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

cóng bó [ cong bo]
繁体 從伯
注音 ㄘㄨㄥˊ ㄅㄛˊ

词语释义

父亲的堂兄。

词语解释

  1. 父亲的堂兄。

    《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深为从伯 敦 导 所器重。”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郑氏先世回定仪状》:“从伯 元方 ,见任从政郎,前 严州 桐庐 县丞。”

引证解释

⒈ 父亲的堂兄。

《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明叶盛《水东日记·郑氏先世回定仪状》:“从伯元方,见任从政郎,前严州桐庐县丞。”

从伯的国语词典

父亲的堂兄。

从伯的网络释义

从伯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第二·风操 慕贤》:“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这个称呼语(可能是中古方言)体现随意不拘的方言属性。“从伯裹义”具有泛指的性质。
  • 汉字详情

    cóng [cong]
    部首: 220
    笔画: 4
    五笔: W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O
    四角: 88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 同本义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4) 顺从;依从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5) 》

    (6)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7) 参与其事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8)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9) 听从,取法 。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10)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如:从严,一切从简

    介词

    (1) 自,由 ——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3) 〈副〉 素来,一向 。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名词

    (1) 因由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 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 堂房亲属

    从祖 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4)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形容词

    (1) 言词顺畅的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 次要 。如:从犯

    英文翻译

    from, by, since, whence, thr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 潮州话:cong5(tshông) zong6(tsŏ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疾容平聲開口三等zyung/dzivngdzʰĭwoŋ
    bǎi,bó [bai,bo]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R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HA
    四角: 26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通“霸”。原指春秋时诸侯的首领

    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五伯,即五个盟主,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成相》

    (2) 又如:伯气(霸气)

    动词

    (1) 称霸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2) 另见 bǎi;bó

    其它字义

    bǎi

    名词

    (1) 数目。十的十倍

    亡(无)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汉书·食货志上》

    (2) 又如:仟伯(仟钱和百钱);伯夫(百人。泛指多人)

    (3) 百倍。通“百”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老子》

    (4) 妇人对夫兄的称呼 。又称“伯子”、“伯叔”(妇人称丈夫的兄弟)。今北方方言称作“大伯子”

    (5) 另见 bó,bà

    其它字义

    名词

    (1)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2) 同本义

    伯,长也。——《说文》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诗·邶风 ·泉水》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五官之长曰伯。——《礼记·曲礼下》

    千里之外访方伯。——《礼记·王制》

    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

    (3) 又如:伯氏(长兄,哥哥);伯兄(长兄);伯氏(长兄);伯歌季舞(比喻兄弟情感和好融洽);伯姊(大姐)

    (4) 伯父。父亲的哥哥

    汝伯何由发如漆。——杜甫《醉歌行》

    (5) 又如:伯舅(对母亲的哥哥的称呼;古时帝王对异姓诸侯的称呼);伯叔(伯父叔父);伯娘(伯父的妻子);伯翁(父亲的伯父;丈夫的伯父);伯姑(大姑母)

    (6) 对年龄较长的男子的尊称

    将伯助予。——《诗·小雅·正月》

    (7) 女子对丈夫的尊称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诗·卫风 ·伯兮》

    (8) 古代统领一方的长官

    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礼记·王制》

    (9) 又如:伯叔(周王朝对同姓诸侯的称呼);伯长(古代对地方官的泛称)

    (10)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秦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1) 又如:伯甸(以伯爵而居甸服)

    (12) 王覇。通“霸”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大宗师》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

    伯者莫高于齐桓。——《汉书·高帝纪下》

    衰则五伯扶其弱。——《汉书·诸侯王表》

    壤长地进,至乎伯王。——《汉书·严安传》

    (13) 又如:伯余(黄帝的臣子。古代传说最初制造衣裳的人);伯道(霸道);伯王(霸王)

    (14) 姓

    (15) 另见 bǎi

    英文翻译

    older brother; father's elder brother; senior male 'sire'; feudal rank 'coun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3 baak3
    ◎ 客家话:[梅县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海陆丰腔] bak7 [陆丰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东莞腔] bak7
    ◎ 潮州话:bêg4(pek) bêh4(pe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ɐkprak/peak

    从伯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