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伦

luàn lún [luan lun]
繁体 亂倫
注音 ㄌㄨㄢˋ ㄌㄨㄣˊ

词语释义

乱伦 luànlún

(1)    在关系相近的个体之间发生性交,尤指当他们的关系处于法律或风俗所禁止的通婚范围之内时。一种违背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行为,对家庭、亲属之间的关系造成严重伤害。我们应该坚持尊重和维护家庭价值观,远离乱伦行为。

是故众异不得相敝以乱其伦也。——《荀子·解蔽》
commit incest

词语解释

  1. 违反伦常的行为。语出《论语·微子》:“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故知忠孝生天性,洁身乱伦安足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礼乐之紊既不可言,而乱伦逆理之事纷纷然。”

  2. 指不相称的婚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丞相 初在 江 左,欲结援 吴 人,请婚 陆太尉 。对曰:‘培塿无松柏,薰蕕不同器。 玩 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

  3. 谓在法律或风俗习惯不允许的情况下近亲属之间发生性行为。

    文强 《戴笠其人》三:“以后我打听到 阎 与其胞妹 阎慧卿 乱伦通奸,这个妖精婆时常插手幕府里的事。”

引证解释

⒈ 违反伦常的行为。

语出《论语·微子》:“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唐韩愈《寄卢仝》诗:“故知忠孝生天性,洁身乱伦安足拟?”
明刘基《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礼乐之紊既不可言,而乱伦逆理之事纷纷然。”

⒉ 指不相称的婚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对曰:‘培塿无松柏,薰蕕不同器。

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

⒊ 谓在法律或风俗习惯不允许的情况下近亲属之间发生性行为。

文强《戴笠其人》三:“以后我打听到阎与其胞妹阎慧卿乱伦通奸,这个妖精婆时常插手幕府里的事。”

乱伦的国语词典

破坏人伦道德、社会常规。

乱伦的网络释义

乱伦 (近亲性交)

  • 乱伦,是乱亲、乱辈、乱祖、乱门第的总称,是一个伦理术语。原意指夫妻或未婚夫妻以外,非同辈份的既成亲属间若发生性关系。现特指近亲性交,按中国法律来讲是违法的。乱伦有着很悠久的历史,目前仍有现象存在。

  • 指家庭中血亲关系的人之间发生非法或道德上不被接受的性行为。这种行为违背了伦理道德以及社会规范,被社会普遍视为不道德行为。

  • 乱伦行为有悖于家庭和亲密关系的原本目的和意义,破坏了亲属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伦理道德教导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家庭中的每个人,维持健康的家庭关系。乱伦行为会导致家庭破裂,造成心理和情感上的伤害,以及潜在的遗传问题。

汉字详情

luàn [luan]
部首: 106
笔画: 7
五笔: TDNN
仓颉: HRU
四角: 226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2) 同本义

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3) 治理

予有乱臣十人。——《论语》

(4) 又如:乱政(治理政务;干扰、败坏政治)

(5) 扰乱;打乱;使乱

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沽名乱政。——清· 张廷玉《明史》

与江水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6) 又如:乱行(打乱了的行列);乱目(扰乱视觉);乱神(扰乱心神)

(7) 淫乱,玩弄

始乱之,终弃之。——元稹《会真记》

(8) 又如:乱失(淫乱放荡)

(9) 败坏;破坏

坏法乱纪。——《礼记·礼运》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10) 又如:乱家(伦常败坏的家庭);乱俗(败坏风俗);乱纪(败坏法纪)

(11) 违反 。如:乱嗣(违反宗法社会谪长继承(制度))

(12) 混淆 。如:乱实(混淆事实);乱名(混淆名称)

(13) 为丧事奔忙

他父亲死了,我在他家帮着乱了几日

(14) 烦乱

当时曹操心乱,不能稳睡。——《三国演义》

(15) 又如:乱志(烦乱的心志)

(16) 横渡

乱于河。——《书·禹贡》

(17) 昏乱;迷乱

酒乱其神也。——《荀子》

(18) 又如:乱行(昏乱的行为);乱命(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乱性(迷乱心性);乱朝(昏乱的朝廷)

