕);容覆(宽容涵纳);容纵(宽容放纵)
(6) 允许,许可
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水浒传》
(7) 又如:容耐(容忍);一首不容轻易解释的诗;容止(允许栖止);详情容后函告;此事不容耽搁
(8) 收留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左传》
(9) 打扮;装饰 。如:容饰(装饰,打扮)
(10) 悦,欢喜 。如:容溺(溺爱)
(11) 应当
然则建巳之月为纯阳,不容都无复阴也。——《词诠引》
(12) 等待,待
容移时,有小黄头奴至。——《宣和遗事》
(13) 需要
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韩非子》
(14) 假借为“用”。使用
兵无所容其刃。——《老子·五十章》
名词
(1) 仪容;容貌,容颜(容貌神色)
物有其容。——《左传·昭公九年》
孔德之容。——《老子》
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明史·海瑞传》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整容;遗容;音容;容颜(脸色);笑容可掬;愁容;怒容;病容;容冶(容貌美艳);容华(容貌,容颜);容辉(仪容风采);容质(容仪与资质);容表(仪表,风采);容妆(容貌妆饰)
(3) 可容纳的空间;容纳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度量;所容纳的量 。如:库容;电容
(4) 模式,样式
凡为甲,必先为容。——《周礼·考工记·匠人》
(5) 法则,规律
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韩非子》
(6) 礼仪;礼法
容台振而掩覆。——《淮南子·览冥》
(7) 又如:容典(礼容之法则);容则(容典);容台(行礼之台)
(8) 一种佩饰用的刀
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释名》
(9) 古州名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邻接广东省。汉属合浦县,晋初置荡昌县,属合浦郡,梁改为阴石县,并置阴石郡,陈改为奉化县,隋改为普宁县,宋为容州,元为容州路,后降为州,明改为容县,属梧州府
(10) 通“榕”。常绿乔木
种木胥容,榆桃柳楝。——《管子·地员》
(11) 姓
形容词
(1) 从容 。如:容裕(从容大度)
(2) 适宜,合宜
因势合变,遇时之容。——《文选 》
副词
(1) 或许;大概;也许 。如:容或
(2) 表示反问。难道;岂
苟时未可,容得已乎?——《三国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陆丰腔] jung3 [客英字典] jung2 [宝安腔] jung2 [沙头角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东莞腔] j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容 | 餘封 | 以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jĭwoŋ | jyung/jv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 同本义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
(3) 靠近;走近;趋向
就,即也。——《广韵》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
不就利,不违害。——《庄子·齐物论》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庄子·天地》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去故乡而就远兮。——《楚辞·九章·哀郢》
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持就火炀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就童子试。——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就书(前往从学);就利(趋利,求利);就第(归回宅第;回家);就和(接近)
(5) 归于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国语》
(6) 又如:就化(归顺,向化);就班(按次序归位);就款(归顺臣服)
(7) 担任;开始从事 。如: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就列(就位。任职);就事(就职);就田(从事耕种)
(8) 下;搭着吃 。如:炒鸡蛋就饭;就菜;花生仁就酒
(9) 完成;成功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瞬息可就。——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就亲(成就婚事,成亲);就名(成就功名)
(11) 终,尽 。如:就命(去死;毕命)
(12) 迁就;将就
刑罚不审则有辟就。——《管子》
(13) 又如:半推半就;牵就;就着(就便;顺便);就滑(随便;方便)
(14) 受;被 。如:就戮(受戮,被杀);就缚(受绑,受擒);就封(受封);就决(受死刑)
(15) 登上;开始,启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史记·刺客列传》
(16) 又如:就道(上路);就涂(上路,动身)
副词
(1) 立刻,马上 。如:春天就要来了
(2) 和…一样早 。如:今天早晨雨就停了
(3) 一…就… 。如:他下课后就到图书馆去了
(4) 只,仅仅 。如:就你一个来吗?
(5) 事实正是如此 。如:工具就在房里,你自己找吧!
(6)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如:不斗争就不能前进
介词
(1) 在 。如:就理(内情)
(2) 从
就其不忘一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就中
(4) 组成介词结构,引进所要说明的对象或范围,常跟后面的“说”、“看”、“而论”等相呼应 。如:就字面上看
(1) 偏偏 。如:你不让我干,我就要干!
(2) 表示决意或意图 。如:今天天气这么好,我就要去
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相当于“假如”、“即使” 。如:就让(即使;就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u5 [宝安腔] ciu3 [梅县腔] ciu5 [客语拼音字汇] qiu4 [沙头角腔] tsieu5 [台湾四县腔] ciu5 [东莞腔] ciu3 [海陆丰腔] ciu6 [陆丰腔] ci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就 | 疾僦 | 從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dzʰĭəu | ziuh/dziow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