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

wǔ cháng [ wu chang]
注音 ㄨˇ ㄔㄤˊ

词语释义

五常 wǔcháng

(1) 指仁、义、礼、智、信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2) 五伦。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三纲五常
(in feudal China) the five cardinal relationships

(3) 五行

the five elements

词语解释

  1. 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书·泰誓下》:“今 商王 受 ,狎侮五常。” 孔颖达 疏:“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2. 谓金、木、水、火、土五行。

    《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 郑玄 注:“五常,五行也。”《云笈七籤》卷三五:“夫禀五常之气,有静有燥。”

  3. 谓仁、义、礼、智、信。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一》:“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飭也。”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水浒传》第一一○回:“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4. 即五伦。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絶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

  5. 指 三国 蜀 马良 兄弟五人。他们的字都有‘常’字,故称。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马良 字 季常 , 襄阳 宜城 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 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唐 黄滔 《祭司勋孙郎中》:“ 刘家 则三嘏扬芳, 马氏 则五常擅美。”

引证解释

⒈ 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书·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
孔颖达疏:“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⒉ 谓金、木、水、火、土五行。

《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
郑玄注:“五常,五行也。”
《云笈七籤》卷三五:“夫禀五常之气,有静有燥。”

⒊ 谓仁、义、礼、智、信。

汉董仲舒《贤良策一》:“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飭也。”
唐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
《水浒传》第一一〇回:“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⒋ 即五伦。

明陶宗仪《辍耕录·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絶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

⒌ 指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都有‘常’字,故称。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唐黄滔《祭司勋孙郎中》:“刘家则三嘏扬芳, 马氏则五常擅美。”

五常的国语词典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伦常道德。

五常的网络释义

五常 (汉语词语)

  • 五常wǔcháng
  • (1)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指仁、义、礼、智、信
  • (2) [(in feudal China) the five cardinal relationships]∶五伦。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 三纲五常
  • (3) [the five elements]∶五行
  • (1).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 《书·泰誓下》:“今 商王 受 ,狎侮五常。” 孔颖达 疏:“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 (2).谓金、木、水、火、土五行。
  • 《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 郑玄 注:“五常,五行也。”
  • 《云笈七签》卷三五:“夫禀五常之气,有静有燥。”
  • (3).谓仁、义、礼、智、信。
  •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一》:“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
  • 《水浒传》第一一○回:“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 (4).即五伦。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绝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
  • (5).指 三国 蜀 马良 兄弟五人。他们的字都有‘常’字,故称。
  •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马良 字 季常 , 襄阳 宜城 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 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 唐 黄滔 《祭司勋孙郎中》:“ 刘家 则三嘏扬芳, 马氏 则五常擅美。”
  • 【医】normal mo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 名词
  • five constant virtues: benevolence (humanity),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 fidelity
  • 五常的翻译

    英语: Wuchang county level city in Harbin
    德语: Wuchang (Stadt in Heilongjiang)​ (Eig, Geo)​

    五常造句

    我们坚决反对三纲五常。
    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对维系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我们应该对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猛烈抨击。
    然三纲五常古今不易,所损所益,百世可知,则二代之礼又不以杞宋无徵而遂泯也。
    可充分利用五常的林地资源,种植五味子、充山参、板兰根等药材。
    谢国忠每篇小随笔都有一点创意,这情况只在张五常的才华横溢的时期出现过,没有办法欣赏他的思维方式的读者,总是指责他的结论不准,从未想过自己是否听懂了他在说什么,他们其实更该看股市或房市带头大哥的文章——我认为看别人文章是看别人如何想问题,看谢国忠是看聪明。
    注明:我们的米饭选用的是黑龙江五常稻花香大米,矿泉水灌溉,确保品质,我们承诺菜品内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
    诚信,是儒家一直以来都倡导的美德,“信”是儒家“五常”之一,历代的山东人都倡导诚信,“曾子杀彘”的故事流传千古。
    翟志强介绍,翟志刚的爱人叫张淑静,和志刚是战友,老家是五常县的,现在航天食品研究所工作,杨利伟在太空吃的食品就是弟媳他们研制的。
    一块清凉石,一串佛珠,牵引她穿越三百年,穿越三从四德,穿越三纲五常。
    对五常市山丘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两条有效途径进行了初步分析。
    曲波所在的部队沿着辽东一路打到五常县。
    无妨,你担心的也在理,总之本官在朝一天,这三纲五常,总的颠倒不了的!
    先秦礼教不同于封建礼教,封建礼教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而先秦礼教的本质则是以“五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大灿的洗脑工作做的已经非常不错了,正统思想就是孔夫子的三纲五常,皇帝是真龙天子,是神的的代言人,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做的。
    张大勇是五常县一名乡村医生。
    我昨天从吉林省舒兰市乘客车进入黑龙江省五常县在进入我省地界时乘务员“进入黑龙江省路段了,路面不好请注意安全”。
    主张臣忠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安贫乐贱,信守五常。
    我且问你,可知三纲五常?何为三纲?
    儒生李旭阳家道中落,当再次拥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时,他放弃了以往所谓三纲五常,作出一个郑重无比的决定—当一个乱臣!

    汉字详情

    [wu]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G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M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fiv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疑古上聲開口一等ngox/nguuŋu
    cháng [chang]
    部首: 318
    笔画: 11
    五笔: IPK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BRLB
    四角: 9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 同本义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3) 裙子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4) 规则,规律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荀子·天论》

    (5)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6)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如:常伦(伦常);三纲五常

    量词

    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小尔雅·广度》

    蒲筵常。——《仪礼·公食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记》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寻常之沟。——《庄子·庚桑楚》

    形容词

    (1) 恒久;长久不变

    常,质也。——《广雅》

    未变常也。——《易象下传》。虞注:“恒也。”

    鲁邦是常。——《诗·鲁颂·閟宫》

    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

    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

    圣人无常师。——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常心(固执不变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3) 一般;普通;正常

    其有常。——《诗·唐风·鸨羽》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唐· 韩愈《杂说》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常时(平时;平日);常言(平常的话;普通的话)

    (5) 一定 。如:常刑(一定的刑罚);常序(一定的次序)

    副词

    (1) 经常,常常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列子》

    汉王急,推堕 孝惠、 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良因异之,常习诵之。——《史记·留侯世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常见面;常则是(经常是,总是);常时(时常,常常);常参官(日常参朝的官吏);常惺惺(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常经(经常);常赁(经常受雇于人)

    (3) 通“尝”。曾经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权成。——《庄子·人间世》

    主父常游于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论》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史记·高祖本纪》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common, normal, frequent, regular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ong2 [陆丰腔] shong3 [梅县腔] shong2 [东莞腔] song2 [客语拼音字汇] song2 [台湾四县腔] song2 [沙头角腔] song2 [宝安腔] song2 [海陆丰腔] sh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市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zjangʑ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