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迷雾锁

yún mí wù suǒ [ yun mi wu suo]
繁体 雲迷霧鎖
注音 ㄩㄣˊ ㄇ一ˊ ㄨˋ ㄙㄨㄛ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巴的到绿杨渡口,早则是云迷雾锁黄昏后。”

成语用法

云迷雾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二折:“巴的到緑杨渡口,早则是云迷雾锁黄昏后。”
亦作“云迷雾罩”。 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三七出:“忽然间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剌剌风吹叶落,振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

云迷雾锁的网络释义

云迷雾锁

  •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 汉字详情

    yún [yun]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F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I
    四角: 1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13) 姓

    形容词

    (1) 比喻盛多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动词

    (1) 说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助词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代词

    如此;这样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英文翻译

    say, speak; clouds

    方言集汇

    ◎ 粤语:wa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un3 jun2 [海陆丰腔] run2 [宝安腔] jun2 [梅县腔] jun2 [陆丰腔] jun3 [客英字典] jun2 [客语拼音字汇] yun2
    ◎ 潮州话:ung5 ung7 (ûng ūng) hung5 (hû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王分平聲合口三等ĭuənyon/hiun
    [m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OP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FD
    四角: 393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2) 同本义

    迷,惑也。——《说文》

    烈风雷雨弗迷。——《书·舜典》

    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韩非子·解老》

    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迷不知宠之门。——《楚辞·惜诵》

    迷其所在。——《聊斋志异·促织》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楚辞·九章·涉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若迷。——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迷其途。

    道中迷雾。——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迷离徜彷(模糊不明);迷罔;迷岸(佛家语。指迷惑而不悟的生死流转世界)

    (4) 迷惑,使…辨不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迷魂(迷惑人的事理,使人身不由己);迷网(指迷惑人的事物像网罗一样,使人陷落而无以自拔);迷夺时明(迷惑、剥夺当今明哲之士的舆论);迷眩缠陷(以声色迷惑,为罗网陷阱);迷途

    (6) 迷恋

    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昏迷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列子·汤问》

    名词

    狂热爱好者,通常是作为观众而非直接参加者 。如:棒球迷;芭蕾舞迷;垒球迷;惊险小说迷;数学迷

    英文翻译

    bewitch, charm, infatu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a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陆丰腔] mi3 [沙头角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东莞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梅县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宝安腔] m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兮齊開平聲開口四等mieime/mei
    [wu]
    部首: 802
    笔画: 13
    五笔: FTLB
    五行:
    仓颉: MBHES
    四角: 10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 。由于接触较冷的地表,因而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不足一公里,就叫做“雾”,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如:大雾;浓雾;雾合(如云雾般的聚合);雾析(雾气消散);雾岑(云雾缭绕的山峰);雾卷(雾气离散);雾杳(雾气深广的样子);雾会(如云雾般聚集在一起。形容其多);雾驳(形容事物像雾色一样斑斓驳杂)

    (2) 像雾的许多小水滴 。如:喷雾器

    形容词

    (1) 比喻轻细的 。如:雾绡(像薄雾一般的轻纱)

    (2) 比喻浓密的 。如:雾鬣(细密的鬣毛)

    (3) 昏晦,昏暗 。如:雾塞(形容昏昧)

    (4) 比喻头发的堆卷盘旋,有如雾气的舒腾 。如:雾鬟(形容女子头发像云雾般的堆卷盘旋);雾鬓风鬟(形容女子发髻松散的样子)

    英文翻译

    fog, mist, vapor, fine spray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宋本广韵

    suǒ [suo]
    部首: 506
    笔画: 12
    五笔: QI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PFBO
    四角: 897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

    (2) 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以钥匙或暗码(如字码机构、时间机构、自动释放开关、磁性螺线管等)打开的扣件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锁管(锁簧插入的锁身);锁孔(锁眼);锁梃儿(锁的销子);上锁

    (4) 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

    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5) 又如:锁靠(束缚手腕的刑具);锁韁(枷锁和韁绳)

    (6) 链子

    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全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锁子(锁链);锁甲(锁子铠,锁子错甲,即锁子甲)

    (8) 姓

    动词

    (1) 加锁,用锁锁住

    长安布衣淮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唐· 杜甫《秋雨叹》

    (2) 又如:锁闭(加锁关闭);锁禁(关锁禁闭);锁锢(关销禁闭);锁院(科举考试时,为防作弊,封锁试场之门,称为“锁院”。宋代有机密则锁闭院门上奏。因又称机密之奏为锁院)

    (3) 紧缩而形成皱纹 。如:锁黛(美女锁眉头);双眉紧锁

    (4) 缝制 。如:锁边;锁眼

    (5) 束缚

    僧辩既入,背泉而坐,曰:“ 鲍郎有罪,令旨使我锁卿,卿勿以故意见期。”因出令示 泉,锁之床下。——《梁书·鲍泉传》

    (6) 又如:锁缚(用铁链或绳索捆缚);锁索(用铁链系束);锁士(囚禁的士人)

    (7) 封闭;封锁 。如:锁印(年终封印停止办公);锁国

    英文翻译

    lock, padlock; shackles, chains

    方言集汇

    ◎ 粤语:so2
    ◎ 潮州话:so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