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

qián líng [ qian ling]
注音 ㄑ一ㄢˊ ㄌ一ㄥˊ

词语释义

唐高宗武则天的合葬墓,在陕西·乾县·梁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陵前排列大型石人、石兽、华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马、石狮、述圣记碑和无字碑等,是代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品。解放后,对乾陵的一些陪葬墓进行了发掘,如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墓等,发现了极为精美的壁画、线雕画和大量的陶俑等历史文物。

词语解释

  1. 唐高宗 与 武则天 的合葬墓,在 陕西 乾县 梁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陵前排列大型石人、石兽、华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马、石狮、述圣记碑和无字碑等,是 唐 代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品。解放后,对 乾陵 的一些陪葬墓进行了发掘,如 永泰公主 、 懿德太子 及 章怀太子 墓等,发现了极为精美的壁画、线雕画和大量的陶俑等历史文物。

引证解释

⒈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在陕西乾县梁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陵前排列大型石人、石兽、华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马、石狮、述圣记碑和无字碑等,是唐代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品。解放后,对乾陵的一些陪葬墓进行了发掘,如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及章怀太子墓等,发现了极为精美的壁画、线雕画和大量的陶俑等历史文物。

乾陵的国语词典

唐高宗的陵墓。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北的梁山。

乾陵的网络释义

乾陵 (唐高宗与皇后武则天合葬墓)

  •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乾陵的翻译

    英语: Qianling at Xianyang

    乾陵造句

    另外,半坡遗址、乾陵、华清池和碑林都值得一游。
    法门寺,乾陵,永泰公主墓,观光独立成团一日游。
    辽圣宗的父亲辽景宗耶律贤葬乾陵,其陵址位于今辽宁省北宁市北镇古城西。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祖陵,巴林右旗辽怀陵、庆陵,辽宁省医巫闾山辽显陵和乾陵,以及新宾清代皇族祖陵、辽阳清东京陵、沈阳福陵和昭陵。
    早上参观乾陵、永泰公主墓或懿德太子墓。
    但是,唐睿宗桥陵陵前石刻中也有石鸵鸟,身上却无孔洞,大约与当时忽略武备、射礼弛废有关,虽同为陵前石刻,却已与乾陵有别,成为纯粹的陈设。
    永泰公主墓是第一座被发觉的陪葬墓,乾陵的卫星仍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对乾陵陵园内城东北角阙夯土台基的试掘证实,角阙的夯土台基平面呈曲尺形,周边用砖包砌,其上原建有阙楼,两端分别与内城墙垣相连。
    而现在关于对乾陵进行大规模勘探或开掘的传闻是绝无此事。
    基于以上分析,总结归纳唐乾陵建筑形制特点。
    吴三岁记得在唐朝的一本《大唐勘舆志》中看过乾陵的墓道分布,他凭借记忆找到了墓道。
    八月十一日,葬高宗于乾陵,庙号高宗,刻述圣记碑立于陵前。

    汉字详情

    qián,gān [qian,gan]
    部首: 106
    笔画: 11
    五笔: FJT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JON
    四角: 48417

    详细解释

    动词

    (俗作乹。形声。从乙,倝声( gàn)。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本义:上出) 同本义

    乾,上出也。——《说文》。段注:此乾字之本义也。自有文字以后,乃用为卦名,而 孔子释之曰健也。健之义生于上出,上出为乾,下注则为湿,故乾与湿相对,俗别其音,古无是也。”

    名词

    (1) 八卦的首卦;天

    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天也。——《易·说卦传》

    乾,阳物也。——《易·系辞传》

    乾刚坤柔。——《易·杂卦传》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易·说卦》

    (2) 又如:乾方(天方);乾元(天);乾施(上天的施予);乾首(天的高处);乾刚(天道刚健);乾象(天象);乾启(上天的启示);乾钧(天钧,北极之地,泛指北方);乾道(天道)

    (3) 指君主 。如:乾化(帝王的教化);乾心(帝心);乾居(帝王);乾符(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

    (4) 太阳 。如:乾晖(阳光);乾曜(太阳)

    (5) 代表西北方 。如:乾冈(西北方位的山冈);乾风(西北风);乾雷(西北方的响雷)

    (6) 代表男性 。如:旧时婚姻中称男方为“乾造”,男家为“乾宅”

    (7) 姓

    (8) 另见 gān

    英文翻译

    dry; first hexagram; warming principle of the sun, penetrating and fertilizing, heavenly generative principle (male)

    方言集汇

    ◎ 粤语:gon1 ki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en2 gon1 [梅县腔] kian2 gon1 [宝安腔] gon1 | ken2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kian2 [客英字典] ken2 gon1 kien2 [陆丰腔] gon1 kian3 [沙头角腔] gon1 kien2 [东莞腔] ken2 [海陆丰腔] kien2 gon1 [梅县腔] ki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寒平聲開口一等kankɑn
    líng [ling]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BFW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NLGCE
    四角: 74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 líng)声。本义:大土山)

    (2) 同本义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3) 又

    循陵而走。

    (4)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丘陵地)

    (5) 引申指帝王陵墓

    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

    (7) 山,山头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孙子·军争》

    山无陵,江水为竭。——《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8) 姓。如:陵尹(复姓)

    动词

    (1) 升,登

    陵重巘。——张衡《西京赋》

    (2) 又如:陵云(升上云霄。比喻超尘绝俗或神仙的境界);陵霄(升上云霄。比喻志气高远。通凌云)

    (3) 超越,逾越

    陵水经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陵忽(超越;欺侮);陵架(超越其上);陵越(超越。也作凌越);凌迈(超越)

    (5) 欺侮;欺压

    在上位,不陵下。——《礼记》

    为巡缴所陵。——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见陵之耻。——《战国策·燕策》

    修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加急记·外戚世家》

    (6) 又如:陵折(欺压,折辱);陵虐(欺侮虐待。也作凌虐);陵侮(欺侮)

    (7) 日渐衰微

    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汉书·成帝纪》

    (8) 又如:陵夷(渐次衰颓。同陵迟);陵弛(渐次衰颓、废弛)

    (9) 凌驾

    (宁成)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史记·酷吏列传》

    (10) 又如:凌架(凌驾);陵跨(跨越;凌驾)

    英文翻译

    hill, mound; mausoleum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沙头角腔] lin2 [宝安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陆丰腔] lin3 [东莞腔] lin2 [梅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膺平聲開口三等lĭəŋling/l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