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

hù tōng [ hu tong]
注音 ㄏㄨˋ ㄊㄨㄥ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互通 hùtōng

(1) 互换交通

互通情报
each supplies what the other needs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互相沟通、交换:~消息|~有无。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在我们互通的电子邮件中,我注意到,更高层次的山达基信徒被认为能免于神经症和过敏,甚至能抗感冒。
2、平台之间完全不互通,封闭的协议完全没有商讨的余地,从而造就了许多难以打破的联盟。
3、他这么做是为了阻止军官内部的横向交流,并且防止与名义上的盟国(包括那些友好的阿拉伯国家)进行互通。
4、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
5、而且我们也看到,每一个主要的云计算厂商都在竞赛般地组建自己的云服务,而不考虑相互之间的兼容互通,这也阻止了用户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外部服务。
6、与一个我喜欢的人互通电子邮件,邮件内容毫无意义,而且脾气很坏。
7、目前而言P2P程序研发没有标准可用,但互联互通需要标准。
8、你刚和某人互通完短信,内容很长,但很有趣。你正准备放下手机,休息一下。
9、歌剧集成了中国的昆曲和日本的能剧,并以此来显示中日之间的友谊和互通往来。
10、人们将通过多重互通渠道以请愿的形式寻求公正。
11、民主党消息人士说,两人除一周至少两次电话联络外,还常以短信和电邮互通消息。
12、但如果手机和PC间可以互通,那么在智能手机平台之间可能也可以。
13、与此同时,克拉拉和我在互通着书信。
14、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交流仅仅就是彼此交谈和互通书信。
15、通过巴基斯坦的手机网络他们能够互通最新的洪水灾情;了解有价值的赠款和商业机会信息;也可以发布最新的援助消息。
16、他们的成员互通婚姻,融合信仰与传统。
17、语言虽有不同,但又彼此互通。
18、BPM沿着“互通,整合,统一”的路线逐步发展,对甲骨文而言,也是其全部收购的战略。
19、第二,用好中方提供的贷款以及“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提升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水平。
20、在1880年代之前,美国的铁路并没有规定统一的铁轨轨距,从而造成南北线之间的互联互通复杂、低效和费用高昂。
21、后勤系统很多是烟囱式的,相互之间不能互通。
22、然后我开始和恩里克-林互通书信。
23、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街垒虽然分处两地,但却又互通声气。
24、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海顾说:“我们将推出一条覆盖香港、日本和上海的三站互通式迪斯尼专线。”
25、他建议,双方可以在互通几封邮件后一起喝杯咖啡、见见面,这样大家就不会对彼此的关系存有太多幻想。
26、第三,加快公路、铁路、信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地区互联互通。
27、哈里普莱格森大法官立交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是国内最复杂的互通立交之一。

互通的国语词典

相互交换。

如:「我们必须互通消息,以掌握时机。」

互通的网络释义

互通

  • 互通,是指为实现公用电话交换网与互联网互通业务的功能结构。PINT网络结构包含IP网络侧和PSTN侧。IP网络侧包含客户机、PINT服务器和PINT网关,主要任务是传送PINT请求。PINT客户机是请求发起方,该请求通过PINT协议发送给PINT网关,由PINT网关处理PINT请求,并将其转换为发送到PSTN的相关控制命令。PINT协议采用稍作扩充的会话启动协议(SIP)和会话描述协议(SDP)。PINT网关可通过电话网络接口直接连接到PSTN,也可通过其他协议和API(应用编程接口)连接到执行系统,由执行系统来调用PSTN中的业务。
  • 互通的翻译

    英语: to intercommunicate, to interoperate
    德语: in gegenseitiger Verbindung stehen
    法语: échanger

    互通造句

    商品交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经济发展。
    这里家家互通有无,不分彼此,休戚相关,情同骨肉,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人人勤俭。
    我和我幼时的伙伴虽然不在一起了,但一直是藕断丝连,互通书信。
    开放市场,有利于通功易事、互通有无,对调济人民生活中短缺的商品有极大的作用。
    两国关系正常时,边民们你来我往,互通有无,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
    每个月我都和出国留学的哥哥互通音信。
    但若我是萝莉控,则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一来,我们没有利益冲突,二来,我们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交流学习,岂不是更好吗?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种信息家电的出现,进而提出了互联、互通、互操作的要求。
    可是兵匪本是一家,双方互通声气,这个匪如何剿法。
    唐时期的三大文化区间食物原料与食品品种互通有无,饮食文化交往频率和程度具有阶段性时代特征。
    广泛采用现代化监管手段,综合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蛇人”部落一般都是相互通婚,子承父业。女孩子在嫁人时,获得的嫁妆通常是必不可少的“三大件”:一条强壮的眼镜蛇、一瓶防止蛇咬的药粉、一只表演时作为配角的小狗。
    等朱武谈到与史家庄结盟,互通有无,共商大计的时候,老黎也彻彻底底给史进包扎妥当。
    现在,易访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辅助技术的互通性,且因此,与已建立的标准一致。
    我曾经说过许多次,我相信我们的世界现在是互联互通的。
    歌剧集成了中国的昆曲和日本的能剧,并以此来显示中日之间的友谊和互通往来。
    贫僧只是想与龙施主切磋切磋,互通有无,还请施主给个方便……
    ,这样他们就经常互通情报、串通一气,实现收刮民财的资源共享。
    你我之间,用爱串联,互通甜蜜,幸福无限,你我之情,用诚相联,彼此温暖,快乐无穷,宝贝我爱你,愿携你手走过地老天荒!
    这样的提议很快就通过了,鉴于家族大比时间过长,有人有建议像这样的拍卖会可以一年一次,以加速家族子弟间的互通有无。

    汉字详情

    [h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X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VNM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是一种绞绳用的工具。本义:绞绳用的工具)

    (2) 同本义

    段玉裁注:“今绞绳者尚有此器。从竹,象形,谓其物象工字;中象人手推握也。”

    (3) 差错

    各有乘互。——陆法言《切韵序》

    (4) 古代挂肉的木架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牛人》。郑玄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置互摆牲。——《文选·张衡·西京赋》

    (5) 门,巷门 。如:闾互(闾里巷门)

    (6) 甲壳动物的总称 。如:互物(指有甲壳动物的总称)

    副词

    (1) 交替;相互

    互,交互。——《字汇》

    胡笳互动。——李陵《答苏武书》

    以参互考日成。——《周礼·司会》

    宗族盘互。——《汉书·刘向传》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互芬齿颊。——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体面互见。——蔡元培《图画》

    更互用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互易(法律名词。即当事人双方约定互相移转金钱以外财产权的契约。古代以物易物,便是互易);互保(互相保证);互训(两个同义词彼此互相解释);互结(人民对官署,须具两个人或两家以上的店铺互相保证的信约)

    动词

    交接

    春夏相与交,秋冬相与互。——《书·尧典》

    英文翻译

    mutually, reciprocally

    方言集汇

    ◎ 粤语:wu6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东莞腔] fu5 [客英字典] fu1 [海陆丰腔] fu5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4 [台湾四县腔] fu5 fu1 [沙头角腔] fu1 [宝安腔] fu1
    ◎ 潮州话:hu5 hu6 (hû hũ)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誤去聲開口一等ghoh/huhɣu
    tōng,tòng [tong,tong]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CE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NIB
    四角: 37302

    详细解释

    tōng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甬( 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 同本义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3)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

    (4) 通往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

    (6) 传递;传达

    主簿通语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信耗莫通。——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

    (8) 沟通;接通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始能少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9)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

    (10) 往来友好

    数通使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

    (12) 了解;精通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能通其意。——唐· 韩愈《杂说》

    诸母皆通文。——清· 林觉民《与妻书》

    (13) 又如: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

    (14) 通报;说 。

    (15) 如: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

    (16) 疏通;开通

    疏之欲其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7) 又如: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

    (18) 通行;通用 。如: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

    (19) 流通,互相交换

    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

    通鱼盐。

    (20) 又如: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

    (21) 陈述 。

    (22) 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23) 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

    (24) 如:与人有通

    (25) 调和

    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

    形容词

    (1) 整个,全部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3) 博识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4)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5) 总共 。

    (6)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7) 共同 。

    (8)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9) 透彻 。

    (10)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名词

    (1)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

    (2)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3) 古州名

    (4) 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5)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6)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7) 乐器名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

    (8)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汉书》

    (9) 药名。马粪

    量词

    (1) 遍;次 。

    (2) 如:说了一通

    (3) 用于文书电报。

    (4) 如:一通电报

    副词

    (1) 很;十分 。

    (2) 如: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3) 总是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花月痕》

    (4) 另见 tòng

    tòng

    量词

    (1) 遍 。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2) 番 。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3) 另见 tōng

    英文翻译

    pass through, common, commun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g1 tung2 [梅县腔] tung1 [沙头角腔] tung1 [东莞腔] tung1 [客语拼音字汇] tung1 [陆丰腔] tung1 [客英字典] tung1 [宝安腔] tung1 [台湾四县腔] tung1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thungtʰ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