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临摹
(1) 照原样摹仿写字或画画
词语解释
照书画原样摹写。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论临摹二法》:“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榻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 元 汤垕 《画鉴·宋画·李伯时》:“惟临摹古画,用素绢著色。”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四:“﹝ 吴歷 ﹞信步至一僧舍,见 东坡 《醉翁亭》真迹,喜甚,即僦居焉。就其处布席展卷,临摹三四日,无倦色。”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 乐华 说着,翻看 志青 所临摹的一本字帖,从封面上知道这叫做《灵飞经》。” 徐迟 《祁连山下》:“许多杰作他都加以临摹,维妙维肖地临摹了下来。”
引证解释
⒈ 照书画原样摹写。
引宋黄伯思《东观馀论·论临摹二法》:“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榻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
元汤垕《画鉴·宋画·李伯时》:“惟临摹古画,用素绢著色。”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四:“﹝吴歷﹞信步至一僧舍,见东坡《醉翁亭》真迹,喜甚,即僦居焉。就其处布席展卷,临摹三四日,无倦色。”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六:“乐华说着,翻看志青所临摹的一本字帖,从封面上知道这叫做《灵飞经》。”
徐迟《祁连山下》:“许多杰作他都加以临摹,维妙维肖地临摹了下来。”
临摹的国语词典
学习书法的两种方法。临是置纸于旁而模仿碑帖,摹则以纸覆于范帖上而描摹。两者皆是初学书法的必经历程。
如:「临摹古人名帖,为学书法要门。」
临摹的网络释义
临摹
临摹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2) 同本义
临,监临也。从卧,品声。——《说文》。按,隐几视下之称。》
临,视也。——《尔雅》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上帝临女。——《诗·大雅·大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居高临下;如临深渊;临轩(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临下(从高望下);临见(居上视下看见)
(4) 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临长晋国者。——《国语·晋语》。注:“监也。”
今陛下君临四方。——《宋史·赵普传》
(5) 又如:临引(居上察下。今称监察);临制(监临控制;指皇后临朝称制);临政(亲理政务)
(6) 面对(上对下,尊对卑)
临众发政而治民。——《墨子·尚贤下》
把酒临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执策而临之。——唐· 韩愈《杂说》
(7) 如:临川(面对川流);临穴(面对自己的圹穴。亦指面对(别人的)墓穴);临敌(面对敌人)
(8) 碰上, 逢着
临财无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9) 又如:临头(落到头上;当头);临风(迎风;当风);临谷(身临深谷。喻危险恐惧)
(10) 到,至。后常用作敬辞
临其穴。——《诗·秦风·黄鸟》
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 曹操《步出夏门行》
自往临视。——晋· 干宝《搜神记》
(11) 又
王即临之。
临溪而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2) 又如:光临;莅临;临按(亲临按问);临送(谓亲临送别);临讯(谓亲临审讯)
(13) 攻伐;胁制
君临函谷。——《战国策·西周策》。注:“犹守也。以临 韩魏。”注:犹伐也。”
(14) 又如:临军对阵(指战场上对峙交锋)
(15) 照着他人的字画书写或绘画
临书爱真迹。——姚合《秋夕遣怀》
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蔡元培《图画》
(16) 又如:临池(研习书法);临本(临摹原作的写本);临帖(照着字帖临摹)
(17) 治理、管理、统治 。
少欲,则能临其众。——《韩非子·十过》
上帝临女。(治理你们。)——《诗·鲁颂·閟宫》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否?——《论语·雍也》
(18) 如:临人(治理百姓);临御(临视统御。指帝王治理天下而言)
(19) 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
以临二周之郊,诛 周主之罪。——《战国策·秦策一》
临崩寄臣以大事。——诸葛亮《出师表》
(20) 又如:临没(将沉没时);临觞(将要喝酒的时候);临颖(临笔。指写信的时候)
(21) 临视(指位尊者对位卑者) 。如:临存(临视省问。多指地位高的人探问地位低的人);临问(亲临探问。卑者对尊者之敬辞)
(22) 置身(其中) 。如:临阵(身临战场)
介词
(1) 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王勃《滕王阁序》
(2) 又如:临歧(临别时;分别);临文(指正在写文章的时候);临别;临行;临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临摹,照着样子描画、写字)
(2) 同本义
摹,规也。——《说文》。段注:“摹与模义略同。”
规摹宏远矣。——《汉书·高帝纪下》。邓展曰:“若画工规摹物之摹。”
摹法以中克。——《太玄法》
三摹九据。——《汉书·扬雄传》
余之手摹也。——韩愈《画记》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韩愈《毛颖传》
六朝人尚字学,摹临特盛。——《琅琊代醉编》
(3) 又如:摹帖(摹字。描摹法帖);摹版(翻刻的版本);摹印(摹拓);摹肖(依样复制);摹勒(依样描字刻石;描摹勾勒)
(4) 仿效
若是,三代不摹,圣人未可师也。——范晔《后汉书》
(5) 又如:摹习(仿效;学习);摹勒(模仿);摹调(模仿调弄);摹袭(模仿沿袭);摹窃(模仿剽窃)
(6) 描写,描绘
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乎?——江淹《恨赋》
(7) 又如:摹画(描画,描绘);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mo2 [海陆丰腔] mo1 mu2 [梅县腔] mu2 [宝安腔] mu2 mo1 [客英字典] mo2 mu2 [台湾四县腔] mo1 mu2 [客语拼音字汇] mo2
◎ 潮州话:m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模 | 莫胡 | 明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mu | mo/mu |