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冒矢石

qīn mào shǐ shí [ qin mao shi shi]
繁体 親冒矢石
注音 ㄑ一ㄣ ㄇㄠˋ ㄕˇ ㄕ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尚亲冒矢石,冲突掩杀。”

成语用法

亲冒矢石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勇敢。

引证解释

⒈ 见“亲当矢石”。

亲冒矢石的网络释义

亲冒矢石

  • 指将帅亲临作战前线。同“亲当矢石”。
  • 亲冒矢石造句

    岳飞亲冒矢石,跃马环城侦察地形,寻找主攻方向,看准了东北角的敌楼。
    先是带领着大军猛攻阜成门,亲冒矢石,冲在了第一线。
    见到师长亲冒矢石,中国军队的士气为之一震,刚才略有零散的火力也更加密集起来。
    听说骁上阵以来,都是亲冒矢石,冲锋在前,所以士气如鸿,极得将士的爱戴敬慕。
    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
    在五年前的淞沪战场上,他就亲冒矢石冲锋在先,负伤十余处。
    况且自黄巾作乱以来,虎威将军亲冒矢石,剿黄巾、破黑山、诛管亥、救北海,南征北战,无往不克!孙坚以为,这盟主之位,非虎威将军莫属!
    玄德仁德之名播于天下,今日又亲冒矢石,逐退曹操,吾决定将徐州托付于他,还望玄德不要推托,如此吾死亦能瞑目矣。
    在这时,霍翼站了出来,安定了人心,亲冒矢石,和城里的驻军一起死守住了这个边关的要塞。
    徐州牧陶谦更是亲冒矢石登城指挥,校尉曹豹率领丹阳兵护卫在陶谦左右,陈登也是带伤在城楼上进行指挥。
    如今我江东六郡,是诸将军率多少健儿抛头颅、洒热血,伯符更跨马砾阵,亲冒矢石,才寸寸争夺而来;又是诸位先生殚精竭虑,苦心经营,方有今日之盛。

    汉字详情

    qīn,qìng [qin,qing]
    部首: 225
    笔画: 9
    五笔: U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TD
    四角: 00904

    详细解释

    qīn

    形容词

    (1) (形声。从见,亲( shēn)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2) 同本义

    亲,至也。从見,亲声,字亦作儭。——《说文》

    亲,近也。——《广雅》

    同人亲也。——《易·杂卦》

    亲者属也。——《礼记·大传》

    人之亲其兄之子。——《孟子》。注:“爱也。”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韩非子·爱臣》

    我有亲父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有亲父母。

    (3) 又如:亲父(生父);亲爹(亲父);姑表亲;亲如一家;亲心(亲爱之心;父母爱护子女之心);亲厚(亲爱并加以厚待)

    (4) 亲密。与“疏”相对

    王无亲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亲臣(亲近可信的臣下);亲懿(亲密的朋友。同亲友);亲比(亲近依靠);亲附(亲近附从);亲幸(皇帝或国君对臣子的宠爱)

    (6) 准,准确

    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浒全传》

    (7) 又如:亲切(准确;真切)

    (8) 通“新”。更新

    亲臣进而故人退。——《韩非子·亡徵》

    (9) 通“辛”。艰苦

    体五道之亲苦。——《王妙晖等造像记》

    名词

    (1) 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亲,父母也。——《礼记·奔丧》注

    冯公子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见其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双亲;亲心(父母亲爱护子女之心;子女思念双亲之心);亲丧(父母之丧)

    (3) 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亲,九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

    禄勋,合亲,任良。——《左传·昭公十四年》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诗

    (4) 又如:亲难转债(亲人之间难于借债。比喻愈是亲人愈难求得帮助);亲党(亲属);亲契(亲朋);亲识(亲朋等熟识者)

    (5) 亲密的、可靠的人

    轻则失亲。——《左传·僖公五年》。注:“党援也。”

    (6) 又如:亲兵;亲失(失其所应当亲近的人);亲委(宠信);亲习(亲近熟悉的人);亲渥(情分深厚的人)

    副词

    (1) 亲自,亲身

    亲枉车骑。——《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亲见忠烈。——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亲往颐和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亲秉旄钺(亲自统率军队);亲炙(亲见);亲迎(古代婚姻六礼之最后一礼。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亲任(亲自担任)

    动词

    (1) 亲近;接近

    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

    无使土亲肤。——《孟子·公孙丑下》

    诸侯亲之。——《国语·晋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不能离死命而去亲他主。——《韩非子·用人》

    (2) 又如:亲傍(亲近;套近乎);亲香(亲炙。亲热)

    (3) 用嘴唇或脸、额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亲切 。如:她亲了亲孩子;亲他妻子的嘴唇和婴儿的脸蛋

    (4) 另见 qìng

    qìng

    (2) 另见 qīn

    英文翻译

    relatives, parents; intimate the hazel nut or filbert tree a thorny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can1

    宋本广韵

    mào,mò [mao,mo]
    部首: 458
    笔画: 9
    五笔: JH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ABU
    四角: 60600

    详细解释

    mào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本义:帽子)

    (2) “帽”的古字。帽子

    著黄冒。——《汉书·儁不疑传》

    白纱冒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新唐书》

    (3) 又如:冒絮(头巾)

    (4) 古代殓尸的布囊,由上下两截合成

    冒:缁质,长与手齐。——《仪礼》

    (5) 冒与芼古字通。芼,菜也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枚乘《七发》

    (6) 通“瑁”。天子所执之玉

    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周礼·考工记·玉人》

    动词

    (1) 戴帽

    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战国策》

    (2) 贪求,不知满足地追求

    舟人冒利。——黄宗羲《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左传·文公十八年》

    (3) 又如:冒色(贪恋女色);冒没(贪图;贪得);冒荣(贪图荣耀);冒乱(贪恋淫乱);冒货(贪财)

    (4) 盖蒙

    下土是冒。——《诗·邶风·日月》

    善恶相冒。——《汉书·翟方进传》

    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冒阴(笼罩着阴影)

    (6) 不顾;顶着

    冒风驰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惟冒险也。——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冒突(冒进直前);冒夜(不顾黑夜);冒死(不顾生命危险);冒寒(冒着寒冷);冒刀(迎着刀锋)

    (8) 向外透;往上升 。如:冒忿(泄恨);冒烟

    (9) 假冒

    冒其未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0) 又如:冒认(冒名认取);冒功(假冒功绩);冒占(冒名占有)

    (11) 侵犯;违犯

    习俗薄恶,民人抵冒。——《汉书·礼乐志》

    其君贪冒辟邪。——《国语·周语上》

    有冒上而无忠下。——《国语·晋语》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冒使君。——明· 高启《博鸡者事》

    (12) 又如:冒撞(冒犯,唐突;莽撞);冒突(冲冒;冒犯);冒昧(冒犯,无知而妄为);冒文(违犯法令条文);冒法(违犯法规)

    (13) 蒙受;承受 。如:冒恩(承受恩泽);冒拜(承受官爵)

    (14) 通“媢”。嫉妬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15) 通“懋”。勉励

    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书·君奭》

    形容词

    (1) 冒失;冒昧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资治通鉴》

    (2) 又如:冒势(鲁莽,莽撞);冒失鬼;冒不失(方言。轻率,鲁莽);冒行(冒然行动;冒然实行);冒撞(冒失鲁莽)

    (3) 另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risk, brave, dare

    方言集汇

    ◎ 粤语:mak6 mou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au5 [宝安腔] mau3 | met8 [客英字典] mau5 [海陆丰腔] mo6 mau6 [梅县腔] mau5 [陆丰腔] mo6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东莞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o5 mau5
    ◎ 潮州话:mau6 mo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報去聲開口一等mauh/mawmɑu
    shǐ [shi]
    部首: 518
    笔画: 5
    五笔: T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K
    四角: 8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2)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矢又谓之箭。——《释名》

    矢,弓弩矢也。——《说文》

    掌六弓、四弩、八矢法。——《周礼·司弓矢》

    矢,箭也。——《广雅》

    嗑得金矢,解得黄矢。——《易·噬》

    疾如锥矢。——《战国策·齐策》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矢以柘若棘。——《大戴礼记·投壶》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入于太亩,还矢先王。——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飞矢;矢石(箭和礧石。古代守城的武器);矢人(造箭的工匠);矢如雨下(箭像雨一样射来。极言其多);矢房(箭袋);矢书(战争中用箭射至敌方的文字);矢干(箭杆);矢锋(箭的尖端);矢镝;矢镞(箭头);矢刃(箭和刀。泛指兵器)

    (4) 古代投壶用的筹码

    主人奉矢。——《礼记·投壶》

    (5) 又如:矢跃(谓投壶时筹从壶中跳了出来。亦泛指投壶活动)

    (6) 几何学名词。弧弦之半径

    值弧与弦之半曰矢。——清· 戴震《句股割圜记上》

    (7) 通“屎”。人或动物排出的粪便

    杀而埋之马矢之中。——《左传·文公十八年》

    以筐盛矢。——《庄子·人间世》

    是人也,所谓以孤父之戈钃牛矢也。——《荀子·荣辱》

    顷之,三遗矢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

    动词

    (1) 通“誓”。发誓

    永矢弗谖。——《诗·卫风·考槃》

    夫子矢之曰……《论语·雍也》

    遗风令歌,永矢不愃。——《汉·平舆令薛君碑》

    (2) 又如:矢孤介(誓守清高不随世俗的品格);矢素志(立誓实现自己的夙愿);矢慎矢勤(立誓谨慎和勤勉);矢棋(棋艺高明的人);矢日(指着太阳发誓);矢心不二(立誓无二心);矢死(誓死);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矢盟(立誓);矢誓(立誓;盟誓);矢忠

    (3) 通“施”。施行

    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诗·大雅·江汉》

    书曰:公矢鱼于棠。——《左传·隐公五年》

    (4) 又如:矢谋(施行计谋)

    (5) 陈述

    皋陶矢厥谟。——《书·大禹谟》

    (6) 又如:矢心(陈示衷心)

    (7) 陈列

    公矢鱼于棠。——《春秋·隐公五年》

    形容词

    (1) 直;正直,端正

    矢,直也。——《广雅》

    其直如矢。——《诗·小雅·小东》

    捍矢言而不纳。——潘岳《西征赋》

    (2) 又如:矢节(正直守节);矢夫(正直之臣);矢言(正直之言;直言,直说)

    英文翻译

    arrow, dart; vow, swear

    方言集汇

    ◎ 粤语:c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h1 [客语拼音字汇] si3 [陆丰腔] chi3 [宝安腔] ci1 ci3 | si3 [海陆丰腔] chi1 [客英字典] chi3 shi5 [东莞腔] si3 [梅县腔] she5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視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sjiix/sjyyɕi
    shí,dàn [shi,dan]
    部首: 517
    笔画: 5
    五笔: DGT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R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dàn

    量词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shí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如:胆石;排石

    (11) 姓

    形容词

    (1) 硬;坚固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英文翻译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3 sek6
    ◎ 客家话:[陆丰腔] shak8 [客语拼音字汇] sag6 [台湾四县腔] sak8 [宝安腔] sak8 [沙头角腔] sak8 [客英字典] shak8 [海陆丰腔] shak8 [东莞腔] sak8 [梅县腔] sha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常隻昔開入聲開口三等ʑĭɛkzj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