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儿

rǔ ér [ ru er]
繁体 乳兒
注音 ㄖㄨˇ ㄦ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乳儿 rǔ ér

(1) 以乳汁为主要食物的小儿,通常指一周岁以下的婴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司马光《训俭示康》
nursing infant

(2) 断奶以前的小孩或小动物

suckling

词语解释

  1. 哺育婴儿。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初生出腹论》:“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

  2. 婴儿;小儿。

    唐 杜牧 《三子言性辩》:“乳儿见乳,必拏求,不得即啼。” 艾青 《大堰河--我的褓姆》诗:“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3. 比喻年轻识浅的人。

    清 黄宗羲 《续师说》:“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

引证解释

⒈ 哺育婴儿。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初生出腹论》:“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

⒉ 婴儿;小儿。

唐杜牧《三子言性辩》:“乳儿见乳,必拏求,不得即啼。”
艾青《大堰河--我的褓姆》诗:“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⒊ 比喻年轻识浅的人。

清黄宗羲《续师说》:“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

乳儿的国语词典

以乳汁为主要食物的婴儿,通常指一岁以下的幼儿。

乳儿的网络释义

乳儿

  • 乳儿,指以乳汁为主要食物的小儿,通常指一周岁以下的婴儿。
  • 乳儿造句

    只有乳儿入睡的时候,她才能撰著。
    绑带或者包裹是为了给乳儿四周牢牢地包上工具,给他们保暖,并且让他们感应安全感以及舒服。
    这个成语后来出现在苏轼的《祭司马君实文》中,“退居于洛,四海是仪,化及豚鱼,名闻乳儿。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而胎儿、乳儿以及幼童更易遭到影响,这搭面有两个缘故原由。
    本来王圣可以借着乳儿安帝这棵大树享享清福,而她却按耐不住,曾与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共同捏造罪名,陷害太子刘保的乳母王男、厨监邴吉。
    我上街买东西时你要看好乳儿。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从出生到一岁的孩子心理学上称为乳儿期。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截至目前为止,只有在婴儿的母亲自身因为接触有毒物质导致临床疾病的情况下,才会发现乳儿也受到影响。”该机构的报告说。
    乳儿出生不久,就能够赐与按摩,每一天举行,一直连续到几周岁为止。
    而在按摩之进起旱得沐浴,通例会加一些特别筹办的药材水或者精油,则是为了增强给乳儿的放松作用。
    这是唯一一个我用在我家宝贝身上的产物,而且从他是个乳儿的时候就起头用。

    汉字详情

    [ru]
    部首: 107
    笔画: 8
    五笔: EBNN
    五行:
    仓颉: BDU
    四角: 224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孚)。甲骨文中象手抱婴儿哺乳形。“孚”是以爪抱子哺乳。本义:生子,生产

    (2) 同本义

    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说文》

    乳化曰孽。——《书·尧典》传

    胎生曰乳。——《尸子》

    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史记·扁仓传》

    主人方乳。——《吕氏春秋·音初》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乳子(产子;分娩);乳舍(产房);乳妇(产妇);乳卵(产(下)蛋);乳抱(繁殖)

    (4) 喂奶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妇抚儿乳。——林嗣环《口技》

    (5) 又如:乳狗(育子的母狗);乳育(哺育);乳哺(哺育;养育);乳养(哺育);乳雏(哺育幼雏);乳兽(育子的猛兽);哺乳

    (6) 孵化

    立春,鸡始乳。——《魏书》

    (7) 研磨 。如:乳钵(研制粉末的小臼)

    (8) 饮

    乳血飧肤。——鲍照《芜城赋》

    名词

    (1) 乳汁

    常饮牛乳,色如处子。——《魏书·王琚传》

    (2) 又如:乳花(奶花。指年幼无知);乳白;乳茶;乳酒;乳畜;乳食;乳汁;乳牛;炼乳;乳臭小子(对年轻人的鄙称);乳腥气;乳臭

    (3) 乳房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生诗自序》

    袒胸露乳。——魏学洢《核舟记》

    (4) 又如:乳峰;乳下(乳部之下)

    (5) 钟乳石 。如:乳窟(石钟乳丛生的洞穴);乳水(钟乳洞所流的泉水);乳穴(钟乳石洞);乳泉(钟乳石上的滴水);乳柱(钟乳石柱);乳石(石钟乳)

    (6) 草鞋上穿带子的耳鼻儿

    百忙里鞋儿断了乳,好着我难行。——元· 孟汉卿《魔合罗》

    形容词

    (1) 年幼

    乳燕逐草虫。——鲍照《咏采桑》

    少年如乳虎。——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乳女;乳哺儿(婴儿);乳驹(幼马);乳鸦(幼鸦);乳稚(幼儿);乳兽(幼兽);乳茄(嫩茄)

    (3) 小 。如:乳孔;乳娣(小女孩);乳犊(小牛);乳鱼(小鱼)

    英文翻译

    breast, nipples; milk, suckl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en5 [梅县腔] nen5 [海陆丰腔] nen5 rui3 [客英字典] nen5 jui3 [台湾四县腔] nen5 jui3 [宝安腔] jui1 len5 [东莞腔] jui1 len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ui1 [陆丰腔] nen3
    ◎ 潮州话:r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主上聲合口三等nʑĭunjyox/ruu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