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虎八咭

èr hǔ bā jī [ er hu ba ji]
注音 ㄦˋ ㄏㄨˇ ㄅㄚ ㄐ一

词语释义

方言。犹言傻里傻气。

词语解释

  1. 方言。犹言傻里傻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八:“看你这二虎八咭稀里糊涂的家伙,拿一块到手的肥肉,去换人家手里的骨头。”原注:“二虎八咭,傻里傻气;八咭,语助词。”

引证解释

⒈ 方言。犹言傻里傻气。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八:“看你这二虎八咭稀里糊涂的家伙,拿一块到手的肥肉,去换人家手里的骨头。”
原注:“二虎八咭,傻里傻气;八咭,语助词。”

二虎八咭的网络释义

二虎八咭

  • 二虎八咭
  • 方言。犹言傻里傻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八:“看你这二虎八咭稀里糊涂的家伙,拿一块到手的肥肉,去换人家手里的骨头。”原注:“二虎八咭,傻里傻气;八咭,语助词。”
  • 汉字详情

    èr [er]
    部首: 210
    笔画: 2
    五笔: FG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M
    四角: 10100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 一加一的和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二星(银子二钱。星,秤杆上的记数点);二天(再嫁;嫁二夫)

    (4) 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 。如:一百二

    (5) 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 。如:八千二

    (6) 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 。如:四万二

    (7) 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8) 又如:二手(副手,二把手);二尹(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二舍(二公子,二少爷。舍:舍人。原为官名,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二甲(殿试的第二等);二门(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

    形容词

    (1) 两样;有区别 。如: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

    (2) 不专一;不忠诚 。如: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

    英文翻译

    two; twice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6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沙头角腔] gni5 [陆丰腔] gni6 [梅县腔] ngi5 ng5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英字典] ngi5 [宝安腔] ngi5 [东莞腔] ngi5
    ◎ 潮州话:no6 (nõⁿ ) ri7 今又音r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而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njiih/rihnʑi
    [h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M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PHN
    四角: 21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古上聲開口一等hox/xuuxu
    [ba]
    部首: 201
    笔画: 2
    五笔: W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动词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数量词

    (1)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英文翻译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方言集汇

    ◎ 粤语:baat3
    ◎ 客家话:[陆丰腔] bat7 [沙头角腔] bat7 [海陆丰腔] bat7 [客英字典] bat7 [台湾四县腔] bat7 [梅县腔] bat7 [宝安腔] bat7 [客语拼音字汇] bad5 [东莞腔] bat7
    ◎ 潮州话:boih4 (poi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拔鎋開入聲開口二等pætpret/paet
    jī,xī,qià [ji,xi,qia]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FKG
    五行:
    仓颉: RGR
    四角: 64061

    详细解释

    (1) 同“叽” 。如:咭聒(嘟囔;唠叨);咭咭汩汩(咕咕哝哝);咭咭聒聒(嘟嘟囔囔);咭咶(说话絮叨,喋喋不休)

    (2) 语气词。表示鄙夷 。如:咭啈(瞒哄,欺骗);咭溜搭剌(极偏僻的角落)

    英文翻译

    (Cant.) to guard (from Engl. 'guard'); a card (from Engl. 'card'); young and pretty (from Engl. 'kid')

    方言集汇

    ◎ 粤语:gat1 kaat1 kat1 kit1
    ◎ 客家话:[宝安腔] g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xĭĕthjit/x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