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

wū méi [ wu mei]
繁体 烏梅
注音 ㄨ ㄇㄟ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1.经过熏制的梅子,黑褐色,可入药。

词语解释

  1. 经过熏制的梅子,黑褐色,可入药。

    《神异经·北荒经》:“湖有横公鱼……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梅杏》:“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於突上薰之令乾,即成矣。”《恨海》第七回:“ 伯和 道:‘我一个月以来,只吃些熟地黄精之类当饭,噙点乌梅代茶。’”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梅》。

引证解释

⒈ 经过熏制的梅子,黑褐色,可入药。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梅》。

《神异经·北荒经》:“湖有横公鱼……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梅杏》:“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於突上薰之令乾,即成矣。”
《恨海》第七回:“伯和道:‘我一个月以来,只吃些熟地黄精之类当饭,噙点乌梅代茶。’”

乌梅的国语词典

薰干的青梅果实,黑褐色,可入药或食用。

乌梅的网络释义

乌梅

  • 乌梅,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Zuce.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 乌梅造句

    夏天多喝温热的白开水,或喝乌梅汁生津,以及绿豆、薏仁,有助消暑,并应尽量吃时令蔬果摄取水分与营养,例如西瓜。
    包括诃子肉、川贝母、百药煎、乌梅肉、葛根、茯苓、甘草、天花粉,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因此明确乌梅的入药方式,是建立乌梅规范的质量标准的前提。
    实验数据表明,乌梅随着炒制时间的增加,乌梅炭品显微特征微粒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标准炭的球形度明显优于轻炭和重炭。
    那时没事跑到田间玩耍,还有一种麦子的病态叫乌梅,也会在饥时不管三七二十一被含入口中咀嚼……
    外敷的药包括肤阴洁、皮肤康等,而内服的药有蛇麻子、苦参、黄柏、白鲜皮、藿香、川槿皮、乌梅等。
    冬季保养道,饮食有诀窍:第一补山药,滋补赛灵药;第一菜莲藕,煲汤润燥妙;第一果花生,煮食益脾胃;第一饮黄酒,配乌梅润肺。贴士送上,愿你安康!
    夏季食客对饮品需求十分大,店内现在推出时下的夏日饮品,如乌梅汁酸梅汤等,配合小龙虾真是夏季的尝鲜必选。
    可每当有老乡遇难的“坏消息”传来,付进就会不自觉地跑到表哥贺远兵家,讨乌梅酒喝。
    炎炎夏至到,气温更攀高,晚睡早起床,中午补个觉,饮食宜清淡,多吃杂粮妙,冷食莫贪多,脾胃保护好,乌梅小豆汤,解暑有一套,贴士送给你,愿健康安好!
    桂花乌梅汁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果酸、柠檬酸、铁、磷等,喝时你会觉得酸润柔芳,烦躁时可多喝,会使你口中津液充盈,眸黑发润,青春焕发。
    旧梦在此特别想要感谢《武家栋梁》的作者冰镇乌梅汤大大,乌梅大大给旧梦的建议和鼓励让旧梦铭感五内。
    当时本铺经营的酒除高梁白酒、包谷酒、红苕酒外,还有酿制的米酒、醺制的桂花酒和泡制的乌梅酒、刺梨酒等。
    听说七夕期间,吃套餐还有乌梅汁送。
    我最喜欢的是店里自制的乌梅汁饮料,淡淡的果香让人脾胃舒畅。
    猕猴桃酒、桂花酒、乌梅酒、状元红、女儿红……在芦奇侠的酒吧里,出售的都是纯手工酿造的米酒和果酒,顾客主要是来理坑写生的美院师生和背包游客。
    夏至到,降温防暑不可少,烈日炎炎少运动,开开空调莫贪凉,神情欢畅凉自来,补充水分很重要,清淡食物嘴里嚼,绿豆乌梅汤里熬,冷食瓜果莫多要,温水洗澡消疲劳,工作一天休息好,。
    肠炎初期的朋友也需要远离乌梅汁。
    根据中国医学书,乌梅有益肺。古代中国美女喜爱饮用紫苏乌梅汁来保持健康与皮肤。
    与此同时,义乌梅湖体育中心内,主队稠州银行队紧张地准备着比赛,主教练丁伟在更衣室前踱着步。

    汉字详情

    wū,wù [wu,wu]
    部首: 103
    笔画: 4
    五笔: QNGD
    姓名学:
    仓颉: PVSM
    四角: 2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鸟名,乌鸦)

    (2) 同本义

    燕雀乌鹊。——《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乌鸟(乌鸦之属);乌鸢(乌鸦和老鹰);乌鹊(乌鸦和喜鹊);乌师(在妓院教唱或伴奏的乐师);乌鸦嘴(比喻说话讨厌的人)

    (4) 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以“乌”为太阳的代称 。如:乌阳(太阳。亦喻昌明盛世);乌轮(日轮,太阳);乌焰(红日);乌照(日光);乌飞兔走(时光流逝);乌星暗没(日落);乌兔(日月)

    (5) 刚孵化出的幼蚕

    子初出者名蚕花,亦名蚁,又名乌。——《广蚕桑说辑补》

    形容词

    (1) 浅黑色

    身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三国志·邓艾传》

    (2) 又如:乌衣(黑衣);乌巾(黑头巾);乌丸(墨的别名);乌油(黑而光润);乌麻(黑芝麻);乌黑黑(黑压压);乌丝(黑丝);乌靴(古官穿的黑色靴子);乌榜(用黑油涂饰的船);乌云阵头(大雨将到,乌云密布的情形);乌云屯集(像乌云一样密集)

    副词

    (1)  怎么; 怎么

    乌闻至乐?——《吕氏春秋·明理》

    乌闻梁岷核陟方之馆?——《文选·左思·吴都赋》

    (2) 又如:乌有此事?


    (1) 也作“於”。表示感叹

    乌见异则噪,…。——《埤雅》

    (2) 另见

    (2) 另见

    英文翻译

    crow, rook, raven; black,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wu1
    ◎ 潮州话:ou1, u1

    宋本广韵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T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