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饥

lè jī [ le ji]
繁体 樂飢
注音 ㄌㄜˋ ㄐ一

词语释义

1.亦作"乐饥"。 2.疗饥;充饥。乐,通"疗"。《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高亨注:"乐,借为疗。《列女传·贤明》引作疗。"宋苏轼《十二琴铭·玉磬》:"其清越以长者,玉也;听万物之秋者,磬也。宝如是,中藜藿,不再食。以是乐饥,不以告籴。"清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孙侍读一致》:"纵放意于山水,山水果可乐饥,即肆力于诗文。"一说"乐"音lè,"乐饥"谓乐道而忘饥。参阅《诗·陈风·衡门》毛传。

词语解释

  1. 亦作“ 乐饥 ”。疗饥;充饥。乐,通“ 疗 ”。

    《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 之洋洋,可以乐飢。” 高亨 注:“乐,借为疗。《列女传·贤明》引作疗。” 宋 苏轼 《十二琴铭·玉磬》:“其清越以长者,玉也;听万物之秋者,磬也。宝如是,中藜藿,不再食。以是乐飢,不以告糴。” 清 颜光敏 《颜氏家藏尺牍·孙侍读一致》:“纵放意於山水,山水果可乐饥,即肆力於诗文。”一说“乐”音lè,“乐飢”谓乐道而忘饥。参阅《诗·陈风·衡门》 毛 传。

  2. 见“ 乐飢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乐饥”。疗饥;充饥。乐,通“疗”。 《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一说“乐”音lè,“乐飢”谓乐道而忘饥。参阅《诗·陈风·衡门》毛传。见“乐飢”。

泌之洋洋,可以乐飢。”
高亨注:“乐,借为疗。 《列女传·贤明》引作疗。”
宋苏轼《十二琴铭·玉磬》:“其清越以长者,玉也;听万物之秋者,磬也。宝如是,中藜藿,不再食。以是乐飢,不以告糴。”
清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孙侍读一致》:“纵放意於山水,山水果可乐饥,即肆力於诗文。”

乐饥的网络释义

乐饥

  • 乐饥,汉语词汇,指充饥,出自《诗·陈风·衡门》。
  • 汉字详情

    lè,yuè,lào [le,yue,lao]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QI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VD
    四角: 72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喜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并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乐嬉嬉(喜悦貌);乐悦(欢喜);乐笑(欢笑);乐胥(喜乐);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乐好(爱好);乐志(愉悦心志)乐心(心里快乐);乐利(快乐与利益);乐易(和乐平易);乐郊(乐土);乐处(快乐的所在)

    (3) 安乐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4) 又如:乐欣(安乐欢欣);乐佚(悠闲安乐);乐安(安乐);乐郊(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乐居(安乐的住所);乐国(安乐的地方)

    (5) 乐于;安于

    英雄乐业。——《资治通鉴》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亦乐生焉。——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6) 又

    先生乐游。

    (7) 又如:乐助(乐意助成);乐用(乐于用命);乐士(喜爱贤士);乐育(乐于教育、培养人才);乐业(乐于本业);乐愿(乐意,情愿);乐成(乐于成全)

    (8) 感到快乐,享受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第一个“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9) 笑 。如:乐得合不上嘴;乐眼(犹笑眼);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

    名词

    (1) 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国语》

    (2) 乐趣

    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水之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

    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

    (4) 姓

    (5) 另见 yuè

    yuè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 同本义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礼记·乐记》

    伶伦作乐。——《礼记·世本》

    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周礼·保氏》

    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

    和乐之本。

    置酒设乐。——《汉书·李广苏建传》

    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

    (5) 乐器

    乐既和奏。——《诗·小雅·宾之初筵》

    太师抢乐,箕子拘囚。——司马贞《索隐述赞》

    (6) 又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7) 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乐具入奏。——《诗·小雅·楚茨》

    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论语》

    (8) 又如:乐妇(歌妓);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乐女(古代女乐工)

    (9) 姓

    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后汉书·列女传》

    动词

    (1) 唱,用口发音乐音

    比单而乐之。——《礼记》

    (2) 奏乐

    殿上酒九行,使相乐曲。——《辽史》

    (3) 又如:乐钟(能发出音乐声响的自鸣钟);乐手(演奏音乐的人);乐生(奏乐歌舞的人员);乐童(奏乐的童子)

    (4) 另见

    l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appy, glad; enjoyable; music

    方言集汇

    ◎ 粤语:lok6 ngok6
    ◎ 潮州话:lak8 ghaoh8 lok8 ngau6

    宋本广韵

    [ji]
    部首: 328
    笔画: 5
    五笔: QNMN
    姓名学:
    仓颉: NVHN
    四角: 27710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食,幾( )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2) 同本义

    饑,谷不熟为饑。——《说文》

    五谷不熟谓之饥。——《墨子·七患》

    降丧饥馑。——《诗·小雅·雨无止》

    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孟子·梁惠王下》

    四时不出,天下大饥。——《淮南子·天文》

    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汉书·翼奉传》

    (3) 又如:饥荒;饥馁(饥饿);饥时得一口(紧要处得人救济,恩德深厚);饥氓(逃荒的人);饥岁(荒年)

    (4) 通“飢”。吃不饱,饿

    黎民不饥不寒。——《孟子·梁惠王上》

    宁一月饥,无一旬饿。——《淮南子·说山训》

    牛困人饥日已高。——唐· 白居易《卖炭翁》

    饥渴而顿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风雨霜露饥寒颠踣。——清· 洪亮吉《治平篇》

    (5) 姓

    (“飢”与“饑”的区别在于,“飢”指肚子饿,“饑”指饥荒。在先秦不相混同,到后来才逐渐通用。“飢”、“饑”现在均简化为“饥”)

    动词

    (1) 吃不饱

    飢,饿也。从食,几声。——《说文》

    可以乐饥。——《诗·陈风·衡门》。笺:“饥者,不足于食也.”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操军兼以饥疫。——《资治通鉴》

    (2) 又如:饥火(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饥殍(饿死的人。同饿莩);饥驱(为饥饿所迫,出外奔波谋生);饥火中烧(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

    (3) 通“饑”。荒年,五谷无收

    饥岁之春。——《韩非子·五蠹》

    比年不登,人用饥匮。——《后汉书·张奋传》

    (4) 古国名

    西伯伐 饥国,灭之。——《史记·殷本纪》

    (5) 姓

    英文翻译

    hunger, starving; hungry; a fam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乐饥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