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归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请求辞职回乡。
《三国志·蜀志·张翼传》“高祖父司空 浩 ,曾祖父 广陵 太守 纲 ,皆有名迹” 裴松之 注引《续汉书》:“ 婴 曰:‘乞归故业,不愿以秽名污明时也。’”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乞归优詔许,遇我宿心亲。” 宋 陆游 《答胡吉州启》:“伏以累疏乞归,既拜赐骸之命。”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国初乙酉 江 南解元 张湘晓 九徵 ,视学 河南 乞归。”
请求交给。
《魏书·卢昶传》:“负辱朝命,罪宜万死,乞归司寇,伏听斧鉞。”
引证解释
⒈ 请求辞职回乡。
引《三国志·蜀志·张翼传》“高祖父司空浩,曾祖父广陵太守纲,皆有名迹” 裴松之注引《续汉书》:“婴曰:‘乞归故业,不愿以秽名污明时也。’”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乞归优詔许,遇我宿心亲。”
宋陆游《答胡吉州启》:“伏以累疏乞归,既拜赐骸之命。”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国初乙酉江南解元张湘晓九徵,视学河南乞归。”
⒉ 请求交给。
引《魏书·卢昶传》:“负辱朝命,罪宜万死,乞归司寇,伏听斧鉞。”
乞归的网络释义
乞归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2) 同本义
乞,谓行匄也。——《苍颉篇》
郑伯乞盟。——《春秋·僖公八年》
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谷梁传》
操瓢而乞者。——《庄子·盗跖》
乞食于野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以钱币乞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乞为囚虏之不暇。——宋· 苏轼《教战守策》
瑞亦屡疏乞休。——《明史》
(3) 又如:乞化(乞讨;化缘);乞言(求取可行的善言);乞邻(向邻人求取);乞粮(求人济助粮食);乞活(到有粮之地就食求生);乞募(求募);乞麾(求住地方长官);乞灵(求助于神灵或某种神威);乞请(乞讨)
(4) 引申为请求,希望
乞,求也。——《广韵》
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左传·隐公四年》
(5) 又如:乞匄(乞求);乞免(求人赦免;自请免官);乞师(求人出兵相助);乞鞫(请求复审);乞念(乞求考虑);乞哀(乞求怜悯、饶恕);乞和(求和);乞命(请求宽宥生命)
(6) 被;叫
那和尚猛可地乞他摔住。——《清平山堂话本》
乞那婆子缠不过,便道:“你放了手,我去便了。”——《水浒传》
名词
(1) 乞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余疑其为女乞而问曰:“尔有丈夫乎?”乞微笑。——袁宏道《山居小话》
(2) 又如:乞俭(乞丐)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et7 [东莞腔] ket7 [客英字典] ket7 kiet7 [台湾四县腔] kiet7 kie3 [沙头角腔] ngiek7 ngiet7 [宝安腔] ket7 [海陆丰腔] kiet7 kie3 [陆丰腔] ket7 [客语拼音字汇] had5 kiad5
◎ 潮州话:keg4 (khurk)【揭阳、潮阳】kig4(khi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乞 | 去迄 | 溪 | 迄 | 入聲 | 物 | 開口三等 | 欣 | 臻 | khiot/qiot | kʰĭə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令彝》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饷,赠送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名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如:九归
形容词
羞惭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wu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