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兵

qīn bīng [ qin bing]
繁体 親兵
注音 ㄑ一ㄣ ㄅ一ㄥ

词语释义

亲兵 qīnbīng

(1) 旧时指官员身边的随从护卫

bodyguard

词语解释

  1. 随身的卫兵。

    《三国志·魏志·张郃传》:“ 郃 率亲兵搏战, 备 不能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其后 秦 每出,輒以亲兵五十人持挺卫之。” 梁斌 《红旗谱》十三:“ 冯大狗 伸出大拇指头笑笑说:‘不敢说大话,当上一名小小的亲兵。’”

引证解释

⒈ 随身的卫兵。

《三国志·魏志·张郃传》:“郃率亲兵搏战, 备不能克。”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其后秦每出,輒以亲兵五十人持挺卫之。”
梁斌《红旗谱》十三:“冯大狗伸出大拇指头笑笑说:‘不敢说大话,当上一名小小的亲兵。’”

亲兵的国语词典

随身保护长官的卫队。

亲兵的网络释义

亲兵

  • 就中国古代来说,一般是跟将领同乡同族或者有过出生入死的经历中选拔的士兵,泛指受到将领本人信赖的部队。
  • 亲兵造句

    可亲兵英勇地战斗着,阻遏着他们,目送我们离去。
    御林军乃是皇帝亲兵,畴昔惟有八旗子弟入选值宿。
    李晋王遣兵调将完毕,立即命令左右亲兵亲将,随他到宝鸡山顶观敌了阵。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孔尚任。
    黎波亲自奴使黑蛟,带领李逍遥与赵灵儿前往苗疆,走前谨慎的嘱咐府邸内的心腹,训练亲兵,准备图谋。
    删丹受阻,慕容葛尔赫自然而然派人回来问计,然而亲兵却被阻挡在了金帐之外,因为天后正在处理私务,接见不得,亲兵只能辗转去找慕容寒竹。
    在亲兵环伺密布的外围,李凤鸣也是一身轻便的军戎,握着剑把,身挂藤甲,头顶着遮阳的红绒军帽,含着平和地笑意出帐迎侯两位特使大人的到来。
    可是马方的亲兵突然跳出一个极为厉害的披发头陀,三拳二脚就把张用击退。
    果然,伙头军帐前上百名冉闵的亲兵都已经在‘稀噜稀噜’地吃着稀粥,啃着香喷喷的馍馍。
    桓奇手下有两名誓死追随的亲兵,一个叫卫军,一个叫福寿全,他们追随桓奇多年,可谓主仆情深!今日一看桓奇要自刎,忙跪倒道“还请将军先斩我二人!”。
    老狐狸苏先生立刻暗道一身不好,心中偷偷核计,“怪不得一个小小的亲兵牌子头,那朱重八也做得有滋有味。
    他带着十几名亲兵,不分昼夜绕湖搜索,镜泊湖是百里长湖,绕湖一周有三百多里,最快也要五天才能走遍湖浜村屯。
    气极败坏的胤礼,令亲兵掘开一垒,垒下竟有一碑,抬开石碑,碑下尚有陶缸一口,内盛菜油及半。
    门外的人押着几个人走了进来,虎啸峰一看,城门卫队长、亲兵队长及披红戴花的虎阳公子悉数在列,其中还包括那个衙门总捕头范同。
    几名亲兵立即红了双眼,凶狠的盯着这个似乎要卖友求荣的叛徒,主帅看着那稚嫩年轻的脸庞因为恐惧而颤抖,艰难的摇了摇头。
    一会儿,一个身材瘦弱,戴大帽子的人随那名叫徐三的亲兵进入大帐,相貌倒也平常,只是没有什么表情,也看不出有多大年龄。
    布告一出,营内一阵鸡飞狗跳,日落之时,那一百多名逃兵回营者不过十之三四,杨飞闻报大怒,正欲率亲兵挨户缉拿,忽闻有牧民代表前来求见,显是为此事而来。
    有了自己军团长的吩咐,那些亲兵们再也没了什么顾虑,便如饿虎扑羊班的向那个城卫军的军官扑去。
    就在这时,王猛和王振已经带着亲兵喊着号子来到了河边,看到李尹和吴其然,王猛和王振让亲兵们停了下来。
    亲兵不仅个人武艺出众,而且善于合击之术,懂的潜形匿迹之事,而且会射箭,能骑马,最主要的机智灵活,成长为将领的潜力最大。