形容词

(1) 混乱;无秩序

视其辙乱。——《左传·庄公十年》

人影散乱。——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群莺乱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又如:乱法(混乱的法令);乱纪(混乱的时代);乱哄(混乱;吵闹);乱松松(头发散乱蓬松的样子);乱人(违背正道或制造混乱的人)

(3) 混杂,杂

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韩非子》

(4) 又如:乱烘烘(纷杂混乱的样子);乱葬地(乱葬岗,乱葬埂。旧时埋葬无主尸体和死去的穷人的地方)

副词

(1) 随意,随便;任意

乱罚无罪,杀无辜。——《书·无逸》

(2) 又如:乱背弓空(意借债);乱开玩笑;乱吃;乱出主意;乱跑;乱说乱动

(3) 很,非常 。如:乱有面子

名词

(1) 叛乱;动乱;不安定

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禹以治, 桀以乱。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

吴民之乱。——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

大阉之乱。

桀纣暴乱。——《韩非子·五蠹》

乱者四应。——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避乱江东。——《资治通鉴》

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4) 又如:乱邦(动乱的国家);乱危(动乱;不安定);乱法(引起国家动乱);乱萌(动乱的苗头);乱言(作乱的话);乱逆(叛乱,叛逆);乱贼(叛乱);乱谋(叛乱的阴谋);乱党(旧时当政者对叛逆集团或其成员的称谓)

(5) 淫乱的事,男女胡乱的性交

欲与乱,以止其口。——《汉书·衡山王传》

(6) 又如:乱气(淫乱之气);乱族(家族内部的淫乱);乱孽(淫乱邪恶)

(7) 危害;祸乱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霍光传》

(8) 又如:乱首(祸乱的开端);乱根(祸乱的根源);乱萌(祸乱的苗子);乱祸(祸乱)

(9) 乐章的尾声叫做乱 。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也叫乱

乱曰。——《楚辞·屈原·涉江》

英文翻译

confusion, state of chaos, revolt

方言集汇

◎ 粤语:lyun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on5 [梅县腔] lon5 [海陆丰腔] lon6 [客英字典] lon5
◎ 潮州话:luang6 【潮州】luêng6 (lũang 旧时:lũen)

宋本广韵

lún [lun]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OP
四角: 28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仑( lún)声。本义:辈,类)

(2) 同本义

伦,辈也。——《说文》

人伦并处。——《荀子·富国》

儗人必于其伦。——《礼记·曲礼下》

毛犹有伦。——《礼记·曲礼下》

廉颇赵奢之伦。—— 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伦辈(伦匹,伦党,伦伍);伦序(流辈;等类);伦表(流辈之上);伦品(等类品第);伦侯(秦爵名。与列侯相类而无封邑);伦望(流辈中的声望);伦族(所属之族)

(4) 条理,顺序

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逸周书》

(5) 又如:伦叙(有条理,有顺序);伦次(条理次序);伦绪(条理秩序)

(6) 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伦常,纲纪,封建礼教规定的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

只是父亲伯叔兄弟之伦,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红楼梦》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

(7) 又如:天伦(古代指父子、兄弟等关系);伦物(人伦物理);伦经(天道人伦的常则);伦质(人伦道德之理);伦谊(人伦大义)

(8) 道理,义理

我不知其彝伦攸叙。——《书·洪范》

(9) 又如:伦脊(道理;条理)

(10) 意义

夫祭有十伦焉。——《礼记·祭统》

(11) 通“论”

有伦有义。——《庄子·齐物论》

(12) 姓

动词

(1) 顺其纹理

析开必伦。——《周礼》

(2) 类比,匹敌

德伦三五,配皇作烈。——三国 魏· 曹植《学宫颂》

暴殄天物之罪,岂有伦哉!——康有为《大同书》

(3) 又如:伦列(等比,类比);伦侪(比并)

(4) 选择。通“抡” 。如:伦色(选择合适的颜色);伦肤(选择精美的肉类);伦党(拣选同类的人)

(5) 通“论”。议论

有伦、有义、有分、有辩。——《庄子·齐物论》

英文翻译

normal human relationships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