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丞

wǔ chéng [ wu cheng]
注音 ㄨˇ ㄔㄥˊ

词语释义

亦作“五承”。

的五位贤佐:皋陶

泛指贤臣。

词语解释

  1. 亦作“ 五承 ”。指 禹 的五位贤佐: 益 、 稷 、 皋陶 、 垂 、 契 。

    《战国策·齐策四》:“ 尧 有九佐, 舜 有七友, 禹 有五丞。” 鲍彪 注:“《楚辞》,八师三后外,有 益 、 稷 、 皋陶 、 垂 契 。”

  2. 泛指贤臣。

    南朝 梁 丘迟 《答举秀才启》:“方今八友盈庭,五承在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五承”。

⒉ 指禹的五位贤佐:益、稷、皋陶、垂、契。

《战国策·齐策四》:“尧有九佐, 舜有七友, 禹有五丞。”
鲍彪注:“《楚辞》,八师三后外,有益、稷、皋陶、垂契。”

⒊ 泛指贤臣。

南朝梁丘迟《答举秀才启》:“方今八友盈庭,五承在幄。”

五丞的网络释义

五丞

  • 五丞,wǔ chéng,指禹的五位贤佐,泛指贤臣。
  • 汉字详情

    [wu]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G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M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fiv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疑古上聲開口一等ngox/nguuŋu
    chéng [cheng]
    部首: 105
    笔画: 6
    五笔: BIGF
    仓颉: NEM
    四角: 171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两只手,下面象人掉在陷阱里,合起来表示救人于陷阱之中。( zhěng)本义:拯救)

    (2) 辅佐;辅助 。如:丞弼(辅佐;也指辅佐的大臣或职位);丞辅(辅助)

    (3) 通“承”。接受、秉承

    前疑后丞。——《孝经·谏诤章》注

    于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史记·酷吏列传》

    名词

    (1) 古官名

    (2) 传说为帝王的四辅之一,是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

    (3) 佐官名。秦始置。汉以后,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副职有大理丞、府丞、县丞等

    英文翻译

    assist, aid, rescu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n2 [梅县腔] shin2 [台湾四县腔] sen2 [客英字典] shin2 [宝安腔] sin2 [海陆丰腔] shin2 [东莞腔] sin2 [陆丰腔] shin3
    ◎ 潮州话:sêng5 (s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署陵平聲開口三等zjing/zjongʑĭə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