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之雌雄

wū zhī cí xióng [wu zhi ci xiong]
注音 ㄨ ㄓ ㄘˊ ㄒㄩㄥ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乌:乌鸦。乌鸦的雌雄难辨。比喻不分善恶是非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成语用法

乌之雌雄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汉字详情

wū,wù [wu,wu]
部首: 103
笔画: 4
五笔: QNGD
姓名学:
仓颉: PVSM
四角: 2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鸟名,乌鸦)

(2) 同本义

燕雀乌鹊。——《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乌鸟(乌鸦之属);乌鸢(乌鸦和老鹰);乌鹊(乌鸦和喜鹊);乌师(在妓院教唱或伴奏的乐师);乌鸦嘴(比喻说话讨厌的人)

(4) 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以“乌”为太阳的代称 。如:乌阳(太阳。亦喻昌明盛世);乌轮(日轮,太阳);乌焰(红日);乌照(日光);乌飞兔走(时光流逝);乌星暗没(日落);乌兔(日月)

(5) 刚孵化出的幼蚕

子初出者名蚕花,亦名蚁,又名乌。——《广蚕桑说辑补》

形容词

(1) 浅黑色

身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三国志·邓艾传》

(2) 又如:乌衣(黑衣);乌巾(黑头巾);乌丸(墨的别名);乌油(黑而光润);乌麻(黑芝麻);乌黑黑(黑压压);乌丝(黑丝);乌靴(古官穿的黑色靴子);乌榜(用黑油涂饰的船);乌云阵头(大雨将到,乌云密布的情形);乌云屯集(像乌云一样密集)

副词

(1)  怎么; 怎么

乌闻至乐?——《吕氏春秋·明理》

乌闻梁岷核陟方之馆?——《文选·左思·吴都赋》

(2) 又如:乌有此事?


(1) 也作“於”。表示感叹

乌见异则噪,…。——《埤雅》

(2) 另见

(2) 另见

英文翻译

crow, rook, raven; black,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wu1
◎ 潮州话:ou1, u1

宋本广韵

zhī [zh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PPP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NO
四角: 30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代词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词

(1) 的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容词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英文翻译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1 [梅县腔] tje1 [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hi1 zih1 [东莞腔] zu1 [海陆丰腔] zih1 zhi1 [宝安腔] zu1 [沙头角腔] zi1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
◎ 潮州话:ze1 (tsur)【潮阳】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止而平聲開口三等tɕĭəcji/tjio
[ci]
部首: 811
笔画: 14
五笔: HXWY
仓颉: YMPOG
四角: 201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zhuī),此声。从“隹”,表示与鸟有关。本义:母鸟。引申为母的)

(2) 母鸟,能产卵的鸟

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吕氏春秋》

(3) 女性 。如:雌威(女子发怒时显示的威风)

(4) 两虹同时出现,位于外侧,光带色彩较暗淡,古称雌虹,又名“霓”,今称副虹 。如:雌蜺(虹有二环时,外环色彩暗淡曰雌);雌虹(副虹)

形容词

(1) 母的 。如:雌花;雌兔

(2) 柔弱 。如:雌弱(细小柔弱);雌没答样(没精打采)

动词

(1) 张露,露出。通“龇” 。如:雌牙(露出牙齿;笑);雌牙扮齿(裂开嘴笑)

(2) 叱人曰雌 。如:挨雌;雌了一头灰(没头没脑地训斥了一顿)

英文翻译

female; feminine; gentle, soft

方言集汇

◎ 粤语:c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1 cih1 [客英字典] zih1 cih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梅县腔] ze1 [陆丰腔] chi1 [东莞腔] ci1 [宝安腔] cu1 [台湾四县腔] zih1 cih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此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chie/cietsʰĭe
xióng [xiong]
部首: 811
笔画: 12
五笔: DC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IOG
四角: 407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zhuī),厷( gōng)声。从隹,与鸟有关。本义:公鸟)

(2) 同本义

雄,鸟父也。——《说文》

谁知鸟之雌雄。——《诗·小雅·正月》

雄雉于飞。——《诗·邶风·雄雉》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雄父(公鸡)

(4) 泛指动植物能产生精细胞的

雄狐绥绥。——《诗·齐风·南山》

走亦曰雄。——《周礼·庖人》注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剑有雄雌。——晋· 干宝《搜神记》

一雄一雌

(5) 又如:雄鸟;雄蕊;雄花;雄孤;雄猿;雄竹

(6) 指男子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 明·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7) 指为首者,居前列者

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左传·襄公十年》

(8) 杰出的人物

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

(9) 又如:雄长(称雄,称霸);雄豪

(10) 强有力的国家

今数雄已灭。——《资治通鉴》

绝世之雄。——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战国七雄

(12) 比喻高强、胜利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史记》

(13) 姓

形容词

(1) 雄壮;雄伟

雄词惊四座,压倒群英。——明· 朱鼎《玉镜台记·开场》

(2) 又如:雄烈(雄伟的功业);雄尊(雄伟庄严);雄词(气势雄壮的词句);雄远(宏伟远大);雄盛(雄壮强盛);雄奇(雄伟奇特)

(3) 威武

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英雄》

(4) 又如:雄悍(勇武强悍);雄毅(勇武刚毅);雄姿;雄雄(形容威势盛大的样子);雄骏(威武英俊,才智出众的人)

(5) 雄健,刚健;豪放

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有雄捷如马将军者。——《旧唐书·马璘传》

(6) 又如:雄爽(雄健豪爽);雄捷(雄健矫捷);雄艳(雄健美丽);雄古(雄健古朴);雄势(勇猛威风);雄儿(健儿)

(7) 强有力;杰出

少年雄于地球。——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国雄于地球。

(8) 又如:雄才(杰出的才能);雄英(出类拔萃);雄宗(杰出的宗匠);雄异(杰出卓异);雄略(非凡的谋略);雄强(强劲有力)

动词

(1) 傲慢地威吓、威胁、恐吓或盛气凌人 。如:拿话雄人

(2) 优胜;称雄

当 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汉书》。 颜师古注:“ 班氏以多财而为边地之雄豪。”

米元章、 赵子昂、 董元宰各以书雄一代。—— 清· 汪中《述学·别录》

英文翻译

male of species; hero; manly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ung2 [台湾四县腔] hiung2 [海陆丰腔] hiung2 [客英字典] hiung2 [宝安腔] hiung2 [陆丰腔] hiung3 [梅县腔] hiak7 hiung2 [东莞腔] hiung2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iung/hiungĭ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