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归

yú guī [ yu gui]
繁体 于歸
注音 ㄩˊ ㄍㄨㄟ

词语释义

指女子出嫁。

词语解释

  1. 出嫁。

    《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朱熹 集传:“妇人谓嫁曰归。” 马瑞辰 通释:“《尔雅》:‘于,曰也。’曰读若聿,聿、于一声之转。‘之子于归’,正与‘黄鸟于飞’、‘之子于征’为一类。于飞,聿飞也;于征,聿征也;于归,亦聿归也。又与《东山》诗‘我东曰归’《采薇》诗‘曰归曰归’同义,曰亦聿也。于、曰、聿,皆词也。”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一妾》:“在闺中双双聚首,怕于归不能相守。”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他日于归,不知嫁着甚么男子,好生愁闷。”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我记得你还有一位令姐,怕已经于归了吧?”

引证解释

⒈ 出嫁。

《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朱熹集传:“妇人谓嫁曰归。”
马瑞辰通释:“《尔雅》:‘于,曰也。’曰读若聿,聿、于一声之转。‘之子于归’,正与‘黄鸟于飞’、‘之子于征’为一类。于飞,聿飞也;于征,聿征也;于归,亦聿归也。又与《东山》诗‘我东曰归’《采薇》诗‘曰归曰归’同义,曰亦聿也。于、曰、聿,皆词也。”
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在闺中双双聚首,怕于归不能相守。”
清李渔《蜃中楼·双订》:“他日于归,不知嫁着甚么男子,好生愁闷。”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我记得你还有一位令姐,怕已经于归了吧?”

于归的国语词典

语出《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指女子出嫁。

于归的网络释义

于归 (小曲儿《曲终人未散》原创古风专辑中歌曲)

  • 《于归》——小曲儿原创古风专辑#曲终人未散#
  • 于归 (汉语词语)

  • 于归,指女子出嫁。见《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女嫁曰于归,男婚曰完娶。」
  • 于归造句

    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而后方的一些歌舞厅仍在播放醉生梦死的之子于归。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在财务因素分析上,采用基于归纳推理方法的决策树方法,分析了财务因素对贷款风险分类的影响。
    而这一切,终于归了流年。刹那芳华,匆匆而去,谁也留不住。
    魔神灭,分崩离析的天武大陆终于归于一统,供奉这神秘的少昊为主,因其喜穿白衣而尊为白帝。
    在我们的身体里,神门穴、太渊穴配足三里,这三个穴位搭配在一起,功能恰恰就相当于归脾汤中的这四位中药,因此,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养心安神助睡眠。
    以帕波尔为例,他尝试给出自然科学一个解释,关于归纳法并无可遵循的途径,因为他认为休谟全完是在架空那个理论基础。
    当发生丑闻后,公众质问的不仅仅是监督部门,争论的焦点在于归咎于食品公司。
    在我们的身体里,神门穴、太渊穴配足三里,这三个穴位搭配在一起,功能恰恰就相当于归脾汤中的这四位中药。
    这个时点,探员们不是在安排晚上的活动,就是想着早点回家照看小孩老人,此消息一出,对于归心似箭等着下班的一众人等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比如,课前主动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认真作笔记,大胆提问,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主动复习,善于归纳和,碰到问题要先动脑思考,然后使用工具书,要不耻下问。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大儒长生界燕燕于归幸福仙道权倾大明。
    生命的豁然总会随着第一缕明媚到来。每天都有人离去,每天亦有人归来。不必纠结于离去,亦不必欣喜于归来。若真是灵魂的倒影,便无所谓归来与离去,自时时相随。若真是生命的意义,纵相距,亦相聚。一切皆源于心。
    继配张太夫人,于归日,独坐室中,见少妇揭帘人,径坐床畔,著玄帔黄衫,淡绿裙,举止有大家风。
    昔为城主坠镫之人,曾以老迈之躯跪无良之人,洎乎晚节,陷吾君于归雷,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其具有取纱定位准确,筒管便于归位、取纱效率高等优点。
    燕燕于归道心冢魔权倾大明幸福仙道极光寂灭白骨女的修炼生涯。

    汉字详情

    [yu]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F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16)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7)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18) “於”

    英文翻译

    in, on, at; go to;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1 wu1 [台湾四县腔] ji1 wu1 [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陆丰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澄海]e1(ur) [潮阳]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yo/hiuĭu
    guī [gui]
    部首: 316
    笔画: 5
    五笔: JV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LSM
    四角: 2707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zhé)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kuì)。饷,赠送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名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如:九归

    形容词

    羞惭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英文翻译

    return; return to, rever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wu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