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纽忽浓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泥泞貌。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怎当他乞纽忽浓的泥,更和疋丢扑搭的淤。”
引证解释
⒈ 泥泞貌。
引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怎当他乞纽忽浓的泥,更和疋丢扑搭的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2) 同本义
乞,谓行匄也。——《苍颉篇》
郑伯乞盟。——《春秋·僖公八年》
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谷梁传》
操瓢而乞者。——《庄子·盗跖》
乞食于野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以钱币乞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乞为囚虏之不暇。——宋· 苏轼《教战守策》
瑞亦屡疏乞休。——《明史》
(3) 又如:乞化(乞讨;化缘);乞言(求取可行的善言);乞邻(向邻人求取);乞粮(求人济助粮食);乞活(到有粮之地就食求生);乞募(求募);乞麾(求住地方长官);乞灵(求助于神灵或某种神威);乞请(乞讨)
(4) 引申为请求,希望
乞,求也。——《广韵》
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左传·隐公四年》
(5) 又如:乞匄(乞求);乞免(求人赦免;自请免官);乞师(求人出兵相助);乞鞫(请求复审);乞念(乞求考虑);乞哀(乞求怜悯、饶恕);乞和(求和);乞命(请求宽宥生命)
(6) 被;叫
那和尚猛可地乞他摔住。——《清平山堂话本》
乞那婆子缠不过,便道:“你放了手,我去便了。”——《水浒传》
名词
(1) 乞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余疑其为女乞而问曰:“尔有丈夫乎?”乞微笑。——袁宏道《山居小话》
(2) 又如:乞俭(乞丐)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et7 [东莞腔] ket7 [客英字典] ket7 kiet7 [台湾四县腔] kiet7 kie3 [沙头角腔] ngiek7 ngiet7 [宝安腔] ket7 [海陆丰腔] kiet7 kie3 [陆丰腔] ket7 [客语拼音字汇] had5 kiad5
◎ 潮州话:keg4 (khurk)【揭阳、潮阳】kig4(khi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乞 | 去迄 | 溪 | 迄 | 入聲 | 物 | 開口三等 | 欣 | 臻 | khiot/qiot | kʰĭə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丑声。从糸,与丝线有关。本义:指可解的结)(2) 同本义
纽,系也。一曰结而可解。——《说文》。按,结而不可解曰缔。
并纽约。——《礼记·玉藻》。疏:“带之交结之处。”
冠帻簪簧结发纽。——《急就篇》
(3) 又如:纽约(用以扣合衣服的纽结)
(4) 比喻事物的根本,关键
禹 舜之所纽也。——《庄子·人间世》
(5) 又如:电纽;枢纽
(6) 纽绊。器物上用以提携或系绳带的部件
延纽。——《周礼·弁师》。注:“小鼻在武上,笄可贯也。”
(7) 又如:秤纽;印纽
(8) 钮扣 。如:纽门(纽扣的套孔,纽攀儿);纽门儿(纽门)
(9) 汉语音韵学名词,指辅音或声母。如“声母”又称“声纽”
(10)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副词
(1)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形容词
(1) 急速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2)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沙头角腔] fut7 [梅县腔] fut7 [东莞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陆丰腔]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忽 | 呼骨 | 曉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xuət | huot/xuot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农声。本义:露多)
(2) 同本义
浓,露多也。——《说文》
零露浓浓。——《诗·小雅·蓼萧》
(3) 又如:浓浓(露多的样子)
(4) 稠密;厚;多
浓雾半作。——《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那和尚生得浓眉大眼。——《儿女英雄传》
(5) 又如:浓抹(厚施脂粉);浓福(厚福);浓烟;浓雾;浓繁(郁郁葱葱);浓圈密点(在文字旁加上许多圆圈或点。常以表示值得注意或精采之处)
(6) 特指液体或气体中所含某种成分多。与“淡”、“薄”相对
宵寒药气浓。——唐· 李贺《昌谷读书示巴童》
(7) 又如:浓咖啡;浓洌(浓郁清洌);浓腴(指味厚和肥美的食物);浓醇(醇厚浓烈);浓醪(浓烈的浊酒);浓酾(指兴味浓厚);浓酽(汁液稠,味道厚)
(8) 艳丽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唐· 杜甫《丽人行》
(9) 又如:浓姿(艳丽的姿态);浓绮(浓艳绮丽);浓缛(浓艳繁丽);浓桃艳李(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
(10) 颜色重
浓朱衍凡唇。——晋· 左思《娇女诗》
(11) 又如:浓翠(深绿);浓黛(深黛);浓睡(酣睡,沉睡)
(12) 程度深
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宋· 李清照《满庭芳》
(13) 又如:露浓花瘦;游兴很浓;得意浓时趁早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