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鬓

yún bìn [ yun bin]
繁体 雲鬢
注音 ㄩㄣˊ ㄅ一ㄣˋ

词语释义

云鬓 yúnbìn

(1) 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

玉碎香消实可怜,娇容云鬓尽高悬。——《封神演义》
当窗理云鬓。——《乐府诗集·木兰诗》
lady's beautiful hair

词语解释

  1. 亦作“ 云髩 ”。形容妇女浓黑而柔美的鬓发。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当窗理云鬢,挂镜帖花黄。” 唐 李商隐 《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鬢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依着我寧可乱铺着云髩为贫妇,怎肯巧画娥眉别嫁人。”《三侠五义》第九五回:“进来用灯一照,见 巧娘 云鬢蓬鬆。”

  2. 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南朝 陈 张正见 《山家闺怨》诗:“王孙春好游,云鬢不胜愁。” 唐 李贺 《湖中曲》:“ 蜀 纸封巾报云鬢,晚漏壶中水淋尽。” 宋 方千里 《风流子》词:“廻思欢娱处,人空老,花影尚占西厢。堪惜翠眉环坐,云鬢分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云髩”。

⒉ 形容妇女浓黑而柔美的鬓发。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当窗理云鬢,挂镜帖花黄。”
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鬢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依着我寧可乱铺着云髩为贫妇,怎肯巧画娥眉别嫁人。”
《三侠五义》第九五回:“进来用灯一照,见巧娘云鬢蓬鬆。”

⒊ 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南朝陈张正见《山家闺怨》诗:“王孙春好游,云鬢不胜愁。”
唐李贺《湖中曲》:“蜀纸封巾报云鬢,晚漏壶中水淋尽。”
宋方千里《风流子》词:“廻思欢娱处,人空老,花影尚占西厢。堪惜翠眉环坐,云鬢分行。”

云鬓的国语词典

卷曲如云的鬓发。

云鬓的网络释义

云鬓

  • 云鬓(yún bìn),意思是女子鬓发盛美如云。
  • 云鬓造句

    你那天云鬓高挽,长长的脖颈白皙光洁,如冰雕玉琢般,真的好美!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满屋子玉容云鬓,皓齿娥眉,弱柳扶风,叫人恍然陷进古典美女阵里,陷进千变万化的女儿心里。
    云鬓散覆,凌乱流泻腰畔,几乎遮住了容颜,一身白衣之上血迹宛然,是苍白与墨黑间唯一的颜色,分外刺人眼目。
    正是季春孟夏时分,云鬓如织,红袖似水的季节。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头上云鬓高挽,发髻后左右累累各插六支碧澄澄的金鸾步撼梨花钿,发髻两边各一枝华丽的嵌绿松石花形金簪,面如满月,肤如凝脂,如同玉美人一般。
    美艳绝伦,如花似玉,眉如轻烟,口似樱桃,云鬓高耸,兰偑低缀,腰细款款,投足如风摆细柳,举手似雏燕凌空。
    娇声呖呖,珠帘轻拂,艳光微闪,美人羞出,高绾云鬓,面罩薄纱,轻裹红罗,手挽碧绫,赤足如莲,嫩白如玉,凌波微踏,飘然而来,触目所及,那猩红地毯好似化为一弘赤水,托起一朵绝世红莲。
    明明有枕,她却总爱用一双柔荑交叠置于颈下,云鬓柔洒,花蕾般的小嘴轻微张合着,吐气如兰,酣熟得宛如正享受温室烛光的初生净灵。
    酒入愁肠,心情郁闷的赵小姐喝完第二瓶时已是醉眼惺忪云鬓散乱。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爱是什么?爱是一场无悔的选择,爱是两颗心风雨晨昏的默默相守,爱是木兰归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只是谁是那情郎?
    那个六仙女果然是个仙女,衣袂飘飘,脸如桃花,云鬓轻挽,弱不胜衣的样子,典型的仙女形象。
    五月盛开的石榴花,艳红似火,有着火一般的光辉,因此许多女子都喜欢榴花带在云鬓上,增添娇艳。
    玉碎香消实可怜,娇容云鬓尽高悬。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车内,姝琳小心翼翼拿出银簪,把玩了一阵子,轻轻插入云鬓之中,“小桃,我戴起来好看么?”。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汉字详情

    yún [yun]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F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I
    四角: 1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13) 姓

    形容词

    (1) 比喻盛多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动词

    (1) 说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助词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代词

    如此;这样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英文翻译

    say, speak; clouds

    方言集汇

    ◎ 粤语:wa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un3 jun2 [海陆丰腔] run2 [宝安腔] jun2 [梅县腔] jun2 [陆丰腔] jun3 [客英字典] jun2 [客语拼音字汇] yun2
    ◎ 潮州话:ung5 ung7 (ûng ūng) hung5 (hû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王分平聲合口三等ĭuənyon/hiun
    bìn [bin]
    部首: 1001
    笔画: 20
    五笔: DEPW
    五行:
    仓颉: SHJOC
    四角: 72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髟( biāo),宾声。“髟”,意思是头发长。“髟”的字多与毛发有关。本义:颊发。两颊两旁近耳的头发) 同本义

    鬓,颊发也。——《说文》

    美鬓长大则贤。——《国语·晋语》

    连发曰鬓。——《释名》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鬓影(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鬓发霜侵(鬓发花白)

    英文翻译

    hair on temples

    方言集汇

    ◎ 粤语:ba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