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旃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复姓。
北魏 有 乙旃眷 。见《魏书·官氏志》、《晋书·姚泓载记》。
引证解释
⒈ 复姓。 北魏有乙旃眷。见《魏书·官氏志》、《晋书·姚泓载记》。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2) 同本义
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说文》
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白虎通》
思乙乙其若抽。——陆机《文赋》。注:“抽也。”
其於十母为甲乙。甲者,为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史记·律书》
(3) 又如:乙乙(难出之貌)
(4) 第二,次一等 。如:乙部(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
名词
(1) 天干的第二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甲乙。——《礼记·月令》
甲乙。——《淮南子·天文》注
帝乙归妹。——《易·泰》
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左传·哀公九年》
(2) 某人
甲乙同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甲先得举。
(3) 又如:某甲某乙
(4) 鱼腮骨
狼去肠…鱼去乙。郑玄注:“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 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不可出。”——《礼记·内则》
(5) 虎两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宋· 苏轼《寄微轩》
动词
碾压;压抑
西太守,乙卯金。——《后汉书》。李贤注:“乙,轧也。 述 言西方太守能轧绝卯金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et7 [宝安腔] jet7 [海陆丰腔] rit7 ret7 [东莞腔] jet7 [梅县腔] jat7 [客语拼音字汇] yad5 [客英字典] jet7 [陆丰腔] jat7 [台湾四县腔] jit7 jet7
◎ 潮州话:ig4(ik 旧时:it)【揭阳】êg4(e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乙 | 於筆 | 影 | 質B開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B | ʔĭĕt | qit/y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
(2) 同本义
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说文》
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释名·释兵》
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3) 亦泛指旌旗
收功单于旃。——晋· 陆机《饮马长城窟行》
(4) 又如:旃帛(红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帜);旃戎(军旅)
(5) 毛织品。通“毡”
不知其可以为旃也。——《淮南子·齐俗》
被旃裘。——《史记·匈奴传》
旃毛并咽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旃席(毡帐);旃衣(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旃车(毡篷车);旃席(毡席;毛毡)
助词
(1) 之、焉二字的合读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诗·魏风·陟岵》。马瑞辰通释:“之、旃一声之转,又为‘之焉’之合声,故旃训‘之’,又训‘焉’。”
(2) 又如:勉旃(希望你奋发有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en1 [宝安腔] zen1 [梅县腔] zhan1 [海陆丰腔] zhan1 [台湾四县腔] z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