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塔莎

wū sī tǎ shā [wu si ta sha]

词语释义

又译:乌斯塔莎、乌斯达沙、乌斯达莎,为克罗地亚的独立运动组织,在克罗地亚文中有起义的意思。

汉字详情

wū,wù [wu,wu]
部首: 103
笔画: 4
五笔: QNGD
姓名学:
仓颉: PVSM
四角: 2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鸟名,乌鸦)

(2) 同本义

燕雀乌鹊。——《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乌鸟(乌鸦之属);乌鸢(乌鸦和老鹰);乌鹊(乌鸦和喜鹊);乌师(在妓院教唱或伴奏的乐师);乌鸦嘴(比喻说话讨厌的人)

(4) 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以“乌”为太阳的代称 。如:乌阳(太阳。亦喻昌明盛世);乌轮(日轮,太阳);乌焰(红日);乌照(日光);乌飞兔走(时光流逝);乌星暗没(日落);乌兔(日月)

(5) 刚孵化出的幼蚕

子初出者名蚕花,亦名蚁,又名乌。——《广蚕桑说辑补》

形容词

(1) 浅黑色

身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三国志·邓艾传》

(2) 又如:乌衣(黑衣);乌巾(黑头巾);乌丸(墨的别名);乌油(黑而光润);乌麻(黑芝麻);乌黑黑(黑压压);乌丝(黑丝);乌靴(古官穿的黑色靴子);乌榜(用黑油涂饰的船);乌云阵头(大雨将到,乌云密布的情形);乌云屯集(像乌云一样密集)

副词

(1)  怎么; 怎么

乌闻至乐?——《吕氏春秋·明理》

乌闻梁岷核陟方之馆?——《文选·左思·吴都赋》

(2) 又如:乌有此事?


(1) 也作“於”。表示感叹

乌见异则噪,…。——《埤雅》

(2) 另见

(2) 另见

英文翻译

crow, rook, raven; black,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wu1
◎ 潮州话:ou1, u1

宋本广韵

[si]
部首: 417
笔画: 12
五笔: ADW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CHML
四角: 428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2) 同本义

斯,析也。——《说文》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陈风·墓门》

有斯明享。——《书·酒诰》。郑注:“析也。”

厮(斯)舆之卒。——《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

(3) 扯裂

斯,裂也。——《广雅》。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

(4) 分开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庄子》

(5) 距离;离开

华胥氏之国…不知斯 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

代词

(1) “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斯,此也。——《尔雅·释诂》

斯言之玷。——《诗·大雅·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 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于斯,长于斯

则。就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

形容词

(1) 通“厮”。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易·旅》

乡官部吏,职斯禄薄。——《后汉书·左雄传》上疏

(2) 又如:斯役(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斯养(即厮养。奴仆)

(3) 白色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助词

(1) 表示结构,相当于“之”、“的”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

(2) 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笃公刘,于京斯依。——《诗·大雅·公刘》

(3) 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诗·大雅》

英文翻译

this, thus, such; to lop off; emphatic particle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i1 [客英字典] sii1 [宝安腔] su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陆丰腔] sii1 [梅县腔] se1 [东莞腔] su1 [海陆丰腔] si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sĭesie
[ta]
部首: 334
笔画: 12
五笔: FAW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GTOR
四角: 441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荅( )声。本义:佛塔,亦作“浮屠”)

(2) 同本义。 晋、 宋译经时始造“塔”字。塔为形高而顶尖的佛教建筑物,多为五层七级,也有高至十三级的,初为藏佛骨(舍利子)的地方,后世也藏经于其中,俗称宝塔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唐·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3) 又如:塔庙(寺庙);塔院(建有佛塔的院子);塔铃(佛塔上的风铃);塔头(佛塔顶部);宝塔;佛塔

(4) 形状像塔的建筑物 。如:塔吊;塔轮;聚沙成塔;灯塔;塔台(飞机场的塔形建筑物)

(5) 分馏柱或塔 。如:松节油塔;石油拔顶塔;裂化塔

(6) 佛堂 。如:塔座(僧尼讲经时的座位)

(7) 埋和尚骨灰处立的石塔、号僧塔,俗称“和尚坟” 。如:塔林(僧人的墓群)

量词

(1) 表示块、片

小人姓刘,名 唐,祖贯 东潞州人氏,因这鬓边有这塔朱砂记,人都唤小人做赤发鬼。——《水浒传》

英文翻译

tower, spire, tall buil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taap3
◎ 客家话:[梅县腔] dap8 tap7 [宝安腔] tap7 [客英字典] tap7 [东莞腔] tap7 [客语拼音字汇] tab5 [陆丰腔] tap7 [沙头角腔] tap7 [海陆丰腔] tap7 [台湾四县腔] tap7
◎ 潮州话:tta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八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吐盍入聲開口一等thaptʰɑp
suō,shā [suo,sha]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II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EFH
四角: 44129

详细解释

shā

名词

(1) 莎鸡,虫名。即“纺织娘”。别名为“莎虫”。学名“螽斯”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2) 另见 suō

suō

名词

(1) (形声。从艸,沙声。本义:草名。香附子)

(2) 同本义

莎,镐侯也。——《说文》。亦名沙隨,一名地毛,其实附根而生,谓之缇。即今香附子。

薜莎青薠。——《汉书·司马相如传》

青鞦莎靡。——潘岳《射雉赋》

田无立禾,路无莎薠。——《淮南子·览冥》

(3) 又如:莎池(周围长有莎草的水池);莎岸(长着莎草的岸边);莎洲(长有莎草的水洲);莎香(莎草的香气);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莎径(长满莎草的小路);莎阶(长满莎草的台阶);莎台(长着莎草的楼台)

(4) 通“蓑”。如:莎笠(即蓑笠);莎衣(衰衣)

动词

(1) 花叶脱落,凋谢

尔杞未棘,尔菊未莎,其如予何,其如予何。——唐· 陆龟蒙《杞菊赋》

(2) 另见 shā

英文翻译

kind of sedge grass, used anciently for raincoats

方言集汇

◎ 粤语:saa1 s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o1 sa1 [梅县腔] so1 [台湾四县腔] so1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so1 [客英字典] so1 [东莞腔] sa1 [宝安腔] sa1 | so1
◎ 潮州话:思窝1 思亚1 ,so1 s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suasuɑ

乌斯塔莎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