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一ˇ ㄑㄨㄢ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乙醛
(1) 一种无色挥发性水溶性的液体醛CH 3 CHO,有刺激性臭味,常通过乙醇的氧化或乙炔的催化加水制备,主要用于有机合成
英
词语解释
有机化合物,醛的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是醋酸、合成树脂等生产的中间产物,用于有机合成,医药上用来制造镇静剂。
引证解释
⒈ 有机化合物,醛的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是醋酸、合成树脂等生产的中间产物,用于有机合成,医药上用来制造镇静剂。
乙醛的网络释义
乙醛
乙醛造句
以苯酚和乙醛酸为原料,对对羟基苯乙酸制备中的缩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
三氯乙醛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在饮用水中作为消毒副产物也有微量存在。
对三氯乙醛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以乙醛酸和尿素为原料,混酸作催化剂合成了尿囊素。
臭氧氧化乙醛的能量效率随能量输入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用氨基化合物,乙醛酸和双氰胺树脂等分别处理浸酸裸皮的软化裸皮后进行少铬鞣制。
在催化剂存在下,用双氧水氧化乙二醛溶液快速合成了乙醛酸。
马蹄草油,松节油,肉桂乙醛,桂叶油,香茅油,水。
不过只有一套基因的人却会能接受乙醛,最终变成一个严重的饮酒人。
在酸性介质中,用氧气氧化乙二醛溶液,可快速合成乙醛酸。
而那些携带一个拷贝数的人却可以耐受乙醛,从而大量饮酒。
对马来酸酯臭氧化合成乙醛酸的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臭氧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
结论:猪苓汤对乙醛酸溶液诱发的肾结石形成有抑制作用。
实施后有效地防止了乙醛氧化塔的爆炸事故,并提高了醋酸收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铅电极上草酸电解还原合成乙醛酸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电解合成添加剂的结构对反应的影响。
苹果和咖啡有诸多共同要素:乙醛,环己,己酸和一些酯。
这是因为大量饮酒后,肝细胞无法将有害物质乙醛全部处理,而造成急性中毒。
香菜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复杂,茎叶中的主要成分包括壬烷、癸烷、苯乙醛。
乙醛酸循环体发现于油脂种子的贮藏组织中。
乙醛脱羧酶帮助醛脱去羰基形成仅有碳氢原子组成的链,即碳氢化合物。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2) 同本义
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说文》
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白虎通》
思乙乙其若抽。——陆机《文赋》。注:“抽也。”
其於十母为甲乙。甲者,为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史记·律书》
(3) 又如:乙乙(难出之貌)
(4) 第二,次一等 。如:乙部(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
名词
(1) 天干的第二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甲乙。——《礼记·月令》
甲乙。——《淮南子·天文》注
帝乙归妹。——《易·泰》
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左传·哀公九年》
(2) 某人
甲乙同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甲先得举。
(3) 又如:某甲某乙
(4) 鱼腮骨
狼去肠…鱼去乙。郑玄注:“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 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不可出。”——《礼记·内则》
(5) 虎两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宋· 苏轼《寄微轩》
动词
碾压;压抑
西太守,乙卯金。——《后汉书》。李贤注:“乙,轧也。 述 言西方太守能轧绝卯金也。”
英文翻译
second; 2nd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jyut3 jyu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et7 [宝安腔] jet7 [海陆丰腔] rit7 ret7 [东莞腔] jet7 [梅县腔] jat7 [客语拼音字汇] yad5 [客英字典] jet7 [陆丰腔] jat7 [台湾四县腔] jit7 jet7
◎ 潮州话:ig4(ik 旧时:it)【揭阳】êg4(ek)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et7 [宝安腔] jet7 [海陆丰腔] rit7 ret7 [东莞腔] jet7 [梅县腔] jat7 [客语拼音字汇] yad5 [客英字典] jet7 [陆丰腔] jat7 [台湾四县腔] jit7 jet7
◎ 潮州话:ig4(ik 旧时:it)【揭阳】êg4(e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乙 | 於筆 | 影 | 質B開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B | ʔĭĕt | qit/y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