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le
助词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如:我已经问了老王;人老了,身体差了;头发白了;这双鞋太小了。
语气词
(1) 表示肯定语气 。如:明天又是星期六了;要过新年了,人们都很高兴。
(2) 表示促进或劝止 。如:快躲了;别吵了!闪开了!
(3) 表示感叹语气 。如:好了!别闹了!
(4) 另见
liǎo
动词
(1)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2) 手弯曲
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说文》。按,犹交也。手之挛曰了,胫之絷曰尥。
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 又如:了尥(手腿弯曲,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
(4) 假借为“憭”、“悟”。懂得,明白其意思
嫌人不了。——《尔雅·释丘》注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世说新语》
(5) 如:了法(领悟法理);了得事(懂行);了利(清楚,明白);了然(明白,清楚)
(6) 结束,了结
小乔初嫁了。——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了还(了却,偿还);了局(结局;结束);了了(了结了);了劣(了账;了结);了休(终止,了结)
形容词
(1) 聪敏,颖慧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后汉书·孔融传》
了,快也。秦曰了。——《方言二》
(2) 又如:了慧(聪明);了干(精明干练)
(3) 清楚,明晰 。如:了利(清楚;明白);了辩(对答清楚敏捷)
(4) 明亮,光亮
收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清· 纳兰性德《琵琶仙》
副词
(1) 完全,全然——与“无”、“不”连用,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范围,相当于“完全”、“完全” 。如:了无恐色;了不相涉;了不可得(到最后也得不到)
(2) 放在动词之后,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 。如:办得了;你来得了来不了?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liau3 [台湾四县腔] liau3 le3 [客英字典] liau3 [海陆丰腔] liau3 le3 [陆丰腔] liau3 [沙头角腔] liau3 [东莞腔] liau3 [客语拼音字汇] liau3 [宝安腔] liau3
◎ 潮州话:liou2/liao2 liou3/liao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了 | 盧鳥 | 來 | 蕭 | 上聲 | 篠 | 開口四等 | 蕭 | 效 | leux/lev | lie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声。卩( ),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2) 同本义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
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
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
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
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
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却秦存 赵。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
(4) 除;去
(5) 又如: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
(6) 避;避免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史记·封禅书》
(7) 又如: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
(8) 拒绝 。如:却情勿过(碍着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
(9) 回转;返回 。如: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
(10) 反复 。如: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
连词
(1) 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 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水浒传》
(2) “反而”“然而” 。如: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
助词
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 。如: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
副词
(1) 固然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
(2) 再
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坐促弦弦转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却又(再);却再(再)
(4) 还 。如:却是(还是)
(5) 才 。如:却才(方才)
(6) 恰;正 。如: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
(7) 刚刚 。如:却才(刚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ok7 [沙头角腔] kiok7 [东莞腔] kiok7 [海陆丰腔] kiok7 [宝安腔] kiok7 [客英字典] kiok7 [陆丰腔] kiok7 [梅县腔] kiok7
◎ 潮州话:kiag4 (khia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卻 | 去約 | 溪 | 藥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khiak/qiak | kʰĭak |
详细解释
副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2) 凡是,一切
凡,皆也。——《广雅》
凡,数之总名也。——《三苍》
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春秋繁露》
凡有辜罪。——《书·微子》。郑注:“犹皆也。”
凡内女之有爵者。——《周礼·春官序》
凡所应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凡有(一切;所有);凡此(所有这些)
(4) 总共
计凡付终。——《管子·版法》
凡如是十许字。——宋· 洪迈《容斋续笔》
轩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凡六百一十六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全书凡六卷,五十章;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凡几(共计多少)
形容词
(1) 平常;普通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红楼梦》
尽众人凡士。——《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平凡(平常;不稀奇);凡材(普通材料);凡常(普通,一般);凡费(平常的费用);凡等(普通人);凡浅(平凡浅陋)
(3) 平庸
巨是凡人。——《资治通鉴》
(4) 又如:凡固(平庸鄙陋);凡品(平庸的人);凡曹(平庸之辈);凡恶(平庸低劣);凡短(才能平庸,见识短浅)
名词
(1) 纲要,概括之辞
请略举凡,而客自鉴其切焉。——扬雄《长杨赋》
(2) 又如:凡目(大纲与细目);凡最(总目;名目);凡要(簿书的纲要);凡号(总括的名称)
(3) 人世间,尘世
仙凡路阻两难留。——司空图《携仙箓》
(4) 又如:尼姑思凡;神仙下凡;凡界(人世间);凡底(人间)
(5) 古国名 。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
(6) 凡人,普通人 。如:凡情(凡人的情感欲望);凡身(凡人之身);凡胎浊骨(凡人的重浊躯体);凡胎(凡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am2 [海陆丰腔] fam2 fam1 [客英字典] fam2 [陆丰腔] fam3 [梅县腔] fam2 [宝安腔] fam2 [客语拼音字汇] fam2 [东莞腔] fam2 [台湾四县腔] fam2 fam1
◎ 潮州话:〖huam5 (hûam) [澄海]huang5〗 〖huam6 [澄海]huang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凡 | 符咸 | 並 | 凡 | 平聲 | 咸 | 合口三等 | 咸 | 凡 | bʰĭwɐm | byam/bva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2)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土与草芥。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尘沙(因风飞扬的灰沙)
(4) 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春不得避风尘。——晁错《论贵粟疏》
惊尘蔽天。——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尘陋(凡俗浅陋)
(6) 尘世,人世间,俗间。又称:尘间;尘浊;尘市;尘域;尘堀;尘区;尘海 。如:红尘(旧称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尘凡(凡尘;尘世)
(7) 踪迹;业迹 。如:步后尘;前尘(遗尘。从前的或从前经历的事)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9) 姓
动词
(1) 蒙上灰尘,弄脏
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2) 又如:尘颜(尘容);尘黩(玷污);尘面(尘污的脸面);尘目
谦词,有污尊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