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宥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请求宽恕。
《宋书·何承天传》:“今捨乞宥之评,依请杀之条,责敬恭之节,於飢寒之隶,诚非罚疑从轻,寧失有罪之谓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 元丰 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 清 伤时子 《苍鹰击·割爱》:“乞宥不情,休嗔薄倖。”
引证解释
⒈ 请求宽恕。
引《宋书·何承天传》:“今捨乞宥之评,依请杀之条,责敬恭之节,於飢寒之隶,诚非罚疑从轻,寧失有罪之谓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 元丰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
清伤时子《苍鹰击·割爱》:“乞宥不情,休嗔薄倖。”
乞宥的网络释义
乞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2) 同本义
乞,谓行匄也。——《苍颉篇》
郑伯乞盟。——《春秋·僖公八年》
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谷梁传》
操瓢而乞者。——《庄子·盗跖》
乞食于野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以钱币乞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乞为囚虏之不暇。——宋· 苏轼《教战守策》
瑞亦屡疏乞休。——《明史》
(3) 又如:乞化(乞讨;化缘);乞言(求取可行的善言);乞邻(向邻人求取);乞粮(求人济助粮食);乞活(到有粮之地就食求生);乞募(求募);乞麾(求住地方长官);乞灵(求助于神灵或某种神威);乞请(乞讨)
(4) 引申为请求,希望
乞,求也。——《广韵》
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左传·隐公四年》
(5) 又如:乞匄(乞求);乞免(求人赦免;自请免官);乞师(求人出兵相助);乞鞫(请求复审);乞念(乞求考虑);乞哀(乞求怜悯、饶恕);乞和(求和);乞命(请求宽宥生命)
(6) 被;叫
那和尚猛可地乞他摔住。——《清平山堂话本》
乞那婆子缠不过,便道:“你放了手,我去便了。”——《水浒传》
名词
(1) 乞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余疑其为女乞而问曰:“尔有丈夫乎?”乞微笑。——袁宏道《山居小话》
(2) 又如:乞俭(乞丐)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et7 [东莞腔] ket7 [客英字典] ket7 kiet7 [台湾四县腔] kiet7 kie3 [沙头角腔] ngiek7 ngiet7 [宝安腔] ket7 [海陆丰腔] kiet7 kie3 [陆丰腔] ket7 [客语拼音字汇] had5 kiad5
◎ 潮州话:keg4 (khurk)【揭阳、潮阳】kig4(khi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乞 | 去迄 | 溪 | 迄 | 入聲 | 物 | 開口三等 | 欣 | 臻 | khiot/qiot | kʰĭə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有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广厦容人曰宥)(2) 宽仁;宽待
宥,宽也。——《说文》
宥,宽也。——《国语·周语》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庄子·在宥》
知其冤而宥其失。——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宥世(以宽仁之政治理国家);宥德(宽仁之德)
(4) 宽恕
天尊岂可违天擅杀,望天尊暂宥。——《梼杌闲评——明珠缘》
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谴责,因而获免。——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宥免(宥恕,宥赦,宥过。宽恕别人的过错);宥愆(宽恕罪过)
(6) 赦免
宥,赦也。——《广雅》
流宥五刑。——《虞书》。马注:“宽也。”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犯臣姬昌罪犯忤君,赦宥免死,暂居里。——《封神演义》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解》。孔颖达疏:“宥谓宽宥,罪谓故犯,过轻则赦,罪重则宥,皆解缓之义也。”
(7) 又如:宥善(赦免善良的人);宥罪(赦免罪过);宥释(赦免释放)
形容词
(1) 宏深;深邃
夙夜基命宥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
(2) 又如:宥地(机要之地);宥密(深密;机密);宥弼(形容职司机密、重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5 [海陆丰腔] riu6 [客语拼音字汇] yiu4 [陆丰腔] jiu6 [客英字典] ju5 [宝安腔] ju3 (jiu3) [台湾四县腔] ju5
◎ 潮州话:优6(右)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宥 | 于救 | 云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ĭəu | iuh/hi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