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致

èr zhì [ er zhi]
注音 ㄦˋ ㄓˋ

词语释义

指仁与孝。

不一致;两样。

词语解释

  1. 指仁与孝。

    《后汉书·延笃传》:“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復銖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 李贤 注:“二致,仁、孝也。”

  2. 不一致;两样。

    《宋史·儒林传二·周尧卿》:“其学《春秋》,由 左氏 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五节:“一个朝代里,政治有治有乱,本质并无二致。”

引证解释

⒈ 指仁与孝。

《后汉书·延笃传》:“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復銖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
李贤注:“二致,仁、孝也。”

⒉ 不一致;两样。

《宋史·儒林传二·周尧卿》:“其学《春秋》,由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耶?’”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五节:“一个朝代里,政治有治有乱,本质并无二致。”

二致的国语词典

仁与孝。

二致的网络释义

二致

  • 指仁与孝。《后汉书·延笃传》:“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
  • 二致造句

    走在大街上,还能看到不少“短衣帮”,与盛夏时几无二致。
    然而,已经断成两截的影武者尸体在坠落到地面的黑暗中之后,却立刻化成了两滩浓稠的黑色液体,再度结合起来,组合成与之前别无二致的人形。
    具宣恩言,俾民知德意,初无二致。
    熟悉枪械的常平镇派出所刘队长向记者展示了这批枪械,六四式手枪枪托花纹细腻,枪管打磨面光滑精细,持枪手感与真枪几无二致。
    丞相府女眷坐的马车虽从外观上看与其他马车别无二致,但里面却是别有一番洞天。
    巡回剧团对演员的试听测验与百老汇的做法毫无二致。
    张杨看到与原著别无二致的安排,为罗恩默哀了起来,看来他代替了哈利都改变不了罗恩酱油的命运……
    这里的风景如同童年情景一般,虽然平原上没有这么多的山峰沟壑,那股子清扬湿润的气息却同回忆里别无二致。
    月落之星,一个与地球几乎别无二致的世界。
    那青年身穿玄色法袍,与这十人别无二致,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眉头皱了皱,他竟感不到这名正在逃跑外门弟子的具体修为。
    日本全面侵占中国,史达林更不客气了,对几十万华侨、华工的迫害与希特勒当年迫害犹太人几无二致。
    当下的和平饭店,空间修复如初,其间翩翩起舞的男女、耳边回响的音乐与多年前几无二致。
    社交网站领域的境况也别无二致。
    而其与普通汽车几无二致的外观,也引起了记者们的啧啧称赞。
    慕红绫看着这盆蓝菱花的花瓣竟如水晶别无二致,在灯光的照耀下竟然还泛着淡淡七色彩光!心中欢喜的不得了。
    分析人士称,若从国家层面上看,收购合并之后市场内的竞争并无二致。
    一口咬在黑卫上,还不等孔方将黑卫叼走,孔方整个人就直接愣住了,样子与之前碰到黑卫身体的张成别无二致。
    怀庄所用酿酒工艺与国酒茅台几无二致。
    恍惚间,微感一阵颤动,项阳缓缓睁开眼来,此时天已大亮,巨怪正扑打着翅膀徐徐降落一平台上,观四周景象,与襄黎别无二致,也是高大的建筑栉比鳞次。
    然而非常开始的研究表示,对于来自单独一个铜矿石来源的铅来说,其同位素造成差不多是毫无二致的。

    汉字详情

    èr [er]
    部首: 210
    笔画: 2
    五笔: FG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M
    四角: 10100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 一加一的和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二星(银子二钱。星,秤杆上的记数点);二天(再嫁;嫁二夫)

    (4) 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 。如:一百二

    (5) 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 。如:八千二

    (6) 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 。如:四万二

    (7) 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8) 又如:二手(副手,二把手);二尹(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二舍(二公子,二少爷。舍:舍人。原为官名,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二甲(殿试的第二等);二门(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

    形容词

    (1) 两样;有区别 。如: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

    (2) 不专一;不忠诚 。如: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

    英文翻译

    two; twice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6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沙头角腔] gni5 [陆丰腔] gni6 [梅县腔] ngi5 ng5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英字典] ngi5 [宝安腔] ngi5 [东莞腔] ngi5
    ◎ 潮州话:no6 (nõⁿ ) ri7 今又音r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而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njiih/rihnʑi
    zhì [zhi]
    部首: 621
    笔画: 10
    五笔: GCF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OK
    四角: 18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致,送诣也。——《说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传》

    远莫致之。——《诗·卫风·竹竿》

    卿致馆。——《诗·卫风·聘礼》

    殷人既葬而致事。——《仪礼·曾子问》

    远方莫不致其珍。——《荀子·解蔽》

    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致敬亭于幕府。——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致电上海。——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致聘(送交定亲礼品)

    (3) 招引;招致

    致天下之士。——汉· 贾谊《过秦论》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今宜厚待刘禅,以致 孙休。——《三国演义》

    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清· 袁枚《祭妹文》

    致此疾困。——《明史》

    (4) 又如:导致(引起);致病;致残;致人(招致人才);致士(招引贤士);致聘(征聘)

    (5) 造成;导致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致负诚托。——唐· 李朝威《柳毅传》

    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致郁郁死。——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致得(致使)

    (7) 求取;获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无以致疑。——清· 刘开《问说》

    致一己之能。——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数数百金。——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致知格物(获得知识在于研究事物);致效(效力);致养(得到养育)

    (9) 表达

    妇前致问。——唐· 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资治通鉴》

    (10) 又如:致诚(表达诚挚的情意);致精(显示精巧)

    (11) 奉献;献纳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论语》

    (12) 又如:致君泽民(为皇帝效力,为百姓造福);致身(原指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致福(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

    (13) 转告;回报

    荆轲遂见太子,言 田光己死,致 光之言。——《史记》

    (14) 又如:致事(上报施政情况)

    (15) 施加;施行

    君子以折狱致刑。——《易·丰》

    我乃明致天罚。——《书·多士》

    (16) 又如:致化(施行教化);致罚(施加惩罚);致礼(向人施礼)

    (17) 归还;交还

    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三国演义》

    (18) 又如:致政(致仕);致仕(辞去官职);致位(辞去职位)

    (19) 放置 。如:致之度外(置之度外);致之死地而后生(兵家用语。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

    (20) 集中心、力于某一方面 。如:致功(把精力和功夫专用于某一方面);致一(专一);致志(集中注意力);致思(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致意(关注;集中心思)

    (21) 通“至”。到达

    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庄子·外物》

    卒先致缘陵。——《管子·大匡》

    (22) 又

    邢君出致于 齐。

    副词

    (1) 通“至”。极,尽

    致赏则匮。——《管子·君臣下》

    致忠信。——《荀子·君道》

    致思于天文。——《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致曲(尽力研究细微的事理)

    名词

    (1) 情趣;兴致

    干还,称 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有致(富有情趣);别致;景致;致度(神采风度)

    (3) 书卷,契据

    献田宅者操书致。——《礼记·曲礼》

    形容词

    (1) 结构上细密

    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礼记·月令》

    (2) 又如:精致(精巧细致);密致(结构紧密;致密)

    (3) 周密

    德产之致也精微。——《礼记·礼器》

    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延年传》

    (4) 又如:细致(精细周密)

    英文翻译

    send, deliver, present; cause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梅县腔] zi5 [陆丰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东莞腔] zi5 [宝安腔] z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陟利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triih/tyhţ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