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噎

wǔ yē [ wu ye]
注音 ㄨˇ 一ㄝ

词语释义

中医谓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五种噎塞不通之病。

词语解释

  1. 中医谓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五种噎塞不通之病。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五噎病诸候》:“夫五噎……虽有五名,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絶,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谓之五噎。” 明 张子和 《儒门事亲·斥十膈五噎浪分支派疏》:“后世强分为五噎,谓气、忧、食、思、劳也。”

引证解释

⒈ 中医谓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五种噎塞不通之病。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五噎病诸候》:“夫五噎……虽有五名,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絶,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谓之五噎。”
明张子和《儒门事亲·斥十膈五噎浪分支派疏》:“后世强分为五噎,谓气、忧、食、思、劳也。”

五噎的网络释义

五噎

  • 五噎,病证名。常见症状为噎气、忧噎、食噎、劳噎、思噎。
  • 汉字详情

    [wu]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G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M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fiv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疑古上聲開口一等ngox/nguuŋu
    [ye]
    部首: 319
    笔画: 15
    五笔: KFPU
    五行:
    仓颉: RGBT
    四角: 6401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壹( )声。本义:食物堵住喉咙)

    (2) 同本义

    噎,饭窒也。——《说文》

    塞喉曰噎。——《通俗文》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诗·王风·黍离》

    (3) 又如:噎塞(消化系统通道受阻);噎呕(喉塞作呕)

    (4) 阻塞,蔽塞 。如:噎气(因气逆而呼吸困难)

    (5) 使某人放弃做某事 。如:噎人(出言顶撞,使人受窘或生气而无法继续说话)

    (6) 哽咽

    梦神人以宿生事责之曰:“明当死雷斧下”。觉而大恐,流泪悲噎。—— 宋· 洪迈《夷坚甲志》

    (7) 又如:噎噎咽咽(断断续续的哽咽声)

    (8) 郁闷;压抑 。如:噎猺(气结难言);噎喑(沉默,忍气吞声)

    英文翻译

    choke; hiccup

    方言集汇

    ◎ 粤语:jit3
    ◎ 客家话:[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et7 [客语拼音字汇] ed6 yid5 [宝安腔] jit7 [海陆丰腔] rit7 et7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烏結屑開入聲開口四等qet/etʔ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