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法师

wǔ zhǒng fǎ shī [wu zhong fa shi]

词语释义

能弘扬道法之五种法师。

汉字详情

[wu]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G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M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fiv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疑古上聲開口一等ngox/nguuŋu
zhǒng,zhòng,chóng [zhong,chong]
部首: 505
笔画: 9
五笔: TKHH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DL
四角: 25906

详细解释

chóng

形容词

(1) 幼稚

种,稚也。——《玉篇》

(2) 另见 zhǒng;zhòng

zhǒng

名词

(1) 植物的种子

诞降嘉种。——《诗·大雅·生民》

其谷宜五种。谓黍、菽、麦、稻也。——《周礼·职方氏》

种不得下。——《汉书·沟洫志》。注:“五谷之子也。”

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黄芩之种。——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点种(点播种子);种籽(即种子);种食(谷种种粮食);种粮(谷物的种子);种实(即种子);种粒(犹种子);种子田(也叫“留种田”)

(3) 人的种族或其他生物的族类

种马一物。——《周礼·校人》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4) 又如:种落(部族居住的地方);种人(同种族的人);种落(种族部落);种众(同一种族的群众);种号(种族名号);种诛(族诛);种豪(种族中的豪强);种辈(同一种族的人);种孽(对非我种族的蔑称);种界(种族的界限);种性(种属的特性)

(5) 人种

本以救国救种为志。——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

(6) 又如: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有色人种;蒙古人种;灭种

(7) 种类;类别

序六艺为九种。——《汉书·艺文志》

(8) 又如:剧种;兵种;工种;军种;种切(种种切切,一切的意思);种别(类别);种类(类别)

(9) 即物种 。生物分类系统上所用的基本单位。如:种火(火种)

(10) 另见 chóng;zhòng

zhòng

动词

(1) (形声。从禾,中(重)声。本义:播种;散布)

(2) 同本义

种,先种后熟也。——《说文》

黍稷种稑。——《诗·大雅·閟宫》

而生种稑之种。——《周礼·内宰》

种之黄茂,实方实苞。——《诗·大雅·生民》

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吕氏春秋·辩土》

仲秋乃劝种麦。——《礼记·月令》

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梦溪笔谈·采草药》

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书·大禹谟》

(3) 又如:种田;种子(下种);种惠(施予恩惠);种祸(埋下祸根);种福(积福);种祉(赐福);种毒(埋下毒根)

(4) 种植;栽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乐府诗集·焦仲卿妻》

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唐· 王维《送六舅归陆浑》

(5) 又如:种瓜(栽植瓜果);种菜(种植蔬菜);种栽(犹栽种);种插(插枝栽种);种殖(栽种繁殖);种瓜得瓜(比喻有其因必得其果)

(6) 繁殖;养育

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唐· 韩愈《祭鳄鱼文》

(7) 又如:种鱼(养鱼)

(8) 移植;接种

种痘而愈,遂传于世。——《医宗金鉴》

(9) 又如:种齿(镶补牙齿);种牙(修镶牙齿)

(10) 培养;培植

明州江瑶柱有二种,大者江瑶,小者沙瑶,然沙瑶可种,逾年则成江瑶矣。——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11) 又如:种学(培养学识);种学积文(培养学识,积累文才);种智(佛教语。“一切种智”的省称);种觉(佛教语。佛证一切种智而大觉圆满,故名)

(12) 另见 zhǒng;chóng

英文翻译

seed; race, breed; to plant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zu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1 zhung5 zhung3 [客英字典] zhung3 zhung5 [台湾四县腔] cung1 zung5 zung3 [梅县腔] ch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ɖʰĭuŋdriung/diung
[fa]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F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GI
四角: 34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 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 同基本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3) 又

法虽今而在。

(4) 又如:合法;犯法;法禁(刑法和禁令)

(5) 法令;规章;制度

汉法令非行也。——汉· 贾谊《治安策》

(6) 又如:法日(制度规定的日子)

(7) 标准;模式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8) 又如:法戒(楷式和监戒)

(9) 方法;办法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孙子·九变》

其法,用胶泥刻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梦溪笔谈·采草药》

(10) 又如:用法;分类法;法套(办法);法儿(法子;办法)

(11) 法拉,电容的MKS制实用单位,等于电容器极板上充以1库仑电量后两板间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容

(12) 尊称佛家的事物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3) 又如:法施(以佛法度人);法嗣(佛教称继承衣钵的弟子为法嗣。后亦泛指继承人);法界(佛教指整个现象界);法华(佛经名。《妙法莲华经》的简称。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14) 中国战国时期一重要学派名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汉书》

(15) 法术,即用念咒、画符等胜敌或驱邪的迷信手法 。如:仗剑作法

(16) 法国的简称

余闻法人好胜。——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7) 姓

动词

(1) 合法

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奸》

(2) 效法

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公孙丑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唐· 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法常可(效法通常的做法。常可,指旧制度);法天(效法自然和天道);法古(效法古代);法循(效法遵循)

(4) 守法

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5) 依法处治

将法太子。——《史记·商君列传》

英文翻译

law, rule, regulation, statute; France, French

方言集汇

◎ 粤语:faa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p7 [梅县腔] fap7 [台湾四县腔] fap7 [客英字典] fap7 [陆丰腔] fap7 [客语拼音字汇] fab5 [沙头角腔] fap7 [东莞腔] fap7 [宝安腔] fap7
◎ 潮州话:hu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四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乏入聲合口三等pĭwɐppyap/pvap
shī [shi]
部首: 318
笔画: 6
五笔: JGM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LMB
四角: 21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duī)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动词

(1) 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

英文翻译

teacher, master, specialist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