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五等。古代功勋的五种名目。
九品官阶的第五级。
五等。古代贝币的五个等级。
词语解释
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
《书·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孔 传:“五品谓五常。” 孔颖达 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义、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五品时训,民神攸鑠。”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当 尧 之时,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逊矣,五刑未明矣。”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汉书·王莽传中》:“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 颜师古 注:“五品即五常,谓仁、义、礼、智、信。”
五等。古代功勋的五种名目。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
五等。古代贝币的五个等级。
《汉书·食货志下》:“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
九品官阶的第五级。
《隋书·礼仪志五》:“今犊车通幰,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并给乘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秘书省少监 崔行功 ,未得五品前,忽有鸜鵒衔一物入其堂,置案上而去。”
引证解释
⒈ 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
引《书·舜典》:“帝曰:‘ 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孔传:“五品谓五常。”
孔颖达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义、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
晋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五品时训,民神攸鑠。”
明归有光《明君恭己而成功》:“当尧之时,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逊矣,五刑未明矣。”
⒉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引《汉书·王莽传中》:“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
颜师古注:“五品即五常,谓仁、义、礼、智、信。”
⒊ 五等。古代功勋的五种名目。
引《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
⒋ 五等。古代贝币的五个等级。
引《汉书·食货志下》:“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
⒌ 九品官阶的第五级。
引《隋书·礼仪志五》:“今犊车通幰,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并给乘之。”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秘书省少监崔行功,未得五品前,忽有鸜鵒衔一物入其堂,置案上而去。”
五品的国语词典
五伦。指父、母、兄、弟、子。
五品的网络释义
五品
五品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五 | 疑古 | 疑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ngox/nguu | ŋu |
详细解释
(1)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2) 同本义
品,众庶也。——《说文》
(3) 又如:品人(众多的人);品事(诸多事项);品物(各类特定范围之物);品供(各种供品);品象(众人);品庶(众人百姓);品极(众多)
(4) 颜色淡 。如:品绿
(5) 齐一,相同
品,齐也。——《广雅》
品其百笾。——《国语·周语中》
名词
(1) 事物的种类
五品不逊。——《虞书》。传,谓五常。郑注:父母兄弟子也。
厥贡惟金三品。——《书·禹贡》
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货品(货物或货物的品种);品汇(事物的品种类别);品搭(按品类等级搭配);品流(品类;流别);品例(种类);品件(花色品种);用品(应用的物品);珍品(珍贵的物品);品物(物品;东西)
(3) 品性;品格 。如:人品(人的品质);品诣(品行);品概(品格;气节);品地(品质;本色;官职);品格儿(相貌;形体);品极(人品的高低)
(4) 等级
(5) 又如:品从(等级);上品
(6)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阶、爵阶
皇上超擢品卿衔军机章京。——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7) 又如:品子(品官之子弟);品次(位列;品级);品制(等级制度);品命(官阶;品位);品著(指不同品位的服饰);品从(正从。指古代官吏的正品与从品);品爵(品级爵位);品令(选拔官吏的格令)
(8) 格调
诗之品有九。——《沧浪诗话》
(9) 标准, 基准 。如:品式(标准;法式); 品度(标准, 法度)
(10) 法式, 法则
乡有俗, 国有法。…品有所成, 故曰人不一事。——《管子》
(11) 乐器构件名。指月琴、琵琶等乐器上的弦枕木
(12) 古地名 。唐宋皆有品州, 约在今四川省宜宾地区境内
(13) 姓
(1) 演奏乐器 。如:品竹(吹奏管乐器);品竹弹丝(吹拉弹唱);品弄(吹奏);品统法(弦乐曲调的弹奏技法);品箫弄笛(吹奏洞箫和笛子)
(2) 评价,衡量
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世说新语·文学》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3) 又如:品度(品评打量);品择(品评选择);品藻(品评;评论);品酌(衡量,斟酌);品选(评选);品头题足(亦作“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
(4) 品尝 。如:品茶,品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n3 [东莞腔] pin3 [梅县腔] pin3 [陆丰腔] pin3 [客英字典] pin3 [宝安腔] pin3 [客语拼音字汇] pin3 [台湾四县腔] pin3 [海陆丰腔] pin3
◎ 潮州话:bing2(píng) [饶平]ping2(phí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品 | 丕飲 | 滂 | 侵B | 上聲 | 寑 | 開口三等 | 深 | 侵B | pʰĭĕm | phimx/phyy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