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材

wǔ cái [ wu cai]
注音 ㄨˇ ㄘㄞˊ

词语释义

亦作“五才”。

五种物质。指金、木、水、火、土。

五种德性。

五种物质。指金、木、皮、玉、土。

词语解释

  1. 亦作“ 五才 ”。五种物质。指金、木、水、火、土。

    《左传·襄公二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杜预 注:“五材,金、木、水、火、土也。”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解》:“三德五才和合,四时阴阳顺敍,国无咎灾。”原注:“五才,金、木、水、火、土也。”

  2. 五种物质。指金、木、皮、玉、土。

    《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 郑玄 注:“此五材,金、木、皮、玉、土。”

  3. 五种德性。

    《六韬·龙韬》:“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道凝三略,攻标五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五才”。

⒉ 五种物质。指金、木、水、火、土。

《左传·襄公二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杜预注:“五材,金、木、水、火、土也。”
汉焦赣《易林·师之解》:“三德五才和合,四时阴阳顺敍,国无咎灾。”
原注:“五才,金、木、水、火、土也。”

⒊ 五种物质。指金、木、皮、玉、土。

《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
郑玄注:“此五材,金、木、皮、玉、土。”

⒋ 五种德性。

《六韬·龙韬》:“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唐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道凝三略,攻标五才。”

五材的国语词典

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也作「五才」。

五材的网络释义

五材

  • 古文言词语,有两种意思,一指五行五种物质,二指五种德行。
  • 汉字详情

    [wu]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G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M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fiv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疑古上聲開口一等ngox/nguuŋu
    cái [cai]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FT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DH
    四角: 44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2) 同本义

    材,木梃也。——《说文》

    五曰材贡。——《周礼·太宰》

    驾而乘材。——《国语·晋语》。注:“横木也。”

    无所取材。——《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庄子·人间世》

    材朴委积兮。——《楚辞·九章·怀沙》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木材;材器(材木与器物)

    (4) 泛指原料、材料

    饬化八材。——《周礼·太宰》。注:“珠、象、玉、石、木、金、革、羽也。”

    其材足以备器用。——《左传·隐公五年》

    献材于殡门外。——《仪礼·士丧礼》。注:“明器之材。”

    (5) 又如:钢材;器材;木材;就地取材

    (6) 资料 。如:教材;题材;素材

    (7) 人的体貌 。如:身材(身体的高矮和胖瘦)

    (8) 资质;本能 。如:蠢材(笨家伙);因材施教

    (9) 棺木 。如:寿材;材铺(棺材店)

    (10) 通“才”。才能,能力

    任官惟材,左右惟其人。——《书·咸有一德》

    士脩身功材。——《管子·五辅》。注:“材谓艺能。”

    (11) 通“财”。财物

    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墨子·公孟》

    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荀子·君道》

    材伎之士。——《荀子·王制》

    英文翻译

    material, stuff; timber; tal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oi4
    ◎ 客家话:[梅县腔] coi2 [沙头角腔] coi2 [客英字典] coi2 cai2 [海陆丰腔] coi2 cai2 [东莞腔] coi2 [宝安腔]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coi4 [陆丰腔] coi3 [台湾四县腔] coi2 cai2
    ◎ 潮州话:c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昨哉平聲開口一等zai/dzoidzʰ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