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话

lè píng huà [le ping hua]

词语释义

乐平话即乐平赣语,属于赣语鹰弋片,它保留了赣语的诸多共性,同时也不乏自身的特色。

汉字详情

lè,yuè,lào [le,yue,lao]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QI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VD
四角: 72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喜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并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乐嬉嬉(喜悦貌);乐悦(欢喜);乐笑(欢笑);乐胥(喜乐);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乐好(爱好);乐志(愉悦心志)乐心(心里快乐);乐利(快乐与利益);乐易(和乐平易);乐郊(乐土);乐处(快乐的所在)

(3) 安乐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4) 又如:乐欣(安乐欢欣);乐佚(悠闲安乐);乐安(安乐);乐郊(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乐居(安乐的住所);乐国(安乐的地方)

(5) 乐于;安于

英雄乐业。——《资治通鉴》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亦乐生焉。——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6) 又

先生乐游。

(7) 又如:乐助(乐意助成);乐用(乐于用命);乐士(喜爱贤士);乐育(乐于教育、培养人才);乐业(乐于本业);乐愿(乐意,情愿);乐成(乐于成全)

(8) 感到快乐,享受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第一个“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9) 笑 。如:乐得合不上嘴;乐眼(犹笑眼);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

名词

(1) 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国语》

(2) 乐趣

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水之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

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

(4) 姓

(5) 另见 yuè

yuè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 同本义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礼记·乐记》

伶伦作乐。——《礼记·世本》

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周礼·保氏》

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

和乐之本。

置酒设乐。——《汉书·李广苏建传》

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

(5) 乐器

乐既和奏。——《诗·小雅·宾之初筵》

太师抢乐,箕子拘囚。——司马贞《索隐述赞》

(6) 又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7) 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乐具入奏。——《诗·小雅·楚茨》

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论语》

(8) 又如:乐妇(歌妓);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乐女(古代女乐工)

(9) 姓

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后汉书·列女传》

动词

(1) 唱,用口发音乐音

比单而乐之。——《礼记》

(2) 奏乐

殿上酒九行,使相乐曲。——《辽史》

(3) 又如:乐钟(能发出音乐声响的自鸣钟);乐手(演奏音乐的人);乐生(奏乐歌舞的人员);乐童(奏乐的童子)

(4) 另见

l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appy, glad; enjoyable; music

方言集汇

◎ 粤语:lok6 ngok6
◎ 潮州话:lak8 ghaoh8 lok8 ngau6

宋本广韵

píng [ping]
部首: 310
笔画: 5
五笔: GU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FJ
四角: 1040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2) 同本义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4)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平,正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吕氏春秋·适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垫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旷野(广阔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绿色);平川地(平原旷地);平壤(平地);平畴(平坦的田地);平阳(平坦宽敞);平康(平坦广大);平阡(田间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处);平莽(谓平坦广阔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园圃)

(6) 平安;太平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7) 又如:清平(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没有波折);平靖(稳定平静);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顺(平安顺遂;平稳顺畅)

(8) 均平;齐一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犹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

(10) 均等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状(犹言对等之礼);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2) 平允,公正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靳令》

既和且平。——《诗·商颂·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刚亮的时候);平粜(平价出售);平扑扑(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静;公平);平虚(虚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干练);平狱(公正判案);平肃(公正严肃)

(14) 普通 。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15) 正,当 。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昼(正午;白天)

动词

(1) 平地,平整土地

原隰既平。——《诗·小雅·黍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2) 又如:平了三亩地;平济(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丧乱既平。——《诗·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

平夷狄之乱。——《淮南子·泛论》

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大司马》

(4) 又如: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

(5) 通“评”。评论

大事当共平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平《公羊》、《谷梁》同异。——《汉书·瑕丘江公传》

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汉书·王莽传上》

(6) 又如: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

(7) 宽恕 。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

(8) 平复,康复 。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9) 媾和;和好

平戎于王。——《左传·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陈与 宋。——《诗·邶风·击鼓》

(10) 又如: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互无胜负 。如:这场足球最后平了

名词

(1) 平野;平处;亦指平面 。如:水平;平巷(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2) 汉语声调之一 。如:平字(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平侧(平仄)。见“四声”

(3) 标准

以法为平。——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副词

(1) 无缘无故地 。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2) 全部地 。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英文翻译

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peng4 p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piang2 pin2 [海陆丰腔] pin2 piang2 pe2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2 pin2 [陆丰腔] pin3 piang3 [客英字典] pin2 [东莞腔] pin2 piang2 [沙头角腔] pin2 piang2 [台湾四县腔] pin2 piang2 pe2 [宝安腔] pin2 | piang2
◎ 潮州话:pêng5(phêng), pên5(phê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便房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bʰĭɛnbjen/bien
huà [hua]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TD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HJR
四角: 327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舌声。本义:言语)

(2) 同本义

话,合会善言也。——《说文》

著之话言。——《左传·文公六年》

不知话言。——《左传·文公十八年》

告之话言。——《左传·襄公元年》

出话不然。——《诗·大雅·板》

悦亲戚之情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心诚之话。——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话言(话语);话差(言语纠葛;争吵);话白儿(闲话);话布口袋(比喻一肚子的话)

(4) 话题 。如:话碴(话题;话头);不在话下

(5) 话本;故事 。如:话名(话本的题目)

(6) 授意表达的言词 。如:传个话;留个话儿

动词

(1) 说;谈

话,言也。——《尔雅·释诂》

乃话民之弗率。——《书·盘庚》

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又如:话夜(夜谈);话心(谈心);话家常;话雨(朋友相聚晤谈旧事)

(3) 告诉 。如:话信(口信);话口(方言。口风;口气)

用于假设复句的偏句句尾。如: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参加了

英文翻译

speech, talk, language; dia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waa2 waa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