    汉字详情

    qīn,qìng [qin,qing]
    部首: 225
    笔画: 9
    五笔: U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TD
    四角: 00904

    详细解释

    qīn

    形容词

    (1) (形声。从见,亲( shēn)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2) 同本义

    亲,至也。从見,亲声,字亦作儭。——《说文》

    亲,近也。——《广雅》

    同人亲也。——《易·杂卦》

    亲者属也。——《礼记·大传》

    人之亲其兄之子。——《孟子》。注:“爱也。”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韩非子·爱臣》

    我有亲父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有亲父母。

    (3) 又如:亲父(生父);亲爹(亲父);姑表亲;亲如一家;亲心(亲爱之心;父母爱护子女之心);亲厚(亲爱并加以厚待)

    (4) 亲密。与“疏”相对

    王无亲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亲臣(亲近可信的臣下);亲懿(亲密的朋友。同亲友);亲比(亲近依靠);亲附(亲近附从);亲幸(皇帝或国君对臣子的宠爱)

    (6) 准,准确

    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浒全传》

    (7) 又如:亲切(准确;真切)

    (8) 通“新”。更新

    亲臣进而故人退。——《韩非子·亡徵》

    (9) 通“辛”。艰苦

    体五道之亲苦。——《王妙晖等造像记》

    名词

    (1) 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亲,父母也。——《礼记·奔丧》注

    冯公子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见其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双亲;亲心(父母亲爱护子女之心;子女思念双亲之心);亲丧(父母之丧)

    (3) 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亲,九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

    禄勋,合亲,任良。——《左传·昭公十四年》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诗

    (4) 又如:亲难转债(亲人之间难于借债。比喻愈是亲人愈难求得帮助);亲党(亲属);亲契(亲朋);亲识(亲朋等熟识者)

    (5) 亲密的、可靠的人

    轻则失亲。——《左传·僖公五年》。注:“党援也。”

    (6) 又如:亲兵;亲失(失其所应当亲近的人);亲委(宠信);亲习(亲近熟悉的人);亲渥(情分深厚的人)

    副词

    (1) 亲自,亲身

    亲枉车骑。——《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亲见忠烈。——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亲往颐和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亲秉旄钺(亲自统率军队);亲炙(亲见);亲迎(古代婚姻六礼之最后一礼。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亲任(亲自担任)

    动词

    (1) 亲近;接近

    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

    无使土亲肤。——《孟子·公孙丑下》

    诸侯亲之。——《国语·晋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不能离死命而去亲他主。——《韩非子·用人》

    (2) 又如:亲傍(亲近;套近乎);亲香(亲炙。亲热)

    (3) 用嘴唇或脸、额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亲切 。如:她亲了亲孩子;亲他妻子的嘴唇和婴儿的脸蛋

    (4) 另见 qìng

    qìng

    (2) 另见 qīn

    英文翻译

    relatives, parents; intimate the hazel nut or filbert tree a thorny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can1

    宋本广韵

    bīng [bing]
    部首: 201
    笔画: 7
    五笔: RG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C
    四角: 72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动词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英文翻译

    soldier,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n1 [客英字典] bin1 [海陆丰腔] bin1 [梅县腔] bin1 [陆丰腔]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宝安腔] bin1 [沙头角腔] bin1 [东莞腔] bi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明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pĭɐŋpieng/p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