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不相让

hù bù xiāng ràng [hu bu xiang rang]

词语释义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互不相让造句

由于双方互不相让,谈判不得不一度搁浅。
辩论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霍赵两家本无不解之仇,只因彼此不服输的心理,而一定要争个高低,互不相让。
他叼着一只烟斗,踌躇不定地来回走动,额头上渗着汗珠。他明明想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却又无奈于另一者的可观性。他的心里仿佛有两只互相争斗的鸡,互不相让,让他很是为难,心里满是矛盾。
他们的理念不同,在会议上总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他俩如日月重光,互不相让,不是今天争执,就是明天打架,弄得周围的人都不得安宁。
兄弟俩为了点小事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
不要用沉默宣战,不要互不相让,更不要什么话都不讲就冷漠离去。
秋风来到植物园,一片片落叶被秋风卷起,随风飘动,忽上忽下,不一会又飘到落叶中,好想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哩!他们五颜六色,互不相识,却也互不相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无怨无悔的投向大地,报答养育他的母亲。
羽州的桧山系及虾夷的凑系,两家互不相让,分而治之。
由于兄弟鹬蚌相争,互不相让,结果造成家族企业遭人并购的结局。
众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光鲜的西装也掩饰不住凌人的盛气,然后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撕扯起来……
然后,恰好是在同一时间,两条小金鱼开始抢夺这粒鱼食,你来我去,互不相让。
我跟表妹在家玩"大眼瞪小眼"的游戏,我们两个人互不相让,最后她终于坚持不住,只好认输了。
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终于再次剑拔弩张。
花馨与树人本是一院,只因老老院长之间的矛盾分成两院,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偏偏每四年又会举行一次校庆交流意见,各位不觉得很奇怪么?
徐璇和冷寒冰回到了鑫帝酒店,他们一路上唇枪舌剑谁也互不相让。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不是不能解决,而是双方互不相让,总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双方只要互相退让一步,就能海阔天空,事情总能圆满解决。
在公司中左班挤轧右班,两者互不相让。
在双方互不相让的争价之后,英超最艰难的谈判终于落下了帷幕。

汉字详情

[h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X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VNM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是一种绞绳用的工具。本义:绞绳用的工具)

(2) 同本义

段玉裁注:“今绞绳者尚有此器。从竹,象形,谓其物象工字;中象人手推握也。”

(3) 差错

各有乘互。——陆法言《切韵序》

(4) 古代挂肉的木架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牛人》。郑玄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置互摆牲。——《文选·张衡·西京赋》

(5) 门,巷门 。如:闾互(闾里巷门)

(6) 甲壳动物的总称 。如:互物(指有甲壳动物的总称)

副词

(1) 交替;相互

互,交互。——《字汇》

胡笳互动。——李陵《答苏武书》

以参互考日成。——《周礼·司会》

宗族盘互。——《汉书·刘向传》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互芬齿颊。——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体面互见。——蔡元培《图画》

更互用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互易(法律名词。即当事人双方约定互相移转金钱以外财产权的契约。古代以物易物,便是互易);互保(互相保证);互训(两个同义词彼此互相解释);互结(人民对官署,须具两个人或两家以上的店铺互相保证的信约)

动词

交接

春夏相与交,秋冬相与互。——《书·尧典》

英文翻译

mutually, reciprocally

方言集汇

◎ 粤语:wu6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东莞腔] fu5 [客英字典] fu1 [海陆丰腔] fu5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4 [台湾四县腔] fu5 fu1 [沙头角腔] fu1 [宝安腔] fu1
◎ 潮州话:hu5 hu6 (hû hũ)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誤去聲開口一等ghoh/huhɣu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xiāng,xiàng [xiang]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S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BU
四角: 46900

详细解释

xiāng

副词

(1) 交互;互相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即红豆色)

(3) 共同

鲁孟孙、 叔孙、 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

(4) 又如:上下相安

(5) 递相;先后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

(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

则噪而相逐。(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1) 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

动词

(1) 相差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

(2) 又如:相万(相差万倍。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

(3) 亲自观看 。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4) 另见 xiàng

xiàng

动词

(1)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 同本义

相,省视也。——《说文》

相,视也。——《尔雅》

相时憸民。——《书·盘庚上》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

善相丘陵。——《礼记·月令》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论衡·订鬼》

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胜相士多。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

(3) 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

(4) 看相

臣少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

(5)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

(6) 辅佐,扶助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

相夫子。——《论语·季氏》

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伊尹相汤伐 桀。——《汤誓》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

使相之。——晋· 干宝《搜神记》

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

(7) 又如:相天(助成自然之道);相王(辅佐帝王;谓宰相而封王者);相吏(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相者(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

(8) 教导

问谁相礼,则华元…。——《国语》

(9) 治,治理

相我受民。——《书·立政》

(10) 选择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

(11) 又如:相攸(择婚的别称);相宅(择地定居;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

(12)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

(13) 像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西游记》

名词

(1) 人的外貌,相貌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

(2)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

(3) 照片 。如:照个相

(4) 官名

(5)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托名汉相。——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

(7)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永和初,出为 河间相。——《后汉书》

(8) 某些国家(如日本)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如:首相;大藏相

(9) 相位 。如:两相流;有机相;水相;液相;相律;月相

(10) 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11) 古代的一种乐器

后乱以武,治乱以相。——《礼记》

(12) 农历七月的别名

七月为相,八月为壮。——《尔雅》

(13) 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如:相工;体相;手相;星相

(14) 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5) 引盲人行走的人

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焉用彼相。——《论语·季氏》

(16) 如:相步;相道(向导,引导;观察、选择道路)

(17) 另见 xiāng

英文翻译

mutual, reciprocal, each 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soeng3
◎ 客家话:[梅县腔] siong1 siong5 [宝安腔] siong5 | siong1 [陆丰腔] siong1 siong5 [客英字典] siong1 siong5 [海陆丰腔] siong1 siong5 [梅县腔] siong1 [沙头角腔] siong5 siong1 [台湾四县腔] siong1 siong5 [东莞腔] siong5 s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1 xiong3 xio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siangsĭaŋ
ràng [rang]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VYM
四角: 317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襄( xiāng)声。本义:责备)

(2) 同本义

让,相责让也。——《说文》

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

让,责也。——《广雅》

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让不贡。——《国语·周语》

鲁人以为让。——《史记·齐世家》

众知有为,因让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让书(有责备言语的书信);让勖(既责备又勉励);让诮(责让讥诮)

(4) 退让;谦让

让者,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

让文之材也。——《国语·周语》

让,推贤也。——《国语·晋语》

允恭克让。——《书·尧典》。郑注:“推贤尚善曰让。”

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

尧让天下于 许由。——《庄子·逍遥游》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不让,欲欢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让梨觅枣(比喻兄弟间的手足情爱);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各不相让;寸步不让;让棋;让衢(让路);让再让三(三番五次地推让);让客(礼让客人);让德(谦让的品德)

(6) 推举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 李致远《还牢末》楔子

(7) 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儿女英雄传》

薛家伏势倚情,偏不相让。——《红楼梦》

(8) 又如:让与(把财物或权利移转于别人);让禄(把利禄移转给别人);让国(把国君的地位让给他人);让名(把名誉让给他人);让价;让利销售

(9) 请,邀请 。如:把他让进门来;把客人让进里屋

(10) 允许 。如:公共场所不让吸烟;让他走了

(11) 通“攘”。推辞;推让;拒绝

乃惧距天用而让有用也。——《潜夫论·明闇》

(12) 又如:让职(辞让官职);让爵(让爵位)

(13) 要求 。如:是他让我来的;她妈妈让她每天练钢琴八个小时

(14) 躲避,避免碰到(如突然转身) 。如:幸亏我让得快,要不早给那辆车撞倒了;让威(避开敌人的锋芒);让开(避开);让辟(退让避开)

(15) 用烟酒款待 。如:让酒(请人喝酒);让烟(请人抽烟);让坐(请客人入座)

(16) 通“攘”。

(17) 窃夺

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管子·君臣下》

(18) 骚扰

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荀子·荣辱》

介词

被 。如:他让自行车撞了;庄稼让大水冲走了

名词

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

宾入门皇,升堂让。——《仪礼·聘礼》。郑玄注:“讓谓举手平衡也。”

犬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allow, permit, yield, concede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