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如指掌

liǎo rú zhǐ zhǎng [liao ru zhi zhang]
繁体 瞭如指掌
注音 ㄌ一ㄠˇ ㄖㄨˊ ㄓˇ ㄓㄤ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了如指掌 liǎorúzhǐzhǎng

(1) 形容对情况极为清楚

对他们的活动,他完全了如指掌
have sth.at one’s fingertips; know as one know his ten fingers; know like a book; know as well as a beggar knows his bag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成语辨析

了如指掌和“一目了然”;都含有对情况清楚了解之意。但了如指掌偏重于表示了解得十分全面透彻;“一目了然”偏重于了解得十分容易、一看就懂的意思。

成语用法

了如指掌偏正式;作谓语;指对事物十分了解。

引证解释

⒈ 见“瞭若指掌”。见“瞭若指掌”。

语出《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説者,於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后以“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的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宋张商英《护法论》:“唐张燕公所记梁朝四公者,能知天地鬼神变化之事,了如指掌。”
清许旭《闽中纪略》:“洋洋二千餘言矣,大抵首事势,次粮餉,次兵将,次间谍,次外国,聚米画沙,了如指掌。”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他的一举一动敌人无不了如指掌。”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七:“工商界的基本情况,他是了如指掌的。”

了如指掌的国语词典

本指天下事如掌中物,易于了解。语本《论语.八佾》:「『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后比喻对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荡寇志.第三三回》:「虽未出兵打仗,而战阵攻取之法,了如指掌。」也作「了如指掌」、「了若指掌」、「了若指掌」。

了如指掌的网络释义

了如指掌

  • 了如指掌,读音是liǎorúzhǐzhǎng,汉语成语,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出自《论语·八佾》。
  • 了如指掌的翻译

    英语: to know sth like the back of one's hand (idiom)​, to know (a person, a place etc)​ inside out
    德语: etwas kennen wie seine Hosentasche (Sprichw)​, etwas kennen wie seine Westentasche (Sprichw)​, wörtl. etwas so gut kennen wie seine eigene Hand (Sprichw)​
    日语: 掌(たなごころ)を指す
    俄语: как свои пять пáльцев

    了如指掌造句

    他是当地土生土长干部,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
    她老爱看些八卦杂誌,所以对许多公眾人物的私生活了如指掌,一跟她聊起来,她就如数家珍地说个没完。
    他狠喜欢翻阅汽车杂誌,对各厂牌的车了如指掌,是个标准的汽车迷。
    并非白痴的奥朗德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
    你对你的行业里的任何事情都了如指掌吗?
    这家咖啡厅的老闆,对每个熟客喜好的口味了如指掌,而且都能掌握得恰到好处,难怪大家一再光顾。
    过去的你一直没有变化,你的行为以及你的性格我对你了如指掌,既然为了一个女孩你不惜代价把我出卖,辛苦我及时预料到你的计谋我才完好无损的离开。
    无处不在的设备:你的手机对你周围的世界了如指掌。
    老师对每个同学的情况了如指掌,思想工作得心应手。
    对于潼关附近的形势,他尤其了如指掌。
    当它站在讲台上,它对下面的一切动作都了如指掌,不管你的小动作有多隐秘它都会一目了然,所以你休想在上课时做小动作。它还可以看穿你的内心世界,它的透视眼神功可以透过你的头部,把你头脑里的信息翻译过来,所以你有什么心思都瞒不了它。
    你已经对整座城市的布局了如指掌。
    在候选人辩论中,她对细节更是了如指掌。
    这一带的地形,对我这个放羊娃来说,那真是了如指掌。
    他对昨天所发生的事了如指掌,你是瞒不过他的。
    公安干警对这一地带的地形了如指掌。
    我们对鸡块几乎了如指掌,但却不知道这是谁的功劳。
    我们对二者都了如指掌。
    如果你对你需要的词语了如指掌,你就能将它们信手拈来。

    汉字详情

    liǎo,le [liao,le]
    部首: 106
    笔画: 2
    五笔: BNH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N
    四角: 17207

    详细解释

    le

    助词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如:我已经问了老王;人老了,身体差了;头发白了;这双鞋太小了。

    语气词

    (1) 表示肯定语气 。如:明天又是星期六了;要过新年了,人们都很高兴。

    (2) 表示促进或劝止 。如:快躲了;别吵了!闪开了!

    (3) 表示感叹语气 。如:好了!别闹了!

    (4) 另见 liǎo

    liǎo

    动词

    (1)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2) 手弯曲

    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说文》。按,犹交也。手之挛曰了,胫之絷曰尥。

    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 又如:了尥(手腿弯曲,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

    (4) 假借为“憭”、“悟”。懂得,明白其意思

    嫌人不了。——《尔雅·释丘》注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世说新语》

    (5) 如:了法(领悟法理);了得事(懂行);了利(清楚,明白);了然(明白,清楚)

    (6) 结束,了结

    小乔初嫁了。——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了还(了却,偿还);了局(结局;结束);了了(了结了);了劣(了账;了结);了休(终止,了结)

    形容词

    (1) 聪敏,颖慧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后汉书·孔融传》

    了,快也。秦曰了。——《方言二》

    (2) 又如:了慧(聪明);了干(精明干练)

    (3) 清楚,明晰 。如:了利(清楚;明白);了辩(对答清楚敏捷)

    (4) 明亮,光亮

    收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清· 纳兰性德《琵琶仙》

    副词

    (1) 完全,全然——与“无”、“不”连用,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范围,相当于“完全”、“完全” 。如:了无恐色;了不相涉;了不可得(到最后也得不到)

    (2) 放在动词之后,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 。如:办得了;你来得了来不了?

    (3) 另见 le

    英文翻译

    to finish; particle of completed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iu5
    ◎ 客家话:[梅县腔] liau3 [台湾四县腔] liau3 le3 [客英字典] liau3 [海陆丰腔] liau3 le3 [陆丰腔] liau3 [沙头角腔] liau3 [东莞腔] liau3 [客语拼音字汇] liau3 [宝安腔] liau3
    ◎ 潮州话:liou2/liao2 liou3/lia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九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鳥上聲開口四等leux/levlieu
    [ru]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V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R
    四角: 46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介词

    (1) 按照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1) 假如,如果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如:如许;如是

    助词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英文翻译

    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东莞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人諸平聲開口三等njo/rvɳĭo
    zhǐ [zhi]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X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PA
    四角: 520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

    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雉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tɕicjiix/tjyy
    zhǎng [zhang]
    部首: 432
    笔画: 12
    五笔: IPKR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FBRQ
    四角: 905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义:手掌,手心

    掌,手中也。——《说文》

    指其掌。——《论语·八佾》

    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谏吴王书》

    (2) 又如:掌上(手掌之上。极言容易);掌上观纹(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掌文(手掌纹路所呈现的近乎文字的形状)

    (3) 脚的底部 。如:脚掌

    (4)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5) 脚 。如:鸭掌

    (6) 掌状物 。如:仙人掌

    (7) 钉在马、驴、骡等蹄子底下的蹄铁 。如:这匹马该钉掌了

    (8) 又指钉或缝在鞋底后部的补钉 。如:鞋掌

    (9) 姓

    动词

    (1) 用手掌打

    蹶松析,掌蒺藜。——扬雄《羽猎赋》

    (2) 又如:掌嘴

    (3) 主管,负责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掌家(管家);掌土(指掌管工部事务。因古代工部负责土木建造和水利工程等,故称);掌文(掌管文翰);掌计(掌握考核);掌节(掌握节令);掌选(主持选拔举荐);掌礼(主持礼仪);掌灶(主持烹调)

    (5) 支撑

    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掌不住。——《红楼梦》

    (6) 又如:掌不住(支撑不住;忍不住)

    (7) 忍住

    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红楼梦》

    英文翻译

    palm of hand, sole of foot, paw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ong3 [宝安腔] zong3 [客英字典] zhong3 [台湾四县腔] zong3 [梅县腔] zhong3 [沙头角腔] zong3 [陆丰腔] zhong3 [海陆丰腔] zhong3 [东莞腔] cong3 c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cjangx/tjanktɕ